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沭陽縣桑墟古鎮的歷史長卷中,有一段抗戰故事如同一顆璀璨的星辰,閃耀著智慧與勇氣的光芒,那便是著名的 “臭狗陣地” 之戰。它不僅是一場軍事上的勝利,更是軍民團結、以智取勝的生動寫照。
桑墟,作為蘇魯交通的咽喉要道,同時坐擁青伊湖、薔薇河兩岸肥沃土地,是小麥高產區,戰略地位極為重要。1943年,日本侵略者深知此地的價值,驅使漢奸張氏三兄弟(張興中、張勝中、張新中)率領偽軍第三大隊,在此構筑了規模龐大且防御堅固的據點。據點內炮樓林立,四周環繞著深深的壕溝、密集的鐵絲網以及寬闊的護城河,形成了一道易守難攻的防線。“三張” 憑借著這一據點,肆意妄為,頻繁逮捕和殺害交通線上的干部群眾,給新四軍和八路軍的聯絡與行動帶來了極大的阻礙和危害 ,成為了插入抗日根據地的一顆 “毒瘤”。
為了打通蘇魯交通線,鞏固抗日根據地,新四軍淮海軍分區毅然決定拔掉桑墟據點這顆 “釘子”。然而,擺在面前的困難重重。當時,新四軍戰士裝備簡陋,每人僅有3發子彈、4顆手雷,一個連才配備一挺輕機槍,且子彈僅有幾十發。面對據點內火力密集、防御完備的敵人,強攻顯然難以奏效。擔負主攻任務的淮海軍分區第7團,嘗試將 “三張” 引出據點,在據點外進行圍殲。但敵人狡猾至極,無論新四軍如何引誘,他們都堅守不出,一旦有人靠近,便用機槍瘋狂掃射。7團多次強攻,均以失敗告終,許多干部戰士英勇犧牲,卻連據點外圍的水溝都難以突破。甚至嘗試挖地道這種方法,也被敵人用壕溝成功破解,一時間,7團陷入了困境,士氣也受到了一定影響。
轉機出現在一次意外事件。7團團長宋耀南率人在夜間偵查時,因村子里的狗叫聲而暴露行蹤,不幸遭到敵人的機槍掃射,腹部中彈犧牲。痛定思痛,軍分區決定動員老鄉把家里的狗全部打死,以避免再次因狗叫而暴露行動。這一決定,意外地為攻克據點提供了新思路。上級很快批準了這個計劃,部隊開始挨家挨戶做老鄉們的工作。附近幾個村里的上千條狗被集中處理,尸體全部被運往桑墟據點外圍的水溝。消息傳開后,四五十里外的老鄉們也紛紛響應,將自家的狗打死送來。起初,戰士們在夜間悄悄扔死狗,隨著死狗數量的不斷增多,白天也不得不繼續這項工作 。
據點里的偽軍起初對新四軍的舉動感到十分不解,甚至嘲笑他們。但沒過多久,他們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當時正值盛夏,酷熱難耐,許多送來的死狗本身就已經高度腐爛,用手一摸,皮毛便會脫落。大量死狗堆積在一起,加速了腐爛的進程。整個水溝很快被厚厚的一層白白的蛆蟲覆蓋,蒼蠅蚊蟲漫天飛舞。偽軍們只得緊閉門窗,但這根本無法阻擋臭味的侵襲。做飯時,只要揭開鍋蓋,成片的蒼蠅便會蜂擁而下。沒過幾天,據點里的偽軍便開始拉痢疾,身體狀況急劇惡化。他們甚至連拉屎都不敢外出,只能在炮樓內解決,這使得據點內的臭味愈發濃烈。
在長達二十多天的煎熬中,據點里的偽軍幾乎人人拉稀,有人甚至拉到脫水,無法站立。同時,據點內缺糧少藥,再加上成千上萬蚊子的叮咬,他們的生存面臨著巨大的威脅,戰斗力也急劇下降。終于,在8月19日,“三張” 兄弟再也無法忍受,向新四軍投降。
這場戰斗,新四軍幾乎不費一槍一彈,就成功拿下了固若金湯的桑墟據點。“臭狗陣地” 雖然散發著令人作嘔的臭味,但其中所蘊含的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卻值得后人永遠銘記。它不僅是一場戰斗的勝利,更是一種信念和力量的象征。此后,“臭狗陣” 作為一種獨特的戰術,在新四軍的拔點作戰中多次出現,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當我們漫步在桑墟古鎮,回顧這段歷史,那些英勇無畏的身影和充滿智慧的戰斗場景仿佛就在眼前,激勵著我們珍惜和平,奮勇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