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論巴黎公社
1871年1月,“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3月,法國政府軍同巴黎市民武裝——國民自衛軍發生沖突,引發巴黎工人起義。起義趕走了資產階級政府后,選舉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隨后,在資產階級政府的反撲中,三萬多名公社戰士犧牲,巴黎公社以失敗告終。
公社的領導人之一歐仁·鮑狄埃(Eugène Edine Pottier,1816年10月4日—1887年11月6日),為此創作了詩歌《英特納雄耐爾》(又譯《國際工人聯盟》);起初,該詩歌使用《馬賽曲》的曲調演唱;十七年后的1888年6月16日,皮埃爾·狄蓋特(出生于比利時,后移居法國)為這首偉大的詩篇譜寫了曲子,這就是后來傳唱全球的《國際歌》(L'Internationale)。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末,隨著歐洲資本主義飛速發展,使各國無產階級認識到:只有聯合起來,用無產階級的國際團結去對抗資產階級的國際聯合,才有出路。1860年5月18日,工人聯合會倫敦理事會(英國工聯)成立。1863年1月,波蘭爆發了為反對沙俄殖民統治的起義;1863年7月22日,英國工聯會召開群眾大會,聲援波蘭人民正義斗爭,并于11月10日通過《英國工人致法國工人》的呼吁書。
1864年9月28日,英國工聯召開群眾大會,歡迎為響應呼吁書而來訪的法國工人代表團。出席大會的還有德國、意大利、波蘭、愛爾蘭的工人代表以及一些資產階級民主人士。大會決定建立一個國際性的工人協會,并選出一個有21個成員的臨時委員會,國際工人協會就此宣告成立。馬克思出席了成立大會,他起草的《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和《協會臨時章程》,于1864年11月1日中央委員會會議上獲得通過。
歐仁·鮑狄埃(Eugène Edine Pottier,1816—1887年)
皮埃爾·狄蓋特(Pierre Degeyter,1848—1932年)
國際工人協會,后來被稱為是第一國際。馬克思名義是協會總委員會的委員,實際領導著國際工人協會的全部工作,是協會的“靈魂”、國際的真正領袖,總委員會所發表的一切文件幾乎都出于馬克思的手筆。巴黎公社失敗后,國際工人協會的組織也日漸衰弱,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
第一國際盡管解散了,但馬克思主義在仍然在傳播。隨著科學社會主義(反義詞為:空想社會主義)的普及,到十九世紀80年代末歐美已有16個國家先后建立了社會主義政黨。恩格斯做了大量工作,促使德、法等國社會主義政黨的代表,于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獄100周年紀念日,即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開“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
巴黎的這次大會,標志著第二國際的建立。第二國際和第一國際不同,第一國際在每個國家依靠現有的工人組織、政黨、工會、工人教育協會、互助會、合作社等建立支部,而第二國際不是各國黨的上級組織,各國黨是獨立自主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在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帶頭下,第二國際大多數政黨紛紛表態支持本國帝國主義政府,標志著第二國際的瓦解。1923年,“第二國際”更名為“社會主義工人國際”(社會黨國際)。第二國際盡管并未宣布解散,但在蘇聯等共產黨人的眼中早已是個修正主義的國際聯盟,背叛了馬克思主義;1914年8月4日,列寧(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就已宣布:“第二國際已死,第三國際萬歲”。
《國際歌》是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的會歌;20世紀20年代,蘇聯也以《國際歌》為國歌,并在1944年把《國際歌》作為聯共(布)(后改名蘇聯共產黨)的黨歌。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即中央蘇區)成立時,也以《國際歌》為國歌;同時,自中共三大起,每次中共的重大活動時,都會演奏《國際歌》。
《國際歌》中文版在國內的出現,最早是在20世紀初,當時的刊載刊物并未曾署名;最早有署名的中文版本是鄭振鐸與其好友耿濟之在1920年10月翻譯發表留下來的。1920年,中國首次出現由瞿秋白譯成的中文版《國際歌》,1923年、由蕭三根據俄文轉譯、由陳喬年配唱的《國際歌》開始在中國傳唱。
瞿秋白就義前
我們現在聽到的版本,是1962年、由中國音協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邀請有關專家,對《國際歌》譯文重新修訂的;其中,“全世界受苦的人”、“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等處,采納了毛岸英的意見。
后補
關于共產國際。第三國際即“共產國際”,成立于1919年的莫斯科,當時俄國無產階級已經革命成功,并建立起了蘇維埃政府。第三國際的各國支部差不多都是從第二國際原有的支部分裂出來的,即第二國際中的革命派。第三國際的真正權力中心在蘇聯領導人斯大林。1943年5月15日,共產國際團為考慮到各國的反法西斯戰爭,需要各國共產黨獨立自主地處理,遂作出《關于提議解散共產國際的決定》;并于同年6月10日,正式解散。
第四國際。
第四國際全稱為世界社會主義革命黨,由流亡海外的蘇俄領袖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茨基于1938年創建,以與斯大林所控制的第三國際相抗衡。托洛茨基遇刺后,第四國際變分裂、世界上有諸多國際托派組織繼續沿用這個稱號。
原第二國際、后改稱社會黨國際,盡管不被列寧認可,但一直存在到現在,且已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性政黨組織,活躍在國際政治舞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