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養結合是北戴河康復院的核心優勢 老人們在康養中心上非洲鼓課
近年來,老年人開始追求更新穎時尚的“候鳥式”養老,旅居養老應運而生。河北秦皇島北戴河區作為康養勝地,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異地老人到此旅居養老。2024年,北戴河迎來康養人群67.8萬人次,其中京津老人占比近五分之一。
為助力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河北相繼出臺環京津養老服務發展扶持政策。為進一步推進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北戴河區人民政府已與北京、天津多個城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對到這里養老的京津老人在交通、床位、旅游等方面給予補貼、優惠。
“候鳥式”養老
京津老人赴北戴河康養旅居
2025年春節剛過去不久,秦皇島市北戴河區平安秦康頤養中心的會議室里,院長付云鵬在開年動員大會上與大家分享:“咱們入住的老人從30名激增至上百名,還通過了四星級養老機構的評審,順利完成了醫院審批,開啟了醫療與養老深度融合的新篇章。”
這家頤養中心從2021年立項籌建到運營,付云鵬一直都在。2023年12月,中心入住的老人只有12人,而如今已有122位老人入住,其中北京籍老人20人、天津籍老人2人。“從天津來的兩位老人已經90多歲了,從2023年就入住了,算是我們第一批入住的老人。”
為吸引更多京津老人來北戴河養老,從2023年開始,北戴河區就組織轄區內的康養企業到北京、天津多個縣區、街道做旅居養老推介。入住平安秦康頤養中心的75歲北京退休職工馮小平就是在一場推介會上認識了付云鵬,并了解到北戴河擁有海洋、森林、濕地三大生態系統,沙軟潮平,空氣質量常年保持一級,非常適合老年人居住。
此前,馮小平開車考察了十多家養老院,都不太滿意。但要來300公里外的北戴河養老,一開始他也有些顧慮,一來距離遠,二是對當地不熟悉,家屬也不放心。經走訪調研,付云鵬發現,和馮小平有相同顧慮的老人不在少數,于是,他將這一情況反饋給北戴河區民政部門。
經當地民政局協調,北戴河火車站為來此旅居養老的老人開通了綠色通道——家屬只需要把老人送到車站,養老機構的工作人員就可以到站臺接送老人,實現無縫銜接。如今,服務再次升級,包括平安秦康頤養中心在內的不少康養機構直接到家中接送老人。入住后,老人們不管回家、去醫院還是想去哪里,都有專車隨時接送。
“人家說可以去火車站接,也可以來家里接,但我是家里人送過來的。”馮小平從去年3月入住中心,發現環境和空氣質量非常好,“現在這里都快住滿了。”
應急管理部北戴河康復院也吸引了不少老人從異地來此康養,包括京津老人。北京的畢阿姨第一次來北戴河康復院,她發現這里環境優美、設備先進,醫護人員有耐心還熱情,她想把這里作為今后康復醫養的首選之地。
來自吉林長春的馬阿姨則是一次來秦皇島在老虎石公園游玩時發現了北戴河康復院,因長期存在頸椎問題決定入住康復科治療。
得益于河北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相繼出臺土地、財政、金融等7方面62條環京津養老服務發展扶持政策,累計投入3億元支持環京39個養老綜合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建設,為到河北養老的老年人提供了更多選擇。這兩年來北戴河養老的京津老人多起來了。
據悉,2024年,戶籍人口不足10萬的北戴河迎來康養人群67.8萬人次,其中京津老人占比近五分之一。
提升保障能力
京津冀三地醫保已經打通
北戴河的康養機構為何能吸引京津老人?付云鵬認為,這得益于幾方面的優勢,“首先是優質的服務,其次是物美價廉,再有就是北戴河先天的環境優勢,以及醫養結合的模式。”
北戴河康復院的核心優勢也是醫養結合。“我們2021年7月就成立康復醫學科,承接全國醫保、工傷康復患者,2024年獲批為二級康復醫療機構。”采訪中,康復院工作人員介紹,康復院正對著老虎石公園,整體呈現園林式景觀風貌,為患者康復提供了舒適宜人的環境。同時,康復院可提供優質康復醫療服務。“不少人過來治病康養就當是玩了。現在京津冀三地養老服務更趨協同,醫保‘一卡通’政策讓京津老人在我們這里康復醫養也能享受和居住地同樣的優惠。很多京津老人會特意在夏天過來康養,去年到現在,來體驗三天兩晚康養旅居的就有100多位。”
醫療服務是很多京津老人異地養老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對此,去年4月,河北印發《河北省支持康養產業發展若干措施》(簡稱《措施》)時已回應了老人們的關切,以覆蓋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強化綜合配套支撐等方面的20條舉措,推動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有了《措施》的助力,越來越多的大型康養機構將與京津三甲醫院合作,建設緊密型醫共體;與當地三甲醫院、縣醫院和中醫院合作,推進醫養有機結合。
在此背景下,平安秦康頤養中心的一級中西醫結合醫院不僅順利通過審批,還與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秦皇島醫院、北戴河人民醫院簽訂了醫聯體協議,建立綠色通道,為京津冀的老人提供良好的醫療保障,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目前,該中心有50余名員工,包括醫療人員、護工、健康照護師、營養師等,可全時段滿足老人們的生活照護需求。“我們的一級中西醫結合醫院即將開業,擁有CT、DR、彩超等大型醫療設備,內設中西醫結合科、中醫科、康復科等。中醫特色服務項目融中醫、理療、心理疏導等于一體,更能滿足長者不同的醫療服務需求。”付云鵬說。
北京80歲的退休職工張奶奶和86歲的老伴就是被該中心的醫療保障吸引來的。去年夏天,她和老伴來到這里旅居,去年12月,原來住的養老院到期后,他們便住進了平安秦康頤養中心。
張奶奶說,她患有糖尿病,原來住的養老院沒有醫療條件,她最關心的就是看病問題。“這里(北戴河)醫療資源不錯,加上京津冀三地醫保已經打通,就醫很方便。我生病院長都親自帶我去看病、開藥,真的讓我很感動。我兩次住院,院長帶著我老伴一起來看我,于是我們就踏實住下了。”
在這里,有康復需求的老人能得到治療,老人常見的基礎病、慢性病能得到很好的療養,失能老人也能得到很好的護理。中心“00后”康復師鄭健楠是北戴河本地人,從中心開業就在此工作,目前主要做的是偏癱老人的康復治療。“像腦水腫的病人在言語方面會有些問題,我們也會帶他們進行言語訓練,教他們如何發音,給他們做理療。”
鄭健楠治療過的一位天津老人因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導致下肢僵硬,無法正常走路,經過一個半月的康復治療,老人走路終于沒問題了。“看到老人開心,我的工作就是值得的。”
“五天試行計劃”
讓老人先體驗再決定
隨著入住的老人越來越多,有長期居住的,有短期旅居的,有康養的,需求日趨多元化,付云鵬的觀念也發生了改變。“原來認為只要給老人提供豐富的物質條件,就算做好養老了,但其實給予老人豐富的精神生活也至關重要。”為此,中心開展了舞蹈、繪畫、八段錦、女紅、非洲鼓等一系列課程,還專為老人們開辟了一片種植區。
馮小平原來在家比較“悶”,不喜歡參加活動,入住中心后,他每天早起都出門遛彎,還積極參加健身和文娛活動。“每天早上8點半準時練八段錦,結束之后可以做手工活兒或排練節目。之前我沒跳過舞,來這里學會了跳舞,平時還給中心的失能老人表演節目呢!”中心一線照護人員崔曦予笑稱,馮小平還會幫著組織活動,已經是工作人員的“助手”了。
生活豐富了,心情好了,馮小平的身體狀況也好轉了。他還記得剛入住中心時,血糖高到20mmol/L,“這里的醫生給我制定了用藥、飲食方案,現在我的血糖降到了5-7mmol/L,恢復正常了,血壓也不高了。”
家人般的貼心服務幾乎貫穿老人們每個生活環節。中心副院長李劍梅介紹,為均衡營養、豐富口味,食堂每周都更換食譜,由營養師進行搭配。“我們還在食堂的座位上貼了老人們的專屬姓名貼,根據身體健康狀況給他們安排座位,身體好的可以多往里面走一走,腿腳不便的就安排離入口近一些。”
為了讓老人們在中心有“家”的感覺,每逢節日,中心也會營造節日氛圍并開展節日活動。春節會貼春聯、包餃子,組織老人一起跨年,端午節則會組織大家包粽子。李劍梅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做這些就是希望讓老人們感受到被重視,把這里當成自己家。此外,中心每月都會給當月生日的老人過集體生日。“上個月給一位老人過91歲生日,他都激動哭了,看他哭我也跟著掉眼淚。”
李劍梅說,有些老人到異地養老會有各種不適應和不習慣,尤其是失能老人。為此,中心特別為他們定制了“五天試行計劃”,可以先體驗再決定是否入住。為了增加老人的安全感,他們還在每位老人的床頭貼了中心辦公室、后勤部門及副院長、院長等有關工作人員的聯系電話,“這樣老人們有事可以隨時聯系到我們。”
·內存·
京津冀養老服務更趨協同從“一季避暑”到“四季康養”
近年來,秦皇島北戴河區著力打造京畿海岸、康養勝地的城市名片,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產業發展政策,獲批國家級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區。
在秦皇島,不少黨政機關培訓療養機構借助改革契機,經過整體全面適老化改造,轉型為康養機構。整個北戴河區有112家培療機構涉及改革,其中76家轉型進入康養產業,目前已有50家投入運營,可提供各種護理房型6700間,床位14000余張。此外,北戴河住建部門也加大力度提升基礎設施,例如,為康養機構進行市政供暖改造,實現從“一季避暑”到“四季康養”。
同時,為推動京冀兩地養老服務協同發展走深走實,北戴河區與京津民政部門搭建了合作平臺,目前已與北京西城區、東城區、朝陽區、海淀區、石景山區、豐臺區、通州區、門頭溝區,天津南開區、寶坻區、東麗區、武清區、津南區民政局簽訂養老領域戰略合作協議。
以北京西城為例,2024年1月,北戴河區政府與西城區民政局、中國健康養老集團簽訂養老領域三方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圍繞打造康養示范基地的目標,共同打造京津冀一體化北戴河養老服務基地。中國健康養老集團還將結合在北戴河地區康養項目的特色,為西城老人打造旅游康養度假基地、療養康養度假社區、醫養結合養老基地等,以滿足老人們的多元化養老服務需求。
戰略合作協議還提到,對于赴北戴河區經民政部門備案的養老機構滿三個月的西城區戶籍老人,每人每月補貼600元。此外,老人們還能享受異地康養交通補貼和旅游優惠。而接收西城區戶籍老人的養老機構也可按規定獲得每床每月100元、600元或700元不等的運營補貼。
北戴河區民政局局長楊世濱介紹,下一步將深度落實好同北京、天津簽訂的異地康養戰略合作協議,準備在旅游、交通、床位等方面推出更多優惠政策。
此外,北戴河區還邀請京津養老服務企業走進北戴河考察養老項目、康養項目和旅居養老資源,并與區內康養企業對接、洽談合作,協同推動京冀兩地康養旅居市場發展。通過這些京津康養企業,一批又一批的京津老人走進北戴河區體驗康養旅居。2024年,已有12批次600余位北京老人到北戴河體驗康養服務。
2025年初以來,北戴河區民政局持續對接京津養老服務企業,為轄區多家康養機構吸引數百位京津老人過來旅居康養。北京一家養老服務機構負責人劉士杰告訴北青報記者,北京很多老人去北戴河主要以旅居、康養和度假為主,該機構自2023年10月成立以來,共服務來北戴河旅居、養老的京津老人約3000人。
北戴河區民政局表示,當地將通過“走出去”與“請進來”同步開展,“短期體驗”與“長期養老”同步推進,不斷提升康養機構入住率。
本版文/本報記者戴幼卿實習生武昱含
統籌/孫慧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