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崇文書局《學生新華字典》“桃花運”義項解釋,桃花運是指男子在愛情方面的好運氣。
在中國文化里,我們時常能聽到這樣的話語:“男子如果遭遇了浪漫的邂逅之時,便會講他正行著桃花運。”
這里的“桃花運”究竟是怎么來的呢?為何要以“桃花”來命名這種好運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尋這背后的文化淵源。
“桃花運”最初源于《詩經》,在《國風·桃夭篇》中原文是這樣說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室人。”
詩中描述了桃花盛開的時節,一位美麗的新娘嫁給新郎的場景。這首詩中的桃花,不僅代表了春天的到來,更象征著美麗與新生。因此,古人常用桃花來比喻美麗的女子,贊美她們如桃花般艷麗動人。所以古人在贊美、祝賀婚姻時常說“既和周公之禮,又符桃夭之詩”,就是出自這里。這大概是“桃花運”一詞比較官方的來歷。
關于“桃花運”還有一個山寨版的傳說,說的是唐朝詩人崔護的故事。崔護是博陵人,才華出眾,品性高潔,很年輕就中了進士。一年清明他去郊外游玩,走到都城南門外時,口渴難耐,正好看見一處莊園,崔護走上前敲門,一個姑娘從門縫里探出了頭,問道:“誰呀?”崔護報了姓名,說:“我一個人出城游玩,特來討點水喝。”女孩兒將他讓進門,然后端了水來。她靠著桃樹靜靜地站著,在桃花的映襯下,風姿綽約,艷麗至極。崔護和她說話,她默默不語。過了許久,崔護喝完了水,只好起身告辭。送到門口,她好像也有些依依不舍。崔護不住地回頭,嘆著氣悵然而歸。
第二年清明,崔護思念起那個姑娘來,就直奔城南。門庭和去年一模一樣,但是大門已上了鎖。他惆悵了很久,在門上題詩一首:“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過了幾天,思念之情更重了,他又去尋找,卻聽見哭聲,敲門一問,一位老人走出來說:“你是崔護吧,我女兒讓你害死了。”崔護又驚又怕,不知該如何回答。老人說:“我女兒從小知書達理,可是去年以來經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清明節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來時看見門上的題字,接著就病倒了,好幾天不吃不喝就死了,這不是你害的嗎?”崔護也十分悲痛,他進去后,姑娘仍躺在床上,崔護抬起她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哭著不停地念叨:“我在這里,我在這里……”不一會兒,女孩兒睜開了眼睛。老父大為驚喜,便將女兒許給了崔護。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是一個讓人暖心的浪漫故事。
此事在孟棨《本事詩·情感》中有記載,多少有些夸張。崔護有此姻緣,自是美不勝收。二人成婚后此女又殷勤持家、孝順公婆,夜來紅袖添香,為夫伴讀,真是羨煞天上神仙。崔護學業也由此日益精進,后來金榜題名,在仕途上一帆風順。崔護為官清正,政績卓著,深受百姓愛戴,運氣著實不錯。后來人們就根據這段佳話將男女情事謂之“走桃花運”或“交桃花運”了。
◎本文來源:“詩刊社”,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