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過去好幾天,天氣變得有些捉摸不透。早上還有些許涼意,到中午忽然熱氣騰騰,晚上吃飯時又濕又悶。
這段時間實踐下來,我更信服老一輩講的“食不過時”。順著節氣吃應季菜,既能補充身體需要的營養,又能把清淡、清爽的飲食習慣延續到夏天。特別是立夏后多吃高蛋白、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有助于補腦、強筋骨,全家吸收都更順暢,精神狀態也會跟著變好。
和大家分享五道我們家立夏后最常做最受歡迎的家常菜,每一道都是人人吃得順口、不費操心,家里大人、小孩吃了都說舒服。
第一道:番茄牛腩
在常溫忽高忽低的日子里,來一鍋熱氣騰騰的番茄牛腩,最能安慰人心。牛腩補鐵補鋅,蛋白質含量高,對孩子大腦和骨架很有益處。番茄的維生素C幫助吸收牛肉中的鐵。
我通常到菜場新鮮選牛腩,挑筋少、帶點肥的。回家后切大塊,先用冷水煮一遍,撇去浮沫,然后瀝干。番茄洗凈切塊,用油炒到出紅油。再和牛腩一起加水燉,拋幾片姜和蔥段進去,中小火燉一個多小時。喜歡口感清爽的可以加點胡蘿卜一起煮。待牛腩酥軟,湯汁微稠時,加鹽和一點點黑胡椒調味,撒點香菜就可以了。
做這道菜要記得:牛腩焯水一定要冷水下鍋,時間到就撈出,不然容易老。番茄要挑熟透的,吃著才有味道。牛腩多燉一會兒,老人孩子都能咬得動。這道菜隔夜更入味,第二天加點青菜煮面條也很妙。
第二道:清蒸鱸魚
鱸魚這時候正肥美,肉質鮮嫩,不腥不膩。魚肉蛋白質高,富含DHA,對大腦發育好。老人小孩都容易消化吸收,又不擔心膽固醇。
買魚時我喜歡請攤主幫忙處理干凈,回家用清水再洗一遍,尤其是魚腹內膜。魚身兩面各斜劃兩刀,撒鹽抹勻,腌十分鐘。姜片鋪魚身上下,淋少許料酒,魚肚里也塞幾片姜。開水上鍋蒸八分鐘,鍋開后燒到魚眼鼓起關火,悶兩分鐘。魚端出倒去多余湯汁,撒蔥絲,再淋熱油少許生抽。
清蒸魚不能蒸久,不然肉老。最愛看孩子小虎啃魚頭、冬冬夾魚腩,奶奶夸“魚湯拌飯最香”。剩下魚骨我會用來熬湯,不能浪費。
第三道:蒜蓉炒菠菜
菠菜特別適合春夏交替時吃,含鐵高、促進造血,對補氣血、防疲勞很有效。簡單快手,幾分鐘就上一盤。
菠菜買回來先在淡鹽水里泡十分鐘,再反復清洗,把泥沙去干凈。切段,鍋燒熱,下油爆香蒜末,馬上倒菠菜快炒。葉子變色立馬放鹽,翻勻起鍋。老一輩說菠菜一定要急火短炒,不然容易出水變黑,也容易營養流失。
第四道:雞蛋木耳炒蝦仁
這道菜我特別愛——木耳補鐵、潤腸,雞蛋補蛋白,蝦仁又鮮又補鋅。三樣搭配,養分豐富,炒出來色澤好看,小孩很愛吃。
木耳提前泡發,洗凈切細條。雞蛋打散,加少許牛奶,炒出來更嫩。蝦仁用料酒和鹽腌五分鐘,鍋燒熱倒油,蝦仁翻炒至變色盛出,再炒蛋,快熟時加木耳,最后把蝦仁倒回鍋里,撒蔥花調味。
第五道:山藥玉米排骨湯
變天的時候,來一鍋山藥玉米排骨湯,既潤燥補氣,又利水健骨。排骨補鈣、蛋白,山藥健脾耐餓,玉米甜潤好喝。
排骨買回來先飛水(焯去血沫),撈出洗凈。山藥去皮切小塊,玉米切段。砂鍋加足水,排骨、玉米同時下鍋,大火燒開,轉小火煲一小時。起鍋前十分種放山藥,再燉熟,加鹽調味就好。
湯最好當日喝完,剩的可以留到下頓加青菜煮面。孩子喝兩碗還搶玉米,老人說這一鍋湯喝著最舒服。
山藥易氧化,切好后盡快入鍋;玉米要嫩的,營養最全;排骨要少油膩,買回來先用熱水泡泡更干凈。
說真話,現在生活節奏快,容易忽略吃飯這件小事。但餐桌上的選擇,是我們身體最直接的投資。立夏后氣候多變,孩子成長、老人健康、自己的精力,其實都離不開一口熱飯、一盤好菜。建議大家趁日頭新鮮,早點去集市轉一圈,多買些時令菜、鮮活肉蛋,簡簡單單做幾道家常菜,把清淡、天然、原本的味道帶給家人。
也許一桌飯不能解決所有煩惱,但那是關心家人的開始。希望這五道菜能幫你和家人安然過好這個多變的立夏季節,每天吃得順心舒心,大家都健康、有勁,家里有飯香,也有笑聲。
祝你和家人夏日安康,餐餐有味,日日有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