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微軟裁員的消息在網上引起了不少的關注和討論,有網友爆料到直接給員工 N+8 賠償,甚至還有爆料稱某些老員工,直接拿 20 個月的工資走人。
大家知道,一般研發的工作還蠻高,也就說有人可以拿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賠償金。
確實有點香,哪怕被離職了,拿了這么多錢心里也多少踏實一點點。
一般來講,按照法律規定,裁員會給到N、N+1或2N的賠償。
所謂“N”,就是員工在單位工作的年數。如果員工在單位工作3年,那么被裁員時,其可能拿到相當于3個月、4個月或6個月工資的補償金。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是拿不到賠償的,因為用人單位那頭會千方百計逃避賠償,員工能拿到N或者N+1賠償已經算不錯了。
中外企業的“裁員邏輯”
外企的“超國民待遇”撕開了職場雙重標準。
保時捷中國某經理工作8年獲賠56萬元,社保額外補繳11個月;IBM中國通過股票折現,人均多拿8-15萬元。反觀國內企業,某車企HR坦言:“我們用‘基礎薪資+績效’模式變相降薪,拖到員工自己走人。”
外企裁員預算通常計入全球成本,而國內企業從部門經費扣減。更深層的是文化差異:歐美企業視員工為“合作伙伴”,國內企業則強調“成本控制”。
一位獵頭總結:“外企裁員是商業決策,國內裁員是生存戰爭。”
裁員的原因呢,一方面是大環境的變化,另一方面是因為 AI。而受AI影響,從去年到現在,硅谷裁員超40萬。
去年年底,谷歌被曝出用AI取代3萬銷售的工作;4月特斯拉宣布全球裁員超1.4萬人;8月英特爾宣布全球裁員1.5萬人,相當于總員工的15%。
緊接著戴爾被爆兩年裁了2.55萬人,通訊大廠思科、諾基亞傳出裁員2000人、8000人;游戲大廠的原畫師正在被 AI 取代;電商詳情頁頭部電商80%已經用AI來做圖……
“AI時代”正式到來,“人工智能”首次納入企業裁員理由,而或許AI引爆的裁員浪潮才剛剛開始。
咨詢機構麥肯錫發布了的一份題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經濟潛力》的研究報告,分析師們通過對47個國家及地區的850種職業(全球80%以上勞動人口)的研究,探討了在AI成指數級發展背后,對全球經濟將帶來的影響,哪些行業沖擊最大,哪些人面臨失業威脅?
這個研究報告,在業內算是比較權威和全面的報告了,總結了報告的幾個關鍵結論:
1、AI取代人類工作的時間被大幅提前了10年,在2030年至2060年間(中點為2045 年)50%的職業逐步被AI取代。 2、AI每年可為全球經濟帶來2.6萬億至4.4萬億美元的增長,生產力提高0.1%—0.6%,相當于每年貢獻一個英國的GDP。 3、全局上看AI對各行各業的發展有利,但是對個人不利,而高薪、高學歷的腦力勞動者受到的沖擊最大。 4、生成式AI帶來的價值增長,主要(約75%)集中在四個領域:客戶運營、營銷和銷售、軟件工程和研發。 5、生成式人AI及其他科技的發展或將使當前工作的60%到70%實現自動化。其中,銀行業、高科技行業和生命科學等行業所受的影響最大。
報告認為,高薪、高學歷的知識工作者受AI沖擊最大,AI取代人類工作的時間被大幅提前了10年!
報告還提到了一個觀點,AI 對底薪工作者的替代會慢很多,比如采摘蘋果的工人,送外賣的快遞小哥等等。
反而,AI 的出現可能對高薪知識工作者的工作影響最大!
這個有點能理解,因為越是高薪的相關工作,越是涉及到自動化、復雜決策、信息化的工作,算是 AI 的擅長點。
怎么說呢?
看完還是蠻震撼的,這份報告給出的數據,還是超出了想象,AI 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加速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