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地處亞歐大陸的交界地帶,靠著這個獨特的地理位置,它可沒少給我們“添亂”。
先是二十多年前,張口就是10億美元的“過路費”。后是疫情期間,拒絕我國航班過其領空。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近年來土耳其對我國的態度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么,當年土耳其究竟對我國做了什么?又是什么讓他們轉變了態度呢?
?——【·敲詐中國10億美元·】——?
1998年,中國商人徐增平通過拍賣購得烏克蘭未完工的“瓦良格”號航母,計劃將其拖回國內。
然而,當這艘未配備動力系統的航母于2000年6月航行至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卻遭遇了通行阻礙。
土方當局以"艦體超長超寬,可能對海峽兩岸的歷史文化遺跡構成碰撞風險"為由,拒絕給予放行許可,并勒令該艦即刻返回黑海水域。
要知道我們為了買這艘航母可是費了不小的勁,怎么也不可能退回去,于是就想著和土耳其協商一下,讓我們過去。
可土耳其提出的條件可以說是極其苛刻的。首先,要求中國支付10億美元的“風險保證金”。
要知道這幾乎是當時中國全年軍費開支的十分之一,無疑是一筆巨款。
其次,提出技術改造方案:要么將航母切割成兩半分批運輸,要么為其加裝動力系統。
這兩個方案均不現實——切割會嚴重破壞船體結構,而航母已被烏克蘭拆除動力系統,恢復成本遠超中國承受能力。
此外,土耳其還附加了20項安全條款,包括要求使用11艘大功率拖船組成護航編隊,在航母上安裝衛星導航、雷達和應急通信設備,并嚴格限制通航時的天氣條件。
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土耳其要求中國承諾每年輸送200萬游客赴土旅游。
面對土耳其的刁難,中國組織專家團隊對通航方案進行反復論證,租用希臘最大馬力的拖船,配備全球定位系統、電子羅盤等先進設備,確保技術方案無懈可擊。
同時中國通過外交渠道與土耳其展開多輪磋商。關鍵時刻,希臘伸出援手,以國家信譽為中國擔保,使土耳其放棄了對保證金的要求。
2001年10月30日,在符合所有技術條件后,“瓦良格”號獲準通過海峽。但中國也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除直接經濟支出外,航母在黑海滯留的507天導致改裝計劃延后兩年。
此外,長時間的滯留還可能導致烏克蘭工程師團隊幾近解散,而這些工程師是航母改裝的關鍵力量。
?——【·拒絕飛機過境·】——?
而除了這件事,還有就是2020年的時候,拒絕我國飛機入境。
當時新冠疫情爆發,塞浦路斯這個人口不足百萬的國家,醫療系統在病毒沖擊下瀕臨崩潰,呼吸機告急、口罩庫存見底,死亡率持續攀升。
這種情況下,他們只能向中國求助,為此中國決定向他們捐贈36噸醫療物資,其中包括防護服、檢測試劑和救命藥品等。
然而就當飛機進入土耳其領空申請過境時,意外發生了。土耳其方面以“領空管制”為由拒絕通行,要求中方重新提交飛行計劃。
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機組陷入兩難:若按原計劃飛往塞浦路斯,燃油不足以支撐繞道后的航程;若被迫返航,將延誤寶貴的救援時間。
為此,塞浦路斯總統親自致電土耳其總統,希望能夠放行這架裝載著藥品的飛機,但通話未沒有什么效果。
而這兩個國家其實也是積怨甚久。1974年,土耳其以保護土族居民為由出兵塞浦路斯,實際控制了北部36%的領土,并扶持建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國”。盡管該政權未獲國際社會承認,但土耳其卻始終拿這個事惡心塞浦路斯。
面對這種局面,中國啟動多邊外交溝通。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公開譴責土耳其將人道主義援助政治化,但土耳其仍堅持要求飛機繞道。
最終,這架飛機不得不降落在俄羅斯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補充燃油,再經保加利亞領空飛往塞浦路斯。原本直飛僅需6小時的航程,因繞道延長至10小時,燃油消耗接近極限。
關鍵時刻,希臘打破常規開放軍用機場,為中國飛機提供備降支持。當物資最終抵達塞浦路斯拉納卡機場時,比原定計劃延誤了12小時。
但近些年來,土耳其對我國的態度卻有了巨大的變化。
?——【·對華態度的轉變·】——?
實際上,真正促使土耳其重新審視并調整對華外交姿態的,是其國內瀕臨崩盤的經濟。
2025年,土耳其經濟形勢急轉直下,里拉兌美元匯率一度跌至40里拉才能兌換1美元的驚人低位;國債收益率卻是高達28.78%;外匯儲備更是只有220億美元,這點儲備連維持三個月的進口需求都很難維持。
更為棘手的是,土耳其背負著高達2700億美元的外債,其中60%屬于短期債務,隨時可能引發主權債務危機。
屋漏偏逢連夜雨,美國以“支持恐怖主義”這一莫須有的借口對土耳其實施制裁,徹底堵死了土耳其通過西方金融體系尋求解決問題的想法。在這樣的情況下,土耳其不得不將目光投向中國,希望對方能幫其擺脫困境。
在四川與土耳其共同舉辦的經貿交流盛會上,雙方成功簽署了21個合作項目,合作領域涵蓋跨境電商、光伏貿易等極具潛力的新興產業。
中國企業在土耳其投資興建的胡努特魯電廠,不僅成功打破了歐洲企業長期以來在該領域的壟斷格局,更在2023年那場突如其來的地震災害中成為災區唯一能夠持續穩定供電的設施,用實際表現彰顯了中國基建領域在抗震技術方面的實力。
除此之外,中國成功推動沙特與伊朗的復交,為中東地區和平穩定作出重要貢獻;同時助力阿聯酋成為新能源汽車企業競相布局的重要市場,中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與日俱增。
土耳其意識到,若繼續盲目追隨美國,只會讓自己在中東地區陷入孤立無援的尷尬境地。而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所構建的歐亞貿易走廊,為土耳其突破當前嚴峻的地緣政治困境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可以說土耳其對華態度的變化,印證了國際關系中永恒的真理: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