5月6日放學路上,豐臺區第五小學的丁香予、丁泓予兩名同學在文體路上發現了一只跌落在地、奄奄一息的啄木鳥,他們憑借自己了解到的野生動物保護知識辨認出了這是一只大斑啄木鳥,在家長的幫助下,成功幫助這只北京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脫離險境,并轉交豐臺區陸生野生動物救助站,以自己的愛心舉措傳遞了野生動物保護的正能量。
5月7日中午,記者跟隨豐臺區園林綠化局林業站、豐臺區陸生野生動物救助站的工作人員一起來到丁香予、丁泓予姐弟家所在的小區,孩子們的爸爸丁先生小心翼翼地抱著裝著獲救大斑啄木鳥的紙箱轉交給了豐臺區林業站工作人員,區陸生野生動物救助站的工作人員金蟒打開紙箱時,記者看到箱子里不僅有一只紅頂、花斑紋的啄木鳥,還細心準備了一袋面包蟲。
“孩子們是在路邊發現的這只啄木鳥,當時都奄奄一息了,但是他們堅持把它帶回來,想要救治它。”丁爸爸告訴記者:“把啄木鳥帶回來之后,我們先給它準備了點水,姐弟兩個專門上網查了啄木鳥能吃什么,然后就讓我去花鳥市場買了面包蟲喂鳥,慢慢就發現鳥的狀態轉好了一些。孩子們特別喜歡小動物,本來還想自己養這只鳥,但是上網查詢了解到這是野生動物,所以就讓我們幫著聯系園林部門救助安置了。”
記者了解到,丁香予、丁泓予姐弟平時就非常喜歡小動物,不僅在學校學習了很多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知識,在家里也會經常閱讀相關的科普讀物,豐富的野生動物保護知識讓姐弟二人特別熱愛自然、熱愛小動物,有著很強的動物保護意識。
金蟒現場認真檢查了大斑啄木鳥的身體情況,發現這是一只接近成鳥階段的雛鳥,未發現明顯外傷,之所以會跌落估計是前兩天下雨時被淋到了,檢查完后他把啄木鳥放在了一只帶有很多孔隙的專用箱里,并提醒到:“野生鳥類怕生,容易有應激反應,在救助時把它們放置在帶有孔隙的箱子里、避光安置,如果不知道怎樣喂養可以放點水就好,然后等待專業人員到來。”
區林業站工作人員陶然告訴記者,如果當時孩子們沒有幫助這只啄木鳥,它就有可能會被其他動物叼走了,多虧了孩子們的愛心,挽救了一只可愛的生命。市民日常在戶外發現跌落在地的鳥類動物時,如果是從巢中跌落的帶有絨毛的幼鳥和處于學飛階段、有部分成鳥羽毛的雛鳥,可以把它們安放在灌木叢、樹木分枝點等安全場所,一般都會有親鳥來尋找它們;如果發現受傷了,可以撥打區園林局值班電話,進行救助。
豐臺區園林綠化局林業工作站副站長路紅艷向丁爸爸頒發了給孩子們的“救助證書”,丁香予、丁泓予兩位同學榮膺“自然守護者”稱號。路紅艷請丁爸爸向孩子們轉達感謝:“孩子們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新時代青少年的責任意識,他們的科學救助方式也為公眾樹立了榜樣。”她們還向丁爸爸贈送了野生動物保護宣傳紀念品和救助科普材料。丁爸爸還給安置在專用箱里的大斑啄木鳥拍了照片,他說到:“等孩子們放學回來給他們看看,他們知道啄木鳥有了妥當的去處肯定會很高興的!”
金蟒告訴記者,回到區救助站后會對這只啄木鳥進行進一步檢查,如果沒有身體外傷,就會在站內臨時收容喂養,比如水、食物和鳥類所需的微量元素,等到啄木鳥完全休養好就可以放生了。
路紅艷介紹,豐臺區園林綠化局設有值班電話(010-63813174),市民在發現需要救助的野生動物時可以撥打該電話,告訴工作人員需救助野生動物的發現時間、地點、狀態等情況,區陸生野生動物救助站的工作人員會及時聯系并到現場救助。
據悉,為更好救助野生動物,豐臺區在2023年掛牌成立了區陸生野生動物救助站,對有需要的野生動物進行臨時收容和救治,在經過救助后,滿足放歸條件的野生動物會科學放歸,如需進一步治療的會及時移交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確保所有野生動物都能得到妥善安置。
“自區救助站成立以來,我們救助的動物數量在逐年遞增,2024年成功救助各類動物超500只,不乏啄木鳥、紅隼、喜鵲等常見鳥類,還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獵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紅隼、紅角鸮、獼猴、普通鵟、鴛鴦等。這都得益于我們身邊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老百姓對野生動物的關注度、保護度也越來越高。”路紅艷說。
來源:豐臺區融媒體中心,微豐向(原新豐臺)整理,轉載請注來源;文章內容僅為傳遞信息,文中內容和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目的僅在于為大家的思考和研究提供資料,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政策依據。
若信息有誤,請以官方為準;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有突發事件在微博上@新豐臺網 就有可能上頭條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