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里,沒有哪對父母不希望子女將來孝順、懂事,到了晚年有人陪伴、照料。
可是,指望孩子將來孝順這件事,靠的不是喊口號,而是看日常的行為細節。
很多孩子小時候就顯出苗頭,父母卻不以為意,覺得長大了就好了。
但人性一旦定型,想改可就難了。
尤其是下面這三種習慣,如果子女從小就有、而且一直沒改,父母要早點預防,才是智慧。
01
只管索取,從不懂得感恩。
現實中,不少孩子從小被捧在手心,想要什么就給什么,久而久之養成了習慣:只知道向父母伸手,卻從不關心父母的難處。
我有個鄰居阿姨,年輕時為了兒子四處打工,供他讀書、買房、娶媳婦;
結果,現在她年紀大了,身體不好,每次找兒子幫點小忙,兒子不是說“忙”,就是干脆不接電話。
她說,自己當年生病住院,花的是自己的退休金,兒子聽都沒聽一耳朵。
這種孩子,從小就沒建立感恩意識,只習慣父母的付出,不習慣回報。
將來父母一旦沒有價值了,很可能就被邊緣化,孝順更是無從談起。
02
輕視家務,從不愿為家庭分擔。
現實中,還有一類孩子,從小就不愿做家務,洗碗、掃地、做飯都躲得遠遠的。
父母寵著慣著,最后變成了“全家最輕松的人”。
有個親戚家的女兒,已經三十歲了,還天天住在家里,不做飯不打掃,連自己衣服都讓媽媽洗。
她還嫌家里飯菜不好吃,張口就說外賣更方便。
這種從不為家庭分擔一分責任的孩子,將來怎么可能照顧老人?
你哪怕病倒了,他(她)也覺得“那是醫院的事”“雇護工就行了”。
很多父母誤以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工作好,將來就孝順。
其實不是。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愿搭把手照顧的人,指望他(她)將來替你端茶倒水?別做夢了。
03
情緒暴躁,對父母沒有耐心。
現實中,還有一種孩子,情緒一上來就甩臉子,父母說句話就嫌煩,不耐煩得不得了。
尤其是年紀大了以后,一問他們什么就說“你煩不煩?”“怎么老是這些破事?”
我認識一個大姐,她的兒子在外地上班,過年才回來幾天。
她想著一家人吃頓飯,讓兒子陪她買菜。
結果兒子全程黑臉,說她嘮叨、煩、動作慢。
那一頓飯,吃得她眼淚都差點掉下來。
這種情緒暴躁、對父母沒耐心的孩子,將來你稍微身體不好、行動不便,他(她)嫌你拖累、煩你嘮叨,那是遲早的事。
別幻想人到了中年就變得通情達理,很多性格上的東西,是從小就刻進骨子里的。
父母這一輩子,說到底最怕的,就是“養兒防老”沒指望。
子女有沒有孝心,其實早在生活細節中就暴露了。
早點識別,早點教育,才不至于晚景凄涼。
你說對嗎?
讓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里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