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凱末爾革命
1.奧斯曼帝國瓦解
19世紀以后,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奧斯曼帝國已更加衰落。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奧斯曼帝國在歐洲的屬國大都獨立,僅剩下巴爾干半島尖端的一小塊領地。在亞洲雖控制有較多的領土,但英、法等帝國主義列強的勢力已滲透其中。1914年8月,德土簽訂同盟條約,同德國建立了密切的同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奧斯曼土耳其加入德奧集團方面作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土耳其戰敗,奧斯曼帝國已是名存實亡,帝國徹底瓦解,全部領土僅為土耳其人聚居的安納托利亞和歐洲的東色雷斯。協約國帝國主義列強對土耳其的任意宰割,使土耳其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危機,同時也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
根據1918年10月30日土耳其同協約國帝國主義簽訂的《摩德洛司停戰協定》的規定: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地區由協約國占領,并對各國船只開放;土耳其軍隊立即解散,軍械武器銷毀或由協約國收繳;無線電臺、軍事倉庫和海底電纜交由協約國管理,協約國有權使用全部商船和鐵路。該協定還特別強調,當協約國帝國主義列強認為有必要時,可以占領土耳其的任何軍事戰略要地。
協定簽字后不久,協約國帝國主義列強即派出艦隊駛入兩海峽,英國的最高專員也抵達土耳其京都伊斯坦布爾,英、法、意帝國主義派出10.7萬人的軍隊進入土耳其,占領了大片領土。在英國的支持下,希臘軍隊于1919年5月占領了安納托利亞西部沿海的伊茲密爾城及其周圍地區。1920年10月,土耳其又同協約國帝國主義列強簽訂了《色佛爾和約》,用法律確認了戰后列強對土耳其的瓜分。土耳其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完全喪失了獨立和自主,淪為英、法、意的半殖民地小國。美國則以另一種方式力圖參與對土耳其的瓜分,它以"維護弱小民族利益"為名,力主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安納托利亞和亞美尼亞等地交由國聯"委任""大國"統治。《色佛爾和約》使土耳其的民族危機更加嚴重。
2.凱末爾革命的勝利
1908-1909年青年土耳其革命推翻了蘇丹的統治,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但其民族資本的力量仍很羸弱。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土耳其民族資本的發展客觀上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民族工商業的經濟重心逐漸從伊斯坦布爾等沿海城市向安納托利亞地區東移。民族資產階級地位的提高和其經濟力量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土耳其人民族意識的興起,民族解放運動有了迅速的發展?!赌Φ侣逅就饏f定》簽訂后不久,伊茲密爾、色雷斯、基利基亞、安納托利亞、伊斯坦布爾等地都成立了民族主義組織。土耳其民族英雄凱末爾(1881-1938)統一了各地的民族主義組織,組織了土耳其國民軍,制定了民族獨立綱領。1919年7月23日至8月6日,凱末爾在埃爾祖魯姆召開了東部各省護權協會代表大會,通過章程和告全國人民書。9月4日至12日,在錫瓦斯召開了全國護權協會代表大會,大會確認了埃爾祖魯姆大會所通過的民族斗爭的綱領性要求,再次表達了實現土耳其獨立的愿望和決心。
在不斷高漲的民族解放運動的壓力下,素丹政府被迫于1920年1月召開奧斯曼帝國議會。由于凱末爾派的議員在議會占絕對優勢,使議會通過了反映資產階級民族革命要求的《國民公約》。該公約被認為是凱末爾的獨立宣言,它明確宣布土耳其本土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土耳其必須享有與任何國家一樣完全的獨立與自由,以保證國家的進步,民族的興旺和經濟的發展,堅決廢除帝國主義強加給土耳其的,阻礙其政治、法律和經濟發展的治外法權和限制。《公約》還強調,開放海峽的前提是土耳其的領海不受侵犯。
《國民公約》極大地鼓舞了土耳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志,在此后三年多的時間內,土耳其人民在凱末爾的領導下同帝國主義和希臘侵略者進行了殊死的戰斗。在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中,得到蘇維埃俄國無私的支援。1923年7月24日,凱末爾政府的代表同英、法、意等國簽訂《洛桑和約》,廢除了《色佛爾和約》中的某些不平等條款,基本上維護了土耳其本土范圍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廢除了帝國主義的各種特權。關于海峽問題,凱末爾政府對帝國主義作了重大讓步,決定成立由土耳其擔任主席的國際海峽委員會管理,實現海峽地區非軍事化。這樣,土耳其資產階級革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同年10月,通過了憲法,宣告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凱末爾當選為總統,結束了長達600多年的奧斯曼帝國的封建統治。
在凱末爾的領導下,土耳其共和國實行了一系列的資產階級民主化的改革,其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在政治上,繼1924年3月廢除哈里發制度和宗教審判制之后,1928年實現政教分離,刪除了憲法中所規定的伊斯蘭教是土耳其國教的條款。在經濟方面,收回外國資本控制的鐵路、煤礦等公用事業,建立國營企業,開辦國家銀行,實行保護關稅等措施促進民族工業的發展;在農村則廢除封建的"什一稅",在幫助農民發展個體經濟的同時,建立資本主義農場,成立農業銀行和信貸合作社。
在文化教育和社會生活方面也進行了意義深遠的改革,如擴大世俗教育,實行文字改革,用拉丁字母代替深奧的阿拉伯文字;開辦多種形式的技術學校培養國家經濟發展需要的專門人才;廢除一夫多妻制,在就業、教育、選舉等方面,使婦女享有一定的平等權利。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后,凱末爾成立了土耳其人民黨,1924年改稱為人民共和黨。1931年5月,該黨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通過了新黨綱,并把以凱末爾為首的資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主張歸納為共和主義、民族主義、平民主義、國家主義、世俗主義、改革主義六原則。這六項原則也被稱為凱末爾主義。凱末爾革命既具有歷史的進步性,也不可避免地帶有歷史的和階級的局限性,如凱末爾政府在1925年宣布禁止共產黨和工會活動,禁止工人罷工,保護封建土地所有制等等。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