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補看了國產罪案劇《借命而生》,即使是導演陸川和主演秦昊的組合,也仍然沒能扭轉迷霧劇場一直以來的低口碑態勢。秦昊也許是收視保障,但陸川不是,以及辛爽(《隱秘的角落》《漫長的季節》導演)也只有一個。
本劇改編自作家石一楓的原著同名小說,故事基礎肯定是有的,不過拍成劇,就要看影視團隊如何優化。在罪案劇扎堆的情況下,特別是和年初幾部播出的同類作品相比,這部劇還是不太能被凸顯出來,不但沒能實現優化,反而是浪費了一個好故事。
現任北京市作協副主席的石一楓,本身就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所以小說本身透露著一些北京腔調,比如犯人在監獄里的潛規則與黑話。改編后的劇集里這種味道就沒有了,倒也不是不可以,畢竟京味兒的內容多了,一方面會有地域限制,一方面會把題材的陳舊感帶出來。
老工廠、自制的槍、保衛科、下崗困境等等,這些作為具有年代感的罪案故事的常規符號,已經沒有什么新鮮感,就看劇作層面是否有加分項。但類似背景的影視作品,2024年上映的電影《老槍》就做得不錯,既能把那個現實困境表達出來,槍所包含的具象與抽象也都很明確。
本劇的核心故事里也涉及一把槍,本來已經撤出撞針的槍是如何發出子彈的,成為最主要的懸念。作為懸疑犯罪題材的影視劇,又放在了迷霧劇場,罪案倒是有了,但懸疑感被消解了不少,特別是當保衛科科長劉廣才主動認罪那集出現之后,這種懸疑感就減弱了,劇作層面的節奏出現了問題。
秦昊飾演的杜湘東和此前他飾演過的同類角色沒啥區別,畢竟這個人物不會有《隱秘的角落》里的張東升更豐富更看待你。只是他和鐘楚曦演一對夫妻,至少在這部劇里,是沒有什么CP感可言的。
鐘楚曦還是適合都市時尚風,像本劇中劉芬芳這種有年代感的女工形象,會讓角色多少變得有些尷尬。為了接近這個角色的氣質,會讓鐘楚曦燙頭,說方言,再加上符合那個年代的服裝,在外形上也許符合這個人物的形象,但這些包裝和改造,反而把鐘楚曦的優勢都掩蓋了。
小說中劉芬芳出場時,看那個文字介紹有點兒文藝女青年的意思,就好像是《平原上的摩西》里的傅東心,當然后者是完全走了文藝路線,劉芬芳只是在內心世界和氣質上有那種所謂的憂愁感,但在改編的劇里,更多還是讓劉芬芳保持一種外在直觀的大大咧咧的性格,甚至還上演了徒手抓老鼠的戲碼。
故事里的核心事件是兩個人犯人的越獄,而改編后的劇里是改成在押運過程中出了車禍才試圖逃跑的。兩個人里,姚斌彬留了下來,認罪伏法后被槍斃;徐文國一直在逃,這成為監獄管教杜湘東的心結。等到徐文國多年后回來尋找真相,向唐氏父子尋仇后,也服藥自盡。
關于借命而生這個四個字的含義,首先是含冤而死的姚斌彬,徐文國借著他的命活下來復仇;而對杜湘東來說也是如此,如果當年姚斌彬向自己開槍,恐怕也活不到現在。劇集的結尾杜湘東的獨白,基本上以原著小說最后一段文字為基礎做了修改,表明杜湘東是向身邊死去的這些人借命而活。
本來這個主題能有很好的延展空間,但這部劇給出的另一個文本,并沒有很好地承接下來。同時,也還是國產劇的共性,故事好與壞,總會讓演員的賣力表演變得尷尬。比如蘇小玎(《狂飆》里飾演高啟盛)在本劇飾演的唐堯鑫,就在角色表演層面更加突出一些。
十三集的體量本來是有打造精品劇的可能,但最終結果并不理想,也許是制片方對陸川更加信任的原因,其實信任這個小說,信任秦昊都沒問題,但是陸川來做導演是否合適,就要多考慮一下。
無論從馮小剛導演的劇,還是張藝謀監制的劇,能看出來完成度都達不到他們當年在電影層面的成績,陸川的嘗試也是如此。劇集的打造,還是要更多有新理念的創作者來呈現。特別是對于迷霧劇場這樣的重要板塊來說,就更是如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