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時代浪潮奔涌向前,蒼南大地正書寫新篇。作為蒼南發展進程的見證者與記錄者,《蒼南觀察》專欄聚焦政策落地實效,追蹤民生熱點脈動,挖掘文化根脈故事,用有溫度的筆觸呈現真實立體的蒼南圖景,期待與您共同打開這扇觀察之窗。
今日聚焦——
一個千億級項目帶來的“裂變”紅利
2020年這個片區常住人口只有6萬人,戶籍人口外流4萬多人,如今常住人口為12萬人,5年時間翻了一番。
2020年這個片區經營主體共有5114家,2024年年底達到9234家,增加了約80.5%。
得益于總投資1200億元中廣核浙江三澳核電項目的落地,地處浙江最南端的蒼南縣馬站、沿浦、霞關、岱嶺“三鎮一鄉”,拉開別開生面的鄉村振興大幕, 從偏遠之地向打造蒼南城市南部副中心的目標逆襲。
日前, 三澳核電項目1號機組進入熱態功能試驗,為不久后并網發電作最后的“彩排”,而這片土地也將隨之敲出愈加密集的發展鼓點。
從漁民故事看片區轉型——
“年輕的時候,我做夢都想逃離這里”
霞關鎮長沙村曾是一個極其偏遠閉塞、長期人口外流的地方。望著高聳的后山和茫茫的大海,土生土長的陶學厚對記者說:“年輕的時候,我做夢都想逃離這里。”
陶學厚出生漁民家庭,卻有暈船的毛病,成年后在漁船上一邊嘔吐一邊工作。那時候,交通不便,魚獲不好銷售,一年所得不過四五萬元,扣除生計后所剩無幾。
可是,在這個當時連商店都沒有的村子,還能有什么就業選擇?2007年,26歲的他遠赴他鄉,經商謀生。
2015年5月,浙江三澳核電項目獲得國家能源局“小路條”,允許開展前期工作。
“我當時預判,隔壁村的核電項目一來,長沙村的發展肯定會大大加速。”陶學厚當機立斷,放棄外面的生意,回到長沙村,提前布局文旅行當。
剛回老家,陶學厚在沙灘邊開小賣部、出租燒烤架,向來村里游玩的客人做點小買賣。如今,他經營著10間房的民宿、3條休閑漁船、1條海釣快艇,年收入四五十萬元。
俯瞰馬站片區長沙村與浙江三澳核電項目。
伴隨著陶學厚旅游生意“成長”的,是長沙村景區化的蛻變。在青山抱海之間,這個漁村白屋藍彩、沙灘綿長、漁船聚泊。民宿、海鮮餐館、海景咖啡屋、旅游驛站等漸次排開。
“交通條件大改善,村居環境大提升,我們村發展旅游經濟很受益。”現為長沙村村委會副主任的陶學厚說,長沙村如今日常游客每天約有600人,法定節假日 一天最高飆升至6000余人。全村246戶人家中,43戶開起民宿,另有20多人到核電廠區建設工地務工。長沙村村民致富從曾經的舍“漁”其誰,到有了更多選擇。
霞關鎮長沙村。
長沙村是蒼南馬站片區產業轉型大劇的一幀鏡頭。馬站片區由原馬站鎮析分出馬站、沿浦、霞關、岱嶺“三鎮一鄉”,片區原先交通基礎設施薄弱,只有兩條蜿蜒的雙向兩車道縣鄉公路可以進出,以漁業、農業為主產業,工業幾近空白,商業業態低端。
而今,放眼馬站片區, 高速公路、國省道縱橫大地, 總投資1200億元的三澳核電項目拔地而起, 總規劃用地3.31平方公里的綠能小鎮初具雛形, 總投資達61.81億元的溫州港蒼南港區煙墩山通用碼頭綜合開發工程已經啟動,蒼南文旅網紅項目168黃金海岸串連起一個個漁村……
馬站片區從此擺脫偏科“一產”的發展慣性,朝著“接二連三”邁進,產業格局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
從一村崛起看紅利把握——
“以前不敢想象,我們也能吸引村外投資”
馬站鎮草嶼村后槽自然村的沙灘旁,海螺度假村8幢別墅式的小木屋已經翻修一新。承包運營度假村的工作人員操著一口溫州話,在這個以講閩南話為主的村落里特別引人關注。難道他是來此投資的客商?果然,這個投資人來自溫州市區。
“以前不敢想象,我們也能吸引村外投資。”草嶼村黨總支書記呂德全說。2014年,因為漁民轉產轉業的需要,村里建起了海螺度假村。此后多年,它是村里除漁業之外的“支柱產業”。然而,受制于交通大瓶頸等因素,海螺度假村一度經營難以為繼。
因為核電項目建設的需要,中廣核蒼南核電有限公司出資建設了一段長約7.9公里的228國道核電連接線。這條連接線從后槽穿行而過,將它與馬站城區的行車時間,從原先至少要40分鐘縮短至10分鐘之內,豁然打開了后槽的天然禁錮。
借勢而上,馬站鎮去年陸續投入700多萬元,打造海螺灣沖浪基地和網紅橋,并增加網紅燈塔、沙灘咖啡、沙灘車、夜場活動區等。后槽猶如文旅界的一匹黑馬,火爆出圈, 今年“五一”假期,日流量最高達3.8萬人次。
把握重大項目落地帶來的發展紅利,后槽如是,馬站片區更甚!蒼南縣重大能源項目建設管理中心黨組書記、主任陳培標介紹,圍繞三澳核電,蒼南謀劃了一篇生態核電與地方融合發展的“央地合作”大文章。
早在2016年,蒼南縣委就提出打造全國清潔能源發展示范地的目標,進而謀劃布局以三澳核電為核心的“核風光水蓄氫儲”清潔能源產業矩陣,包括“無中生有”建設綠能小鎮,作為生態核電與地方融合發展的主要承接平臺。馬站片區是這些戰略落地的核心板塊。
呼應核電項目的客觀需求,蒼南將重大基礎設施規劃建設與之并軌,借力核電公司的資源要素促進地方建設。
以交通建設為例,蒼南核電公司近年來投入巨資先后參與建設橫跨蒼南東西的龍沙公路,縱貫蒼南南北的甬莞高速蒼南段等,帶動馬站片區從交通末梢轉變為重要交通節點。
同時,一個“暖鄰幫扶”專項計劃,支持馬站片區醫療、教育、文化、生態等領域建設和困難群眾幫扶:2017年至2024年,該計劃已經投入5502萬元,實施了104個項目,并累計接濟馬站片區400余名困難戶。
“一下馬站高速路口,我就能感覺到這里的熱氣騰騰,日新月異、充滿激情。”陳培標說。因為核電及關聯產業建設的需要,近年來,大量人口涌入片區,其中,核電項目本身帶來的業主公司人員、參建工人及家屬大約就有3萬人。
從規劃藍圖看融合發展——
“資源整合,三鎮一鄉一體發展”
“三鎮一鄉”作為獨立的鄉鎮,本身存在著行政區劃壁壘,如何才能接住千億級核電項目帶來的發展紅利,實現片區共同富裕?
“為破解區域協同發展的瓶頸,蒼南縣深化黨建聯建機制,于2023年成立馬站片區聯合黨委,對片區重大事項、重點問題、重要項目共商共議,作出決策部署。”陳培標是馬站片區聯合黨委第一書記。
聯合黨委成立以來,在統籌片區發展規劃、統籌社會治理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其中就包括研究制定馬站片區協同發展規劃藍圖。
蒼南縣重大能源項目建設管理中心副主任鄭群向記者展示了這份規劃文本。“站在全局的角度,資源整合,三鎮一鄉一體發展,空間的承載得以重新分工。規劃提出,港為引領、產為驅動、城為支撐,‘港產城’一體化融合發展的總思路。”
港,即以霞關深水大港建設為契機,打造浙閩綜合物流基地。在溫州港蒼南港區煙墩山通用碼頭綜合開發工程現場,施工人員告訴記者,該工程分為煙墩山碼頭和煙墩山礦區開發兩個部分。其中, 煙墩山碼頭共布置3個2萬噸級泊位、2個1萬噸級泊位,總投資20.32億元,建成后將成為以風電裝備、風電運維和裝配式建筑產品運輸為主的綜合性港區。
產,即利用沿浦鎮的綠能小鎮與霞關礦地項目產業空間,布局以核電、風電為龍頭的新能源、新材料等裝備制造產業集群。走進綠能小鎮,一棟棟嶄新的建筑拔地而起。 用地200畝、總投資21億元的蒼南遠景零碳產業園已經投產,該產業園主要從事海上風機整機生產; 占地約47.9畝,總投資3億元的“金色藍灣”,掛上了酒店招牌,這個綜合性項目集住宅、酒店、餐飲、會務和商業配套于一體; 用地約73.8畝,總投資約3.2億元的清潔能源產業基地,已經落地建設……
城,即 完善提升馬站鎮區人居環境,保障居民和產業工人各項生活要素,構建集生活服務、旅游集散、文化特色、生態優美為一體的浙南濱海美麗城鎮。
馬站鎮黨委書記周賢累介紹,馬站鎮正在培育省級中心鎮,將著力推進高端商務場景打造、專業服務配套和品質商業擴容,以及醫療、教育、養老、托育、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大幅提升城鎮品位和承載能級。
蒼南馬站片區的一處海灣。
霞關鎮的“港”,沿浦鎮的“產”,馬站鎮的“城”,在規劃藍圖上組成一筆“7”字形的融合發展軸。這一“拐”,仿佛寓意著整個片區向更高水平發展的新轉折!
來源/蒼南發布綜合溫度新聞
記者/林乃鵬 林思思 部分攝影/蘇巧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