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行書先看刀鋒還是筆鋒?趙孟頫用一卷墨跡講透了關鍵,“一塊歷經刀鑿的唐代碑刻,一位醉心復古的元代書家,當《圣教序》的冰冷石痕遇上趙孟頫的溫軟筆尖,會迸發怎樣的藝術火花?他臨摹的不是字形,而是一場跨越三百年的文人精神對話——今天,我們透過墨跡看趙孟頫如何在‘規矩’與‘自由’間走出自己的路。”
趙孟頫臨《圣教序》以王羲之行書為根基,融入自身圓潤秀逸風格。其用筆弱化王字方折凌厲,更趨柔和婉轉,強化筆勢連貫與結構寬博平和;以墨跡臨寫突破碑刻刀法局限,露鋒起筆、牽絲映帶間增強書寫韻律感,展現元代文人“以意馭筆”的審美追求。
相較王羲之“內擫”的含蓄剛健,趙臨本偏向“外拓”的舒展外放,弱化險峻欹側,以溫潤閑雅重構結體,貼合元代“中和之美”。其既承魏晉風骨,又融唐宋帖學(如米芾筆勢、趙佶意趣),形成“集大成而自樹一幟”的面貌,成為宋元書法轉型的縮影。
此臨本因筆法清晰成后世行書入門范本,其“以意臨古”理念開創“師古不泥古”范式,銜接唐宋古法與明清帖學,影響深遠。但部分學者認為其失王字骨力,風格過強似創作而非臨摹,爭議本質是“傳承”與“創新”的博弈。臨本超越“形似”,以文人視角重構經典,詮釋了書法傳統在時代語境中的創造性轉化。
元代書壇盟主趙孟頫臨《圣教序》墨跡賞析如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