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航母一周內兩架戰機墜海 紅海局勢再添變數?
(2025年5月11日 綜合報道)?
近日,美國海軍“哈里·S·杜魯門”號航空母艦(CVN-75)在紅海執行任務期間,一周內接連發生兩起F/A-18“超級大黃蜂”戰斗機墜海事件,引發外界對美軍艦載機作戰安全及地區局勢的廣泛關注。
第一起事故:躲避襲擊致戰機滑落?
4月30日,“杜魯門”號航母在紅海航行時遭遇胡塞武裝的導彈襲擊威脅。
在緊急規避機動過程中,一架停放在甲板上的F/A-18戰斗機因劇烈晃動滑落海中。
所幸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但戰機沉入海底,損失慘重。
美國海軍第五艦隊發言人隨后證實,航母當時采取了“高機動規避動作”,以應對潛在威脅。
然而,劇烈的艦體傾斜導致甲板上的戰機固定裝置未能完全發揮作用。
第二起事故:攔阻系統失效 戰機墜海?
5月6日,另一架F/A-18F“超級大黃蜂”戰斗機在執行任務后返航時,因航母攔阻索系統突發故障,未能成功著艦,最終墜入海中。
機上飛行員和武器系統操作員在最后一刻彈射逃生,隨后被第11直升機海上戰斗中隊(HSC-11)的MH-60S“海鷹”直升機成功救起,兩人僅受輕傷。
美國海軍已啟動調查,初步分析認為攔阻系統可能存在機械故障或維護疏漏。
事故影響:安全挑戰與戰略調整?
接連兩起墜機事故暴露了美軍航母在高強度作戰環境下的潛在風險:
極端條件下的裝備脆弱性?——艦載機在緊急機動或系統故障時易發生意外。
維護與應急流程待優化?——攔阻索系統故障可能涉及維護不足或技術缺陷。
紅海局勢復雜化?——胡塞武裝的持續襲擾加劇了美軍航母的作戰壓力。
有軍事專家指出,此類事故可能促使美國海軍重新評估在紅海地區的部署策略,包括加強艦載機安全措施、優化應急反應機制,甚至調整航母戰斗群的作戰方式。
國際關注:地緣政治影響待觀察?
航母艦長被罷免
目前,紅海地區局勢仍處于微妙狀態。
盡管國際社會呼吁?;?,但胡塞武裝的襲擊行為仍未停止。
如果調查證實戰機墜海與外部攻擊直接相關,可能引發更廣泛的外交和軍事反應。
美國海軍尚未公布事故戰機的最終打撈計劃,但強調“杜魯門”號仍具備完整作戰能力,將繼續執行既定任務。
#美杜魯門號航母又一架戰機墜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