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差友們平時有沒有在小紅書看到這樣的帖子 ——
“iPhone 原相機秒變富士、小米徠卡也可以很富士”,仔細搜搜,其他手機品牌也都有相關的調色教學帖。
不僅如此,像 vivo 和 OPPO 這樣的手機廠商,看到了這部分用戶對于富士色調的需求,干脆直接在系統相機里集成了富士膠片模擬濾鏡;還有最近很火的膠卷相機 APP,直接不演了,想要哪種膠片質感,濾鏡庫里按照機型直接選。
DAZZ APP
真感覺萬物皆可富士了。。。
其中最受歡迎的,估計還得是富士 NC ( Classic Negative 經典負片 )膠片模擬。
因為它色彩飽和度低、對比度高,畫面柔和觀感好。最重要的是,拍人膚色自然,輕微的顆粒模擬還能弱化皮膚瑕疵,隨手拍都很出片。
Photo by Stefan Finger
像文章開頭提到的 vivo,他們最新的 vivo X200s 和 vivo X200 Ultra 這兩款手機,系統相機就內置了負片濾鏡;OPPO 則是在歐加全系、甚至包括真我的大部分機型里,都配備了 CC、NC 和 NH 這三款濾鏡。。。
同時小紅書上也有一些富士色調的手搓教程,市面上也陸續出現一些仿富士膠片模擬的 APP。
他們本質上都是自己琢磨一套算法和參數,向富士的色彩看齊。
托尼也挺好奇這幾種手法的實際效果,所以拿手頭的設備簡單對比了一下。手機廠商幫你打包處理的、按照小紅書教程自己動手調出來的、市面上第三方 APP 模擬出來的,是不是真的有很大區別?
OPPO X8S+、vivo X200s、iPhone16、富士 XM5
先給差友們來個祖傳省流:
富士的膠片模擬真不是簡單的套濾鏡,而是有一套他們自己的色彩科學。雖說幾種方案,最后達到的效果,一眼看上去能有富士的七八成功力,但色彩的層次和過渡,以及畫面的顆粒感,富士都會更細膩。
富士 XM5 NC 膠片模擬、iPhone DAZZ APP、OPPO NC 濾鏡
vivo 負片濾鏡、iPhone 原相機、iPhone 手動調整
說個不嚴謹的比喻,富士這套基于數碼成像的膠片模擬,里面復雜的色彩映射和調色傾向,感覺就像可口可樂的配方。市面上有很多競品都能有類似的口感,但就是沒法真正做到一樣。
富士 XM5 NC 膠片模擬、iPhone DAZZ APP、OPPO NC 濾鏡
vivo 負片濾鏡、iPhone 原相機、iPhone 手動調整
更重要的是,這幾家的平替方案,其實都沒那么萬能,要么需要你動腦琢磨,要么需要你額外氪金。
咱們先來看看 OV 兩家手機廠商的系統相機內置濾鏡,在托尼看來,他們最大的優點是即開即用,而且功能做得全面。
就比如即使手機在鎖屏界面開啟相機,也能保留你之前的拍照設置,像曝光補償和畫面比例這些,就不需要再去調整。遇到啥想隨手記錄的場景,打開相機就能拍,省掉了改設置的時間。
并且這幾個濾鏡還都能疊加在 Live Photo、人像模式或者視頻拍攝上;拍完之后,如果你想后期再調整點啥,直接在系統相冊里修改參數,改完了不滿意還可以復原成原圖。
其他系統相冊里的功能,像添加水印、裁切比例,AI 去除路人和消除反光這些,疊加了濾鏡拍出來的照片,也都能用得上。主打一個方便。
但同時這個方案,也還是有優化空間的。。。
根據托尼的使用感受,OPPO 成片飽和度偏低,往往直出的風格化沒有那么強烈,有時候還會給畫面強行提亮,就需要你手動調低一些 EV 值;vivo 則給人感覺數碼味兒會有點重,仔細看成片的顆粒感不是很明顯,建議換成 vivo 的街拍模式去拍,同時曝光拉低一點,效果會好一些。
富士 XM5 NC 膠片模擬、iPhone DAZZ APP、OPPO NC 濾鏡
vivo 負片濾鏡、iPhone 原相機、iPhone 手動調整
說到底,你用 OV 兩家的手機拍,想更像富士一點,也還是需要你自己動動手。
然后咱們再來看看小紅書上的手搓教程,你可以說它零成本,也不挑機型,但就是調色方案沒那么通用,而且操作起來很麻煩。。。
具體來說,明顯很多參數都是針對大晴天的拍攝場景。我們有幾張樣張是在陰天拍攝,結果照著調出來的色調就看著很怪,所以大概率還是需要你自己根據實際情況,做一些參數的微調。
富士 XM5 NC 膠片模擬、iPhone DAZZ APP、OPPO NC 濾鏡
vivo 負片濾鏡、iPhone 原相機、iPhone 手動調整
而且根據托尼的實測,在 iPhone 上,照著某個參數調整完之后,可以復制照片的 “編輯點”,批量粘貼到到其他照片上,一鍵同步調整好的濾鏡效果。而安卓手機,想要每張照片都帶富士膠片模擬的效果,得一張張動手調。要么就是為了批量調色,還得再下載別的 App。。。
最后咱們再來看看,DAZZ 或者 MIX 濾鏡大師之類的第三方 APP。雖然它們大多會提供免費的濾鏡可以用,但通過這些濾鏡拍攝的照片,想后期手動調整參數的話,很可能就需要付費購買會員了。
DAZZ Pro 會員 35 元 / 年,88 元可永久購買
但單就富士 NC 膠片模擬風格來說,反倒是 DAZZ 這樣的第三方 APP,最后模擬出來的效果最逼真。問了下身邊的同事,不少人都覺得 DAZZ 是更富士的富士。而且人家能模擬的膠片濾鏡還更多,怪不得有收費的底氣。。。
富士 XM5 NC 膠片模擬、iPhone DAZZ APP、OPPO NC 濾鏡
vivo 負片濾鏡、iPhone 原相機、iPhone 手動調整
說了這么多,表面上看起來這幾種方案,感覺日常發個朋友圈可能都夠用。對于托尼來說,他們彼此最大的區別,也就是用起來順不順手。
然而到最后,你可能會發現,即使能通過很多方法,做到富士膠片感的平替,但依舊不妨礙富士相機的新機溢價,二手保值,成為妥妥的硬通貨 ——
問了下同事,配完他這套富士 XM5 差不多要花一萬。。。
現在不少人帶著富士出門,掛在身上幾乎同于一件時尚單品。除了能帶來極高的情緒價值和儀式感,一鍵出片的低操作門檻,也是上面托尼說的其他方案,代替不了的。
對此托尼只能說,在模仿富士膠片的這場比賽中,還暫時沒人認能贏得過富士膠片模擬。
包括我們的同事米羅,這個五一剛跟老婆出去玩了一圈,回來就跟我們吐槽 ——
出去必須脖子上掛三個相機:一臺富士微單,一臺富士 Instax 拍立得、一臺富士 Simple Ace 一次性膠卷相機。
原因很簡單:手機拍出來的富士膠片模擬,老婆不認。。。
撰文:Levi
編輯:米羅 & 面線
美編:煥妍
攝影:曲面屏
圖片、資料來源:
myfuji.com
小紅書 @ Will
DAZZ Ap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