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雪濤、趙宏鶴 來源:國金證券研究
摘要
■投資邏輯
去年底的美國大選似乎為左右之爭畫上了句號,只可惜,右翼民粹主義雖然能夠發現問題,而且善于利用問題,卻難以解決問題,甚至還制造了新問題。上任三個多月后,“特朗普效應”席卷全球,右翼民粹主義情緒回退、建制派精英派重新登場。同時,左翼路線的支持率也沒有回歸,歸根結底是沒有哪一方能站出來解決矛盾。如果這一勢頭延續,可能給世界局勢帶來重要影響,中國可能正在迎來自2001年擁抱全球化之后的又一次歷史機遇。
正文
去年底,特朗普率領共和黨在大選中橫掃搖擺州、完敗民主黨,大有集三權于一身、碾碎建制派于歷史車輪之勢。今年初,特朗普開啟第二任期,在就職典禮上宣布黃金時代來臨,隨后如暴風驟雨般推行激進的政策主張。令人意外的是,三個多月過后,“特朗普效應”席卷全球,右翼民粹主義情緒回退、建制派精英派重新登場,如果這一勢頭延續,可能給世界局勢帶來重要影響。
一、全球右翼民粹主義浪潮回退
過去兩周有三個國家舉行了大選,選舉結果指向兩個重要變化:一是右翼民粹主義政黨無一例外地遭受重挫,特別是模仿特朗普風格的政客被選民集體回避,顯示民眾的反建制、反精英情緒明顯減弱;二是執政黨均獲得連任,顯示民眾的反現狀、求變革情緒也被削弱。
最有戲劇性的是加拿大。馬克·卡尼領導的自由黨(中左翼)戰勝保守黨(右翼),實現連續第四次執政。要知道,自由黨的民調支持率從2021年開始持續下滑,到去年底只剩下20%,保守黨的支持率則高達45%,這導致擔任該黨領袖12年、任加拿大總理10年之久的特魯多在今年1月黯然辭職。
黨內選舉到3月方才落定,卡尼匆匆上任,尚未充分施展韜略,自由黨的支持率已經激增到40%以上,保守黨支持率則回落到40%以下。最終,自由黨贏得了343個下議院席位中的169個,比2021年選舉多出9個,而且還自2015年以來首次贏得普選,并創下1984年以來的得票率記錄。
戲劇性逆轉的原因顯然與特朗普有關,其對加拿大在主權和經濟方面的威脅與輕蔑,引發了強烈的聚旗效應,讓技術官僚出身、曾在金融危機期間執掌加拿大央行、在英國脫歐期間執掌英國央行的卡尼獲得大量支持。相比之下,身為右翼民粹主義者的保守黨領袖普瓦列夫爾堪稱加拿大版特朗普,其標志性口號是“Canada First”,此次不但輸掉了選舉,還丟掉了自己的議員席位。
澳大利亞的情況如出一轍。執政黨工黨(中左翼)的民調支持率從2023年開始下滑,到去年底只剩下30%,反對黨聯盟黨(右翼)的支持率則達到40%;特朗普上任后,工黨支持率反彈、聯盟黨支持率下滑,選情重新焦灼。
最終的大選結果比民調走得更遠,工黨大獲全勝,目前已經贏得150個眾議院席位中的91個,總理阿爾巴尼斯成為2004年以來首位連任的澳洲領導人,聯盟黨則丟掉了不少席位。同樣的,以特朗普為模板的右翼民粹主義者、反對黨領袖達頓,在輸掉選舉的同時丟掉了自己穩坐了24年的議員席位。
新加坡選舉更多展現了民眾回歸穩定的愿望。對于經濟模式高度外向的新加坡,民眾更愿意在動蕩的外部環境中尋求穩定,政治立場相對溫和的執政黨人民行動黨(中右翼)贏得了97個議會席位中的87個,得票率比2020年選舉提升4.3個百分點。
圖表1:加拿大自由黨(Liberal)的民調支持率在今年1月之后完成大逆轉
來源:各大民調網站,Wikipedia,國金證券研究所
二、美國建制派精英派官僚回歸
全球政局變化的同時,特朗普的內閣結構也在調整。5月1日,邁克·沃爾茲被解除國家安全顧問職務,由國務卿魯比奧兼任。沃爾茲是“Signal群組泄密事件”的主角,誤將一名記者拉進了內閣成員的聊天群,并在群里討論針對胡塞武裝的機密軍事行動,引發軒然大波。
沃爾茲的出局或許帶有一定黨爭成分,但能力上難以勝任高級別政府官員的工作,才是根本原因。沃爾茲的政治立場以鷹派著稱,曾在烏克蘭、中東等議題上鼓吹軍事介入,被普遍認為是對華立場最強硬的議員之一。但在出任國家安全顧問之前,沃爾茲僅在佛羅里達州擔任過6年眾議員,缺少高級別行政官員的工作經驗。至于“Signal事件”的另一個主角赫格賽斯,出任國防部長之前在福克斯工作,是新聞撰稿人和節目主持人。
對比沃爾茲的前任沙利文,在接受拜登任命之前曾擔任國務卿希拉里的副幕僚長、副總統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出訪過上百個國家,參與制定了伊核協議、敘利亞問題等一系列重要外交政策。接替沃爾茲的魯比奧,早在2000年就是佛羅里達州的眾議員,2006年成為佛州眾議院議長,出任國務卿之前,又在佛州擔任了14年參議員,2016年還曾參加總統競選,與特朗普在黨內同臺競技。
“論資排輩”固然不合理,政客的成長之路也沒有太多捷徑。當大量缺乏高級別行政經驗、且對特朗普惟命是從的激進改革派涌入白宮內閣時,特朗普2.0的內政外交就如暴風驟雨一般,既聲勢浩大、又雜亂無章,從DOGE六小將的亂拳出擊,到“Signal事件”的低級失誤,再到對等關稅的潦草計算、任性推出,莫不如是。
其結果,是馬斯克、沃爾茲、納瓦羅等缺乏政治經驗的激進改革派陸續淡出權力核心,魯比奧、貝森特等建制派、精英派愈發掌握局面。魯比奧曾被認為是特朗普內閣中最弱勢的人物之一,其建制派身份和早年競選時與特朗普互相攻擊的尷尬歷史顯得與一眾MAGA格格不入,在Polymarket的“誰會在2025年離開內閣” 競猜中,魯比奧的概率一度緊隨沃爾茲和赫格賽斯之后。目前魯比奧已經身兼數職,是自基辛格之后首個同時擔任國務卿和國家安全顧問的人,特朗普甚至在上周的專訪中將魯比奧和萬斯并列為“潛在繼任者”。
圖表2:Polymarket預測魯比奧2025年離開特朗普內閣的概率趨于下降
來源: Polymarket,國金證券研究所
三、對世界局勢的潛在影響
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在大選中的失敗,與特朗普內閣成員權力的消長,本質上是同一件事。
民粹主義的外表是對建制和精英不信任,內核在于社會和經濟不平等。本世紀的民粹主義醞釀于全球化加速時期,歐美國家的產業結構愈發失衡、貧富差距日益擴大,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翻出了第一朵浪花,但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之后數年,左翼形態繼續大行其道,在美國,民主黨大搞身份政治,引入大量移民,試圖鞏固選票;在歐洲,債務危機已經對一體化發起挑戰,阿拉伯之春后,左翼政客又向數百萬難民敞開大門,造成移民危機和英國退歐。左翼政黨的推波助瀾令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合二為一,成為右翼民粹主義,美國出了個特朗普,歐洲如果沒有俄羅斯的壓力,分裂速度恐怕要快得多。
2020年的公共衛生事件是一次機遇,短期危機淡化了民眾對長期問題的不滿,拜登獲勝一度讓很多人認為右翼民粹將偃旗息鼓。結果,左翼政黨不僅沒有抓住機遇解決長期問題,反而繼續引進大量移民,還制造了大通脹,進一步沖擊“沉默的大多數”,導致過去幾年右翼民粹主義情緒愈發高漲,全球范圍內掀起反建制、反精英、反現狀、求變革的浪潮。去年底的美國大選似乎為左右之爭畫上了句號,只可惜,右翼民粹主義雖然能夠發現問題,而且善于利用問題,卻難以解決問題,甚至還制造了新問題。
同時,右翼民粹主義情緒退潮也不意味著左翼路線回歸。即便特朗普的執政百日支持率下滑到二戰以來歷屆總統的最低水平,民主黨的支持率也未見提升。CNN 4月中下旬的民調結果顯示,國會民主黨領導人的支持率只有27%,創下自2008年有民調以來的最低水平;民主黨眾議院領袖杰弗里斯的支持率只有20%,反對率比1月中旬上升了7個百分點;參議院領袖舒默的支持率只有17%,反對率上升了11個百分點。
歸根結底,美國的左翼積累了許多長期矛盾,右翼發現并利用了這些矛盾,卻沒有人能站出來解決矛盾。未來,美國或許只能期待橫空出世一位政治強人,既擁有崇高的政治威望,又具備強大的執行能力,還要在科技樹上加點運氣,才有可能復制80年代的里根。短期來說,要觀察特朗普為了短期個人政治利益,是否啟用更多建制派官員,這會讓特朗普政府的作風趨于穩健,在制造混亂和處理混亂之間搖擺。
非美國家的情況類似,右翼落敗不會改變現有問題,但其優勢是不必深度介入大國博弈,可以選擇更加務實的立場。隨著左翼和右翼先后受挫,未來幾年立場更溫和、作風更務實的中間派政黨有機會改變過去多年的頹勢。例如今年2月大選、剛剛完成組閣的德國,獲勝的中右翼聯盟黨和中左翼社民黨組成了相對務實的執政聯盟,而意識形態觀念較重的綠黨則被排除在外,這有利于在外交中更好管控意識形態分歧、更多關注經貿合作價值,有利于緩解內部矛盾。
中國可能正在迎來自2001年擁抱全球化之后的又一次歷史機遇。全球化進退維谷之際,也是西方左右為難之時,如果全球的政治思潮向中間回擺,就會給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理念、構建命運共同體提供契機,最近的關稅談判和地緣事件,已經直觀展現了中國在世界舞臺的綜合影響力。
圖表3:民主黨國會和兩院領袖的民調支持率
來源:CNN,國金證券研究所
風險提示
1)社會思潮會動態變化,如果特朗普政府的內閣成員和行事風格及時調整,可能重新獲得支持。
2)重大突發事件往往難以事先預判,但會顯著改變民眾短期的關注點和政治立場。
證券研究報告:《特朗普效應:右翼浪潮的回退和機遇》
報告日期:2025年05月09日
作者:
宋雪濤 SAC執業編號:S1130525030001
趙宏鶴 SAC執業編號:S1130524120007
本文源自:券商研報精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