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到期了,不少農民朋友犯難了。第三輪土地承包政策早就定了,第二輪到期后再延長30年。國家明確說了,不能把承包地打亂重分,穩定是大原則。
可家里人口變了,地該咋調?現在有兩種聲音爭得兇。一種是“減人減地”,覺得家里勞力少,地多管不過來。
地少了,澆水施肥打藥都省心,投入也跟著少了。但您琢磨過沒,地少了收入咋增?現在種地靠規模,小打小鬧難賺錢。
另一種是“增人增地”,想把地集中起來,搞點大動作。安徽那邊就有經驗,把機動地、開荒地優先分給缺地戶,流轉租金還能補一補。幾家人合伙包地,買機器平攤成本,收割播種效率高多了。
可合伙種地沒那么簡單,人心齊不齊?
風險咋分擔?都是麻煩事。有人說,家里年輕人都出去打工,就剩老兩口,減點地輕松點。
也有人反駁,現在政策支持家庭農場,多承包點地,補貼都能多拿些。說實話,這兩種選擇各有各的難,就看您家里啥情況。要是身體不好、缺勞力,硬撐著多占地,反而賠本。
要是有技術、有干勁,錯過擴大規模的機會,說不定后悔。
但有一點得注意,土地承包關系不變,可政策允許土地流轉。不想種地的可以把地租出去,想種地的能流轉過來,各取所需。
現在農業機械化越來越普及,零散種地效率低,遲早得變。村里這些年就有例子,幾戶聯合搞合作社,糧食產量漲了,成本降了。
當然也有鬧掰的,合作前沒簽好協議,分紅時鬧矛盾,最后散伙了。這說明啥?
不管增地減地,提前規劃最重要,合同條款得明確。
有人擔心,增人增地會不會占了別人的地?
政策說了,優先用集體機動地。減人減地也不是隨便減,得按家庭承包關系來,不能說收回就收回。
過日子就得算長遠賬,土地可是咱農民的根,咋選都得慎重。您說,要是家里新增了人口,沒地種咋辦?總不能干瞪眼吧。
可要是人口減少了,地還占著不放手,資源浪費也不行。
其實中間還有條路,土地入股合作社,不種地也能拿分紅,風險共擔。這種模式在不少地方試過,有人覺得穩當,有人嫌分紅慢,看法不一。說到底,沒有絕對好的選擇,只有適合自己的選擇。
政策給了穩定的大環境,具體咋干還得看自家條件、市場行情。
您身邊有沒有選增地或者減地的例子?后來過得咋樣?
種地這事兒,跟風可不行,得結合自己的勞動力、資金、技術來。現在農業市場變化快,今天賺錢的作物,明天說不定行情跌了。
規模大了,抗風險能力強點,但投入也大,得會算經濟賬。小面積精耕細作也不是沒出路,種特色農產品,走高端市場,也能掙錢。
反正政策是穩定的,延長30年給足了保障,大家別慌。
拿不準主意的,多去村里問問有經驗的,多跟合作社聊聊。土地是咱的家底,咋盤活它,得動腦筋,不能守著老辦法不動。您說,要是您家趕上土地承包到期,會咋選?
是求穩選減人減地,還是拼一把增人增地?評論區說說您的想法。最后提醒一句,具體政策得看當地細則,每家情況不同,別一刀切。
關注我,后續咱接著聊土地政策和種地竅門,幫您吃透行情。以上分析供參考,實際決策還得結合自身情況,別盲目跟風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