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策
執筆 述策團隊
周報
目錄
綜述
過去一周,“述策”團隊搜集選編了10條全球涉臺軍事活動資訊。臺灣方面7條:1.臺向美所購500枚“毒刺”導彈預計今年交付,另購2121枚預計2031年前交付完成;2.臺海軍稱“海鯤號”進入海測前最后準備,確保11月依約交付;3.臺“國防部”年度施政績效報告,透露本年度“漢光”軍演實兵演練部分召訓2萬名后備軍人;4.臺采購“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預計下周在九鵬基地首次試射;5.臺542旅空投軍品接收訓練;6.臺586旅炮兵營實彈射擊;7.臺“國防安全研究院”公布民調,顯示臺民眾仍有較強“國防”共識。外臺軍事動態3條:1.美國會通過2部涉臺法案;2.美海軍基地艦“基思號”首赴日本完成維保;3.五眼聯盟進一步擴大情報資源共享。
從本期開始,《涉臺軍事動態周報》word版全文僅對單位用戶開放。
1.臺向美所購500枚“毒刺”導彈預計今年交付,另購2121枚預計2031年前交付完成
臺軍操作“神器”
基本情況
據臺媒“中時新聞網”5月8日消息,2017年底,臺海軍司令部向美采購250枚便攜式“毒刺”導彈、70套發射系統及62套敵我識別器。次年,臺陸軍又采購250枚“毒刺”導彈、108套發射系統和108套敵我識別器。但受疫情和俄烏戰爭等因素影響,預計延長至今年一次性全部交貨。據臺“國防部”近期送交“立法院”的報告顯示,將增購“毒刺”導彈2121枚(含陸軍1985枚、海軍45枚及憲兵91枚),發射器585套(含陸軍549套、海軍15套及憲兵21套),執行期延長至2031年。
重要細節
(1)“毒刺” 防空導彈是美國研發的一種單兵肩射防空武器,長 152.5 厘米,彈徑 7 厘米,戰斗部重 1 千克,全彈重 15.65 千克;(2)導彈為鴨式氣動布局,前部有兩對折疊的鴨式翼,一對固定翼,一對舵面,尾部有兩對“十”配置的可折疊尾翼;(3)發射裝置組件由玻璃纖維發射管、易碎頂端密封蓋、瞄準器、干燥劑、冷卻線路、陀螺儀-視軸線圈和攜帶吊帶等組成;(4)采用紅外/紫外雙色探測器及兩個微處理器,可處理 3.5-5.0 微米波長的紅外信號和 0.3-0.4 微米波長的紫外信號,能有效分辨背景信號、誘餌與目標之間的差別,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可實現全方位探測和自導引;(5)動力系統采用由美國大西洋研究公司制造的助推器和主發動機。助推器為 Marc 型,在發射筒內燃燒完畢,提供導彈初速度和滾轉速度,并在安全距離與導彈分離。主發動機為 Mk27 型單室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在導彈離筒 7-8 米后點火,將導彈加速到最大飛行速度。(6)導彈采用預制破片殺傷式戰斗部及觸發引信,戰斗部質量為 1 千克。引信和炸藥裝在圓柱形殼體內,當導彈飛離射手達到安全距離后,引信保險打開,若發射后 20 秒內未攔截到目標,則由自毀電路引爆戰斗部。(7)基本型毒刺導彈射程為 300-5000 米,射高 10-3000 米,改進型如 FIM-92E 等有效射程可增加到約 8000 米,射高也有所提升。(8)導彈最高速度可達 2.2 馬赫,能夠快速接近目標。采用光學瞄準和紅外制導,單發命中概率為 75%。(9)導彈一般有密集部署、混合部署、機動部署和集中部署四種方式,可用于要點防御、補充其他防空武器不足、支援行進中的部隊以及協同其他防空武器共同完成防空任務。(10)主要用于戰地前沿和要地防空,可在干擾環境中對抗直升機、無人機、巡航導彈和現代化的隱形固定翼飛機,也可由傘兵攜帶快速部署于敵軍后方,還可安裝在悍馬改裝的復仇者防空系統載具上或 M2 布萊德雷步兵坦克上,直升機發射版被稱為 ATA 或 AIM-92 Stinger。
“述策”團隊短評
關于臺灣向美國購買“毒刺”導彈,除了媒體報道的上述消息,還應該了解更多的情況——特別是這之前的情況,對有關信息才有更全面系統的了解。據美國智庫FDD于2025年4月新出臺的報告《美國知名智庫:美國同時武裝支持臺灣、烏克蘭、以色列的能力評估和對策建議》(述策團隊有中譯本,約4萬余字),美國通過“總統提取權”向烏克蘭供應了2000多枚“毒刺”導彈。另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1990至2015年間,臺灣已從美國接收了2223枚“毒刺”導彈。美國陸軍計劃到2025年將“毒刺”導彈的翻新率提高到每月60枚,比2023年的水平提高50%。此前,舊系統的翻新已于2020年結束。制造新導彈的生產線大約20年前就已關閉,偶爾為外國客戶生產少量系統。因此,導彈的導引頭組件已停產,需要重新設計并生產,預計到2026年才能大規模交付新導彈。該組件量產后將實現新的產能,如果臺灣決定購買更多系統或美國決定通過“總統提取權”向臺灣供應“毒刺”導彈,新產能將發揮作用。生產線部分關閉是向臺灣交付延遲的原因,包括為什么最初的訂單在2022年俄烏沖突前六年內都未履行完畢。無論如何,預計臺灣將在2025年收到其訂購的“毒刺”導彈,而提取美國現有庫存給烏克蘭供應成品“毒刺”導彈并未延遲為臺灣生產新的“毒刺”導彈。值得注意的是,“毒刺”導彈屬于點防御武器,只能應對低空慢速目標,如直升機、無人機等。面對大規模、高強度的現代化空襲,其作用有限,難以構建有效的區域防空體系。依靠大量采購 “毒刺”導彈來提升整體防空能力,似乎不切實際。購買 “毒刺”導彈這種單兵武器,也難以彌補兩岸軍事力量的懸殊差距。不過是為美國貢獻GPD,充當美遏制大陸的馬前卒”。
“述策團隊”創始人簡介
許述,軍事學博士,出版《這才是美軍》《兵道》《這也是美軍:美軍的50個弱點》;從軍約20年,曾在戰區級機關工作;退役后立“述策”團隊,專門研究美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