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車/李靜文
網絡上曾涌現出一則引人關注的言論,臺灣“榨菜哥”在某節目上發表言論,直指大陸汽車出口排名第一,是因大陸生產了太多車,國內消費者買不起,只能通過低價銷售至海外。
但知嘹汽車認為大陸車之所以能在國外獲得好名次,除價格因素外,還要看其品質及特定市場的定制化需求。
當內需疲軟時,走出國門也許是公司戰略上的一種選擇,但這并不意味著國內經濟陷入了低迷。隨著汽車工業的不斷發展,各個品牌之間在技術、設計和市場等方面進行了激烈的競爭。所以,在出口排行榜也要考慮到企業的產品競爭力、市場戰略等因素。
此外,國產車之所以能海外受歡迎,最主要的原因價格很親民,當然,這只是相對而言,相比于知名的汽車品牌。目前歐洲主流汽車仍舊以汽油車為主,長期以來,歐洲國家一直把新能源車看作是未來的希望,不過,很長一段時間來看,電車科技并沒有大的突破性進展,因此,燃油車的地位將保持不變。
后期出現的特斯拉、比亞迪等電動汽車公司,都在電池技術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當然僅是電池技術突破,電車性價比的提升,還不足以讓電車徹底戰勝油車。因歐洲油車已有了百年歷史,很多品牌在歐洲已深入人心,這意味著歐洲油車品牌有一定的時間去研究和開發電車,從而實現企業的轉型。
俄烏戰爭爆發,大量歐洲國家都斷開了與俄羅斯的燃油貿易,導致歐洲燃油價格瘋漲。歐洲平民用不起油車,只能被迫選擇電車。歐洲傳統車企想要收攏資金實現轉型,就需要把油車清倉,而中國就成了最后最大的油車交易市場。
為爭奪最后的油車市場,歐洲幾個車企使上了渾身解數,就拿寶馬送冰激凌事件來說,疑似區別對待中國和外國訪客,就讓寶馬股價跌了158個億,可能與同行奔馳,奧迪等車企的密集狙擊有關,奔馳甚至在網上呼吁網友抨擊寶馬,由此可見歐洲油車的市場競爭有多激烈。
歐洲消費者選擇購買性價比更高的中國新能源汽車,中國汽車之能在歐洲暢銷,最大原因就是國際局勢的變化。燃油價格在歐洲突然變成了天價,在汽車變成民眾剛需的今天,中國高性價比的電車成為了最好的替代品。
知嘹汽車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