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笛悠悠,三弦錚錚,水袖輕揚間,一唱三嘆之。5月10日,“六百年一粟”曲圣故里昆曲展演在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圖文信息中心大劇場上演,將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昆曲的種子播撒到了青年學子的心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一折《牡丹亭·驚夢》吟出了杜麗娘與柳夢梅的生死之戀,也拉開了演出序幕,婉轉低回的水磨腔將少女春心萌動與生死癡戀揉碎在絲弦笙簫里。霓裳羽衣舞罷,《長生殿·迎像》登場,唐明皇略帶沙啞的悲愴唱腔掀起了千古離殤,也贏得了全場雷鳴般的掌聲。隨后上演的《艷云亭·癡訴》以癲狂之態訴盡世間不公,演員的眉眼身段皆是文章,讓人看到了昆曲也有幽默的一面。壓軸登場的《雷峰塔·斷橋》則以柔克剛,演繹了一出凄美蒼涼的千古絕唱。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學生夏昱鑫坦言自己之前從未有過戲曲方面的藝術熏陶,盡管有唱詞,但剛開始也聽不大懂。但她卻被演員們優美的手勢和靈動的腳步所打動,進而逐漸地感受到了昆曲慢節奏的美?!把輪T在臺上表演的過程,就像是在精雕細刻完成一件藝術品一樣,原來我們的傳統文化如此治愈人心?!?夏昱鑫說。
與昆曲小白夏昱鑫不同,上海政法學院的倉弈遙小學時開始學京劇,高中又喜歡上了昆曲,算是一名資深戲迷了。“我感覺戲曲進校園這種形式特別好,可以讓更多學生近距離地欣賞戲曲,感受戲曲之美。在網上和現場看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只有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戲曲,它才能夠傳承下去?!?倉弈遙說。
本次活動由上海松江云間粟社昆曲研究發展中心和江南曲圣紀念館共同主辦,旨在響應國家“戲曲進校園”的號召,讓傳統藝術以更輕盈的姿態融入時代脈搏。“有‘百戲之祖’美譽的昆曲至今已有600年歷史,它起源于江南,而今我們也有信心讓它枝繁葉茂。這是我們首場進校園活動,接下來還會走進更多的高校,傳播好昆曲文化?!痹崎g粟社副社長施儉說。
記者:賈麗 俞悅琦
編輯:周加姚
審核:周樣波 李于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