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人們談到廣東,總有一個繞不開的話題——粵菜。在這個美食天堂里,藏著無數讓人念念不忘的老味道。
央視大型美食文旅節目《三餐四季》廣東篇,將于5月11日20:00檔登陸CCTV-1央視綜合頻道,主持人撒貝寧、王嘉寧攜手文藝嘉賓鐘麗緹、俞灝明,文化嘉賓陳立、林衛輝組成尋味團,在琳瑯滿目的美食中穿梭,感受最地道的嶺南飲食文化。
《三餐四季》海報
冬瓜盅:以瓜為盅,鮮美留存
在江門,青皮大瓜不單是盤中菜,當地人用一雙巧手賦予了它新的職責——鎖住鮮美。
冬瓜盅
冬瓜削去首尾,掏空內瓤后,依次將青頭鴨、排骨切塊,與淡菜、瑤柱等食材一同填進瓜腹。加入清水,隔水燜煮約45分鐘,冬瓜逐漸吸收肉鮮變得軟糯,清新的原汁也浸入湯中。一口喝下,清味純正;撒鹽點睛,激發肉香;而蘸上醬料,更讓鴨肉鮮上加鮮。
冬瓜盅
沙蟲粥:把大海藏進粥里
有這樣一句話廣為流傳——“食在廣東,鮮在茂名”。在茂名人的餐桌上,一碗沙蟲粥從不需要過多調料點綴,只要食材足夠鮮活、灶火足夠耐心,揭蓋時升騰的鮮氣里,自會有大海最本真的滋味。
沙蟲粥
將沙蟲的內臟與雜質剔除后,反復沖洗備用。取沙馬蟹、瑤柱與斑節蝦下入鍋中煸香,倒入米酒激發香氣,并加入清水熬煮。隨后將倒入豬油的秈米放入鍋中,大火煮沸后,轉小火慢熬25分鐘,即可放入沙蟲,蟲身在熱粥中迅速卷曲,60秒的時間內足夠釋放出濃郁的鮮味。
沙蟲粥
火蒜:大蒜也“住別墅”
在開平,有一種蒜,被冠以“火”之名。一個“火”字,既點明了煙熏火燎的工藝,又道出了辛辣濃烈的滋味——火蒜,以獨特的風味和健康的功效,成為當地人餐桌上的常客。
火蒜
新鮮的蒜頭經過晾曬,來到了至關重要的環節——煙熏。熏房內,一層的干稻草自兩端點燃,在濕谷殼的覆蓋下,產生濃烈的煙霧,將二層蒜頭的水分熏干、蒜油逼出,如此操作每日反復。為了讓火蒜受煙均勻,每3天需將蒜翻動一次,10天后,火蒜誕生。
相比普通的大蒜,火蒜內部更為緊實,風味更為辛辣,口感更為綿密。不僅可以單獨腌制,還能與無數食材搭配,增添鮮美,豐富口感。
火蒜
獨特的熏制方式鎖住了火蒜的風味,也封存了一份對故鄉水土的依戀。早年開平僑民下南洋謀生時,行囊里總塞著幾串火蒜,就算遠渡重洋山高路遠,火蒜也不會在運輸過程中發芽腐爛。對于游子而言,吃到火蒜的那一刻,舌尖便已經回到了久違的故鄉。
古井燒鵝:天地人共同創作的味覺詩篇
燒鵝對于廣東人來說有多重要?廣東人常說“無鵝不成宴”,在這個吃鵝大省,每年約有1.2億只鵝被做成燒鵝,其地位可見一斑。
古井燒鵝
一只美味的古井燒鵝,做法講究。選用經過10年沉淀的本地陳皮和天然晾曬發酵的甜味醬油,與其他香料、調味料一同塞入鵝腹,銀針封腔,均勻淋上由蜂蜜、麥芽糖、大紅浙醋制成的皮水,經過3小時風干,即可放入爐中燒制。
燒制的材料亦有講究,2年以上的荔枝木,使燒鵝帶有荔枝香氣,待鵝全身呈現均勻的古紅色時,就是出爐的最好時機。瀝干醬汁,剔骨剁塊,一道經典菜肴就此完成。
古井燒鵝
咬開酥脆的薄皮,汁水在舌尖漫開,香、鮮、甜在此刻完美融合,口感細膩,醇厚入味,每一口都是極致的享受。
山中有野味,海里藏鮮珍,自然賦予的萬物,在這里醞釀成人間百味,幾代人用共同的飲食智慧,留住了這一份滋味,也留住了一方煙火。這里的人相信:美好的味道,無需向遠方探求,而是在這片土地之上,在食物的本味當中,在日復一日的三餐之間。
《三餐四季》海報
爆炒脆肉羅非魚酥脆爽口、化橘紅荔枝烏雞湯清甜不膩、豆豉炒涼瓜咸香味濃、三辣醬炒蟹鮮辣透香……廣東還有多少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