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技術淘汰賽的出圈,就像是“想你的風吹到了XX”那樣,吹到了全國所有縣城。
“沒有激光雷達,對于縣城里的手頭富裕的年輕人來說,現在是羞恥的”,李晟已經發現了,隨著中國的各個巨頭汽車相關公司們集體下場做同一件事,消費者的認知改變,根本沒有什么可以阻擋,其威力甚至比許巍的藍蓮花更大。
他們覺得,買車都買了,但現在流行激光雷達,不帶的就很便宜,看著只值15萬元。
小米下場了、華為下場了、理想下場了、蔚來下場了,一眾的中國品牌和合資品牌也都分別下場。移動互聯網時代里,最新消息的傳遞幾乎不需要等待,也因此,最新一輪的淘汰賽不再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
流行是種輪回,破洞牛仔褲的周期在10-15年左右,在汽車技術的淘汰輪回上,也是相仿。15年前,當大眾掏出了TSI+DSG的組合,打的日系品牌和自主品牌的自然吸氣發動機毫無脾氣。15年后的現在,當工信部短時間內一次性掏出對電池新國標、智能駕駛輔助、隱藏式門把手來了個3大監管之后,讓所有汽車消費者的關注度也來到了新高點。
再隨著一眾汽車企業,分別針對性的掏出了邏輯相同的解決方案,大規模的技術認知淘汰,已經來了。
小米和華為做同一件事,帶來了洗牌
“手里拿著20萬,不買輛小米SU7(參數丨圖片),這會被他的朋友們嘲笑”,在半年之前,觀察過幾百幾千個新買車的縣城年輕人之后,李晟在2024年個人總結時,曾經發過這樣一條朋友圈,來描述這款現象級產品帶來的認知變化。
李晟,在長三角地區從業超過10年的汽車經銷商老板,他所做的并非是重資產的4S店,而是車價更實惠的二級網絡。總結一下,他的賺錢的多少更多憑借自己的硬實力,預測對了判斷對了,就能大賺。甚至是,在價格戰持續的3年時間里,他還是因為預測對了一些爆款賺到了錢,比如油車里的福特探險者、再比如新能源里的零跑。
而現在,對于嗅覺大一一切的李晟來說,他清晰的感知出了新一輪的變化,關于被嚴管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它的新一輪變化是,在越來越強調安全的現下,各大車企已經發現靠嘴來說沒有了用處,靠著發布會上的各種PPT和視頻演示也不夠,而是必須在新車上進行徹底的改變。
這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事實勝于雄辯。2月和4月的2個新政策,是對智能駕駛管控的明牌,意圖讓各大車企冷靜下來。
2月,要求對OTA進行更嚴謹的驗證以及資料的填報;4月,要求不允許使用自動駕駛的相關描述宣傳輔助駕駛,以及對內測、千人團、萬人團等搶跑進行限制。
眼前,連鎖反應已經發生。先是小米汽車的第二款產品YU7,快速對產品進行了優化重造,并延期發布上市。于是,這款全新車型的最大變化之一也就變成了,全系都會使用上激光雷達。
這并不會意味著入門版本車型也能實現滿血的(門到門或者車位到車位等)城區NOA輔助駕駛功能,但會意味著,其在其他場景下,感知能力會明顯提升,保證盡可能的提升安全性。
小米之后,是華為。靳玉志在2025年上海車展之前明牌,原話是“我們認為,在自動駕駛階段,只有camera(純視覺),是做不到的”。緊接著,華為ADS4面向L3級自動駕駛的商用解決方案,正式發布。
這之后,進一步跟上的是理想、蔚來。
剛剛開完發布會,所有L系列新車進行核心技術升級,并且上市之后快速的就開始進行正式交付。明面上,理想的變化是,所有新車標配ATL激光雷達,入門版的AD Pro感知能力進一步擴大,把高速NOA的安全能力進一步升級。
高階輔助駕駛能力的車型,會在下半年更新VLA司機大模型,接下來,車輛除了可以實現按照導航路線進行輔助駕駛之外,還可以按照人類駕駛員的語音指令,“比如向左拐、開快點”等方式,進行定制化的駕駛。
實際上,理想的膽量和野心都是不小,2025年預計70萬的銷量,需要較2024年多賣20萬輛。今年的2款i系列新車,被業界樂觀預計能拿下10萬輛銷量,這也就意味著L系列的智能煥新版,得較老款多賣10萬輛。
再是蔚來汽車,蔚來ES6、蔚來EC6開啟了預訂,并在5月16日完成上市,蔚來ET5、蔚來ET5T也開啟了一定,并在5月25日完成上市。新車明面上的核心變化是,外觀更換了ET9的很多經典設計元素、把車內大屏從豎屏換成了橫屏、更換了新的自研芯片-神璣。
而深層的變化則是,這一次預計能釋放出智能駕駛輔助的全面能力,以及更重要的是,釋放智能底盤的全部能力,比如擁有蔚來ET9的高速爆胎后車輛依然不會失控,這種核心安全能力。
純視覺智駕輔助,要付出代價了?
華為和小米下場了,效果根本不用多說,帶來的效果就是“有激光雷達的更好、更高配”。
車企們,現在也是洞察到了這樣的趨勢變化,僅從2025年的一系列重磅新車上看,在2024年里,很多明確追求純視覺智駕輔助的車企,已經閉口不談。
它們采取的最新動作則變成了,盡可能的配上激光雷達,盡可能的發揮AI的能力。于是也就有了,2月時,長安在召開全民智駕普及的大會上,直接宣布,8月時預計對10萬元級車型預埋激光雷達方案。
零跑B10,取得1小時大定破1萬輛的成績,目前銷量已經爆單。它將激光雷達做到了11.98萬元的車型上。這種成功模式下,后續的零跑C10等車型進行改款,也被預期會進一步改寫激光雷達智駕的車型定價新低。
比亞迪也是開始了新一輪發力,在剛剛上市海獅07 DM-i上,它已經全面引入了新勢力的玩法。配上了冰箱彩電大沙發,喊出了最強奶爸車的口號,帶有激光雷達并支持城區NOA輔助的頂配版本,售價也只有20.58萬元。
吉利的打法則更加激進,在剛剛上市的吉利銀河星耀8身上,帶有激光雷達的頂配版本,實際上指導價價格只有16.58萬元。
刺激銷量固然是重要,但多數車企想要做的更多是拿下消費者的認知。
即,避免讓自己的車,壓根就不會出現在消費者的待選名單里。
“年輕人好勝心強,怕被自己的圈子看不上”,在實際的汽車銷售過程中,李晟總會頻繁的面對這樣的局面。就比如說,爸爸要給兒子買車,這在5年前,父子二人其實很好達成一致,因為對油車的認知接近。
但現在的新能源時代里,這幾乎就是不可調和的問題。例如,如果非逼著孩子買大眾、本田或者是一些名氣不夠大的品牌,年輕人甚至會直接氣氛的“不買車”了。
所以,一切已經不止是和價格相關。而最新的一系列案例已經顯現,那些繼續堅持純視覺方案的,比如特斯拉和小鵬,它們對抗市場變化的能力,在不斷的下滑。
就在4月的智駕輔助事件之后,有很多車企去測試了自己在類似情況下的安全能力。智駕輔助能力上最強的特斯拉FSD,在類似的場景里能順利通過,在懂行的人眼里,被評為基本功最扎實的存在,比如前小鵬智駕高管Rocky。業內很多專家和車主認定,后續在中國專屬強化訓練之后,和華為打平難度不大。
但,更多的消費者顯然對于這類技術仍然抱有疑問,再加上市場上特斯拉的競爭對手車型越來越多,特斯拉本身的進步幅度有比較小。于是,銷量成績上,也就出現了大幅度的波動。
乘聯分會數據顯示,2025年4月特斯拉中國批發銷量58459輛,較2024年同期下降6%,連續7個月發生同比下滑。甚至于,4月時,很多特斯拉的門店銷售在社交媒體上爆料“為了完成每個月的銷售KPI,已經放棄了之前的每周2天休息,而是盡可能的連軸轉,多接待”。
另外,小鵬汽車也在被沖擊,2024年令其重新崛起的走量車型MONA M03,在東風日產N7入市之后,被分走了很多訂單。之前所宣稱的15萬元唯一高階智駕輔助口號,被東風日產所取代。另外,也有更多的車企盯上了小鵬P7+的市場,純視覺之前所擁有的高性價比優勢,能夠扛多久,還要打個問號。
改變認知,其實就在一瞬間,縣城里的年輕人們,他們已經明確的感受到了大品牌的變化,并且認同這種變化。
實際上,這背后還隱藏著更大的變量。只是簡單的增加激光雷達,這并不存在什么技術門檻,也就無法脫離淺層競爭。但實際上,更多的汽車品牌正在預埋帶有激光雷達之后更大的發揮空間。
譬如,華為在發布會上發布了XMC數字底盤引擎,通過對路面環境的感知和掃描,增加了對車輛高度的控制,讓智能駕駛輔助從之前的平面,變得更加立體也更安全、舒適。蔚來的SKYOS天樞邏輯也是一樣,理想汽車也是一樣。
所以,小米裝備上類似的技術,也并不讓人意外。但,截至目前,純視覺能否帶來相同的能力,目前只有吉利銀河在星耀8上挑明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