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逝的人有個共同點,就是這里先“ 垮掉 ” !
這篇文章是網上看到的,講得很有道理。我老家是四川山上的,我的大老爺活了96歲,無疾而終。他就是腸胃好,很能吃。平時也沒怎么鍛煉,抽煙還很厲害,都是土煙,香煙還不過癮。我伯伯,伯娘現在也是93歲了,也是腸胃好,天天都要吃肥肉,抽煙厲害,幾乎不吃水果,也很少喝水。酒也喝,但量不大。至今眼不花耳不聾。村里還有幾位長壽老人(90歲以上的),共同特征就是腸胃好,特別能吃。下面分享原文:
我們養生都是想長壽,或者說是在有生之年能夠生活得有質量,而不是垂垂老矣的面龐,無精打采地活著。
《素問?上古天真論》:「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尚書?洪范篇》:「壽、百二十歲也。」
古人對壽命的預測很「科學」,可以達到120歲,這是上天賜給我們的壽命,現實生活中,卻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壽終正寢」,「無疾而終」,這是為啥呢?
早死的人有個共同點,那就是這里先「死掉」了!
去看中醫,總是會問你,胃口怎么樣,睡眠好不好。
一個人能吃能睡,對生命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就算有什么毛病,也都有救,因為他的源泉沒有斷。
你去看那些能吃能睡的小孩子,貓貓狗狗,哪一個不是使勁抓住奶瓶猛喝,或是暴風吸入一般進食,那些對食物的原始欲望,充滿著「生命力」,吃得好,睡得香,生命茁壯成長。
你去看長壽的老人,飯可能吃的不多,但一定津津有味,愛喝粥,愛吃素,也有愛吃紅燒肉的,都樂在其中。
「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胃氣,就是饑餓感,一個人還覺得餓,說明他還可以不斷吸收運化食物,有養分注入身體,就還可以活得越來越好,所以——
「故諸病若能食者,勢雖重尚可挽救;不能食者,勢雖輕必致延劇。」
一個人可能生命危在旦夕,但一旦這口氣提起來,有了胃口,很快就會好轉。
一個人如果總是沒有胃口,那么即使是很輕微的問題,也會慢慢變得萎靡不振,人還沒有死,供養的能力弱了,脾胃先死掉了,「生命力」先死掉了,看起來表面無事,內部可能已經 「糠」了。
脾胃是后天之本
脾胃是后天之本,養好脾胃,養好身體里的土地!
有胃口能吃進去,更重要的是要能夠運化。如果不去運化,吃進來的食物,就不會變成你想要的氣血精氣神,只會成為痰濕垃圾伴你左右。所以,粗茶淡飯一樣長壽,山珍海味,也可能是一種消耗而非補養,就在于此。
這就是脾的作用了。
「善治者,惟在調理脾胃」。
脾胃在中焦,脾屬土,又主運化。你看土地,你給播撒種子,它還你整個麥田,我們的脾,就像是身體里的土地,可以把吃進來的東西,好的東西,被吸收,不好的東西,變成糟粕,被排出去。如果我們的土地不夠好了,「奉生者少」,供給出來的養分少,身體得到的少,我們才會漸漸萎靡。
這個時代的我們,或多或少,有一點脾虛。
冷飲外賣,吃得太橫太油膩,還有工作學業的壓力,讓我們一直處于「久思」的狀態里,不愛運動,久坐,這些都是傷害脾胃的。
這些脾虛的癥狀,你有哪些呢?
1、便溏,便便不成型
2、濕氣重
3、渾身沒力氣
4、早上頭很重起不來,起來了腦袋也不清楚
5、大便粘馬桶,需要用很多手紙
6、白帶過多
7、舌苔厚膩
8、虛胖
9、渾身的肉松松垮垮
10、身體浮腫,特別是到了下午
11、眼袋很大的那種黑眼圈
12、很愿意想事情,但總是想不明白
13、睡覺愛流口水
養好脾胃,養好身體里的土地
腎為先天之本,這個是天生自帶的煤氣罐,要補其實不容易,主要是穩住,防止腎精流失的太多太快,猶如點燈燒油,小火慢慢燒著,讓生命之火久一點。
脾胃后天之本,養好脾胃,是比補腎更有成就感的事情。好像「原生家庭」改變的幅度小,但后天持續努力,還是可以成就更精彩的人生。
① 調暢氣機,按揉這些養脾胃的大穴
人活的就是一口氣,氣機順了,才能五臟調和舒適,不得病。
反之,如果脾胃氣機逆亂,脾氣該升不升,胃氣該降不降,那就很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脾如果不升反降,叫做脾氣下陷,也叫中氣下陷。脾氣有支撐臟器中正的作用,脾氣不升反降,原本應該上行運輸到頭面、上肢的營養氣血都上不去,中正支撐的力氣也若弱了,就會出現:不愛說話、臉色蒼白、頭暈、無力、不愛吃東西,吃了會腹脹、腹瀉、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胃如果不降反升,叫做胃氣上逆。這時人就會:惡心、嘔吐、打嗝、反酸。
「治脾胃之法,莫精乎升降。」如果你是這樣,先把氣機調和,讓脾胃升降通順,有時候才能夠不藥而愈。
平時可以多按揉脾胃經穴位,通經活絡,促進氣機運行。
推薦穴位:中脘穴,豐隆穴,太白穴,足三里
每個穴位按揉3分鐘,按揉的時候,可以把意念放在穴位上,身心放空是最好的。也可以直接拍打,效果更哈!
② 炒米水,健脾祛濕
推薦這個炒米茶,特別適合:
1、吃撐的時候
2、脾虛而胖的人
3、習慣性便溏
4、便秘,有宿便的人
5、突然拉肚子
6、平時總沒力氣,沒胃口的人
具體方法是這樣的:
生大米,對就是我們吃的大米,放在鍋里,小火炒到微微焦黃,然后密封保存,隨時用開水沖泡。
用鐵鍋比不粘鍋(平底鍋)炒得更香,也更均勻。
五谷為養,作為五谷之一的大米,自然與我們的脾胃最相宜。米粥素來是健脾養胃首選。
有人覺得大米吃多了會生濕,其實不是的。大米(水稻)長在水里,早就練成了抗濕的本領,越是這樣的植物其實越是健脾祛濕的。
一邊炒,一邊覺得真香啊!像是小時候吃爆米花的味道。沒錯,焦香入脾,香可燥濕,讓脾舒暢,道家繩療提示烤焦的饅頭也是可以健脾消食的,但對于泡茶來說,還是米更好。
脾胃好了,就可以更好的運化身體中的積食和濕氣。
炒米茶,健脾消食祛濕,平時當水喝就可以。
注意:因為炒過的米,有一些燥氣,如果是陰虛容易上火的人,喝這個炒米茶,就需要多喝一些水,嗓子痛的時候,就不要喝了。
網友們的反饋也超級好:
● 馬上快生了,手腫的緊繃感特別強,昨天下午開始喝炒米水,我加的米比較多,今天早上手指真的變輕松了!太神奇了。
● 喝了一周炒米水了,消化變好了,而且喝起來熱熱的,我體寒,正好。泡過的米放點大棗打成米糊,也很好吃。
● 炒米水+帶脈200下,大半個月吧,沒控制飲食,瘦了6斤,腰圍少了8cm,厲害呀!
● 炒米茶效果明顯,以前大便基本不成型,現在基本沒問題了!!
● 有用,孕期便秘,喝完當天拉了倆次大大
● 如獲至寶啊,炒米水兩歲的閨女下午喝了,晚上就大便了,已經三天沒拉了
● 來匯報,非常有效,我老公長期便溏,二三十年了,老公表示他要繼續喝下去。
● 我現在只有95斤了,過年前快110了,每天都喝炒米水。
● 發現喝炒米一個壞外,原先忙了忘了餓,閑著不嫌餓。現在三頓飯準時餓,不吃咕咕叫不停,懶覺都莫得睡!
● 給胖胖老公喝到第四天,終于起反應了!連跑廁所好幾趟,他說是種排宿便的感覺。觀察他舌頭也沒那么白了。讓我頗有成就感
另外,還有一些中成藥可供大家參考選擇:
脾濕重的除了上邊的大米茶,還可選擇參苓白術丸,既然是藥就要對癥啊,有脾胃虛弱、舌胖大、舌面濕漉漉的、大便軟,稀,體倦乏力,明顯濕重的可用。
歸脾丸,健脾養心安神,此外還有,健脾丸、香砂養胃丸、保和丸、等中成藥,非專業人士一定咨詢當地醫生再使用哦。
總之,保養我們的后天之本脾胃是我們長壽的基礎也是根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