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印巴沖突的雙方已經宣布同意全面停火,估計后續也不會再有大規模的開火了。
不出意外,印巴兩國都會宣布在沖突中獲勝。當然,這是政治上的需要,可以理解。
但真正認真關注和研究過這場沖突的人,一定會認為巴基斯坦獲得了軍事上的勝利,而印度方面獲得了政治上的勝利。
巴基斯坦獲得軍事上的勝利并不是單個武器平臺的勝利,而體系作戰的勝利。
以印巴兩國大規模空戰為例,雙方都出動了數十架戰機,這種規模在冷戰結束以后是很少出現的,但沒有出現二戰時期的戰機空中格斗場景,全部都是遠距導彈打擊。
為何印度空軍的先進四代半“陣風”戰機不經打呢?本質上不是其性能不行,而不是印度方面的體系支撐能力不行。
巴基斯坦方面,除了戰機出動以外,還有空中ZDK-03預警機、紅旗-9防空導彈系統、雙向數據鏈、空中超視距導彈系統和地面雷達網,它們共同構成巴空軍作戰體系。
在地面雷達網發現印度空軍戰機以后,預警機在空中實施指揮,進行任務分配和協同控制,指示機載雷達發現并鎖定目標,先敵開火打擊印度戰機,在導彈飛行過程中,除利用自身導航方式以外,還可能利用其它體系資源進行導航,從而減輕干擾程度,最后成功擊中目標。
用巴基斯坦空軍少將的話講,巴方實現了多域聯合作戰,通過先進的作戰網絡和數據鏈共享戰場態勢,并實現了數據的快速流動,提高了作戰效率。要達到這一點,固然離不開先進的武器平臺,但歸根結底還是體系作戰的勝利。
從某種程度上講,巴基斯坦的作戰理論比印度方面更為先進,已經有了信息化聯合作戰的基本雛形。
當前聯合作戰、多域聯合作戰、分布式作戰和馬賽克作戰等新的信息化智能化作戰理論層出不窮,可以說巴基斯坦抓住了先進的軍事理論作為指導,為在沖突中贏得軍事上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