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紅嬋家在湛江農村蓋別墅的消息又火了。這個曾經住著三間紅磚瓦房的農家,如今要添兩層半的新居。2021年東京奧運會,14歲的她三跳滿分拿下金牌,成了家里的驕傲。
那時,這個愛吃辣條的小姑娘,會讓全家住上新房?
全紅嬋的父親是農民,母親因病干不了重活,從前全靠哥哥打工貼補家用。
奧運奪冠后,村里獎勵了一塊120平方米的宅基地,就在鄉道邊上。現在工地上機器轟隆,預計一年后就能住進去,母親多年的心愿終于要實現。
有人說300平方米的房子太大,在農村住太“奢華”,這是真的嗎?
全紅嬋大哥在直播里說,別把這想成豪宅,就是普通農村住宅。
家里兄弟姐妹多,弟弟妹妹放假回來沒地住,蓋大點是為了團圓。想想以前擠在老房子里,現在每人能有間房,當媽的能不盼著嗎?農村人講究落葉歸根,故土上蓋房比去城里買房實在,這道理咱都懂。
再說了,全紅嬋這些年訓練吃了多少苦,拿成績換更好的生活,有錯嗎?從8歲練跳水,到14歲成奧運冠軍,她吃的苦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
小時候因為學習成績不好被“騙”去跳水,誰知道這一跳就跳出了名堂。母親看病要錢,家里生活要錢,她心里早早就有了擔子,比同齡孩子成熟。
現在家庭條件好了,蓋房是改善生活,也是村里對她的認可,這很正常。但也有人擔心,突然住進大房子,會不會影響她訓練?全紅嬋自己說得清楚,別墅只是新起點,跳水才是現在的重心。
她心里明白,成績才是運動員的根本,不能被外界的熱鬧迷了眼。
看看她的兄弟姐妹,大哥當三農博主,妹妹弟弟也在跳水學校努力,這家人都踏實。母親馮玲妹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們回家有個寬敞的地方,這要求過分嗎?在農村,房子代表著家的根基,全紅嬋讓家人在村里挺直腰桿,這是爭氣。
那些說“豪宅”的人,可能不懂農村蓋房的講究,實用比排場重要得多。再說了,全紅嬋的榮譽是拿汗水換來的,住好點是她應得的回報。想想四年前她還在為媽媽的治療費發愁,如今靠自己改變家庭,這就是奮斗的意義。
這件事也讓咱看到,農村孩子通過努力真的能改變命運,全紅嬋就是活例子。她的故事不是個例,還有很多農家子弟在各自領域拼搏,只是少有人關注。
全紅嬋家蓋房,其實給了很多農村孩子希望:只要肯吃苦,好日子會來的。當然,也有人擔心過度關注家庭會給她壓力,畢竟運動員需要專注訓練。
但換個角度想,家庭條件改善了,她沒了后顧之憂,說不定能更專心比賽。現在房子還在建設中,未來會怎樣,還得看全紅嬋自己的心態。
作為觀眾,咱更該關注她在賽場上的表現,而不是對家里的房子說三道四。每個運動員背后都有辛酸,全紅嬋只是把農村孩子的堅韌展現得更直接。
她的經歷讓我們知道,出身不能決定未來,努力才是改寫命運的鑰匙。
對于全紅嬋一家來說,別墅是新的開始,也是對過去拼搏的肯定。
希望她能帶著家人的支持,在跳臺上繼續創造奇跡,這才是大家最想看到的。至于房子大小、是否奢華,其實沒那么重要,日子是自己過的,合適就好。
你說,農村娃通過努力住上好房子,這算不算給咱普通人打氣?這樣的故事,多來幾個也無妨,畢竟奮斗換來的幸福,最讓人服氣。關注天氣號的同時,也別忘了為這樣的奮斗故事點贊,傳遞點正能量。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情況以實際為準,大家理性看待就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