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產品,即“文化創意產品”,是“源于文化主題,經由創意轉化,具備市場價值的產品”。
“五一”假期,衢州古城游人如織,人們觸摸千年城墻,乘舟信安湖上,而在街邊商鋪,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文創好物更是讓游客挪不開眼。每一件文創都是打開城市的鑰匙,讓過去與現在、傳統與時尚,在指尖的觸碰中完成跨越時空的對話。
在衢州文創火爆“出圈”的背后,我們看到了青年力量的創新和堅守。
01
文創“出圈”激活古城文旅勢能
“我買了‘三頭一掌’和衢州地名的冰箱貼,把旅途中的美好回憶帶回家。”5月4日,在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區衢州文創館內,江西游客陳女士挑選了不少文創產品,她告訴記者,購買特色文創產品已成為她旅游的“必選項”,可以更好地了解一座城市的特色和文化。
“我們近期推出的衢州美食冰箱貼和南孔爺爺擺件,外形美觀,具備裝飾品功能,同時‘文化味’十足,假期里銷售尤為火爆。”衢州文創館負責人祝曉慧說。
不遠處的南孔爺爺的書房,同樣熱鬧非凡。00后店員王江琪正忙著制作“路牌咖啡”。只見每杯咖啡的吸管上圈著印有“衢州”二字的裝飾,杯身上套著“危險高興寧著尼”“不識水亭門 枉為衢州人”等衢州俗語的小路牌。“‘五一’假期,店內每天都能賣出兩百多杯飲品,銷量是平時的六七倍。”
“這幾天,我們每天客流量超6000人、文創類產品的銷售額達3萬元。”南孔爺爺的書房店長程娟介紹,由“衢禮”文創團隊自行設計的論語流沙冰箱貼、郵局冰箱貼、衢州大金屬冰箱貼在假期上新,一經推出便吸引了眾多游客。此外,店內還陳列著書簽、掛件、印章等30余種文創產品,每件都融入南孔文化元素,別具韻味。
“我覺得很有儀式感,剛出孔氏南宗家廟,就能喝到好喝的咖啡,還能把‘南孔’這個衢州的LOGO放在咖啡杯上面。”在孔廟文創店內,來自上海的游客張女士點了一杯“孔廟拿鐵”,情緒價值拉滿。今年年初,孔廟文創店攜手“衢禮”文創團隊聯合推出文創咖啡。鐫有“南孔”二字的孔廟拿鐵迅速成為游客打卡的“心頭好”。
“五一”假期前,孔廟文創店里又掀起一波“上新”潮:南孔爺爺形象的不倒翁文創登場,帶著“考不倒,問不倒,難不倒”的超強祝福;印有孔廟孔雀、錦鯉、貪獸、椒圖形象的綠豆“四靈糕”,清甜可口,是能吃進肚里的文創;“萌萌噠”貪獸卡通形象,出現在貼紙、膠帶、立牌上,被年輕人稱為“谷子”(周邊產品)……
鐫有“南孔”二字的孔廟拿鐵。
喝一杯“鐫”有“南孔”二字的咖啡、買一個論語流沙冰箱貼、收集一套南孔爺爺盲盒……歷史文化名城中,千余款文創產品以衢州南孔文化、圍棋文化、古建遺存、特色飲食等地域文化符號為創作藍本,巧妙融入當代年輕人喜歡的時尚元素,在趣味性、實用性與文化深度上下功夫,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講述衢州故事、傳播衢州的歷史文化。
02
青春力量破譯在地文化“密語”
“能不能把景區的‘味道’,跟冰淇淋相結合?”當多數游客還在回味假期的文創體驗時,“衢禮”團隊主理人程勝已開始新的創作。
“只有讓本地社群從旁觀者變為共建者,文化才能真正‘活’在當下。” 36歲的程勝介紹,目前“衢禮”文創團隊共有9人,35周歲以下成員有7人,絕大多數是衢州本地人。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成長,自小受文化熏陶,被家鄉獨特的文化魅力深深吸引。
“文創產品的投入和孵化期都很長。”程勝坦言,“衢禮”團隊走過的路并不平坦,游人寥寥、競品沖擊、產品滯銷等難題曾接踵而至。如何將地域風情、古城遺韻熔鑄到產品中?天王塔的飛檐下,西安高腔的唱段里……團隊里的年輕人捕捉著設計靈感,努力推陳出新。從2018年的“路牌咖啡”,到“衢州有意思”打卡本,再到“孔府拿鐵”……團隊在文化轉譯的道路上不斷突圍,開發了“衢禮”文創產品20余件,涉及產品品類大約5種。
憑著過硬的創意設計能力,漸漸地,不斷有政府單位、企業、景區上門來尋求團隊開展創意宣傳上的合作,這讓程勝備受鼓舞。他說:“有新意、更時尚的文創,有著廣闊的前景。再加上社會各界對文化傳承越來越重視,也對文創給予了大力扶持。”
“年輕人喜歡的文創,年輕人創造。”水亭門歷史文化街區游客中心旁的“文創殿”內,衢州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潘宇正在拼湊一系列“衢州像素地標”:“一個衢州地標是一塊拼圖,六塊可以拼成一幅‘藝術海報’冰箱貼。這是學生設計的。”潘宇所在的衢職院藝術設計學院團隊,由不同年齡段師生組成,他們嘗試更多衢州元素,融入到各種文創產品中。
“培養年輕人,就是激發保護創新力。天地之大,哪里都是教室。”正是這份開放的心態,讓“文創殿”擁有源源不斷的創新能量。潘宇說:“我們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把文創產品作為校園設計的一種延伸,通過文創產品,將本地文化元素挖掘出來、傳播開來,讓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了解、認識、認同傳統文化,堅定他們的文化自信。”
03
讓文創成為城市“新語言”
城市文創不止于“好看”,更要搭建通往文化內核的橋梁。對此,35歲媒體人、“衢州古城”主題系列文創負責人吳阿然(化名)深有體會。由其團隊設計的南孔票夾、衢州古城系列冰箱貼、逢考必過系列冰箱貼、四時衢州系列冰箱貼、衢州古城珍藏紀念卡等多樣文創產品,線下售賣時,往往會附帶現場講解。
衢州文創受到年輕人喜愛。
“比如,有人拿起《南孔路引》(印章打卡本)時,我們會講解每個衢州文化印章背后的故事。”今年4月的衢州古城旅游推介活動(南京站)上,就有不少南京市民蓋了“衢州鴨頭”印章后表示,一定要到衢州“吃鴨頭”。在吳阿然看來,面對“網紅城市”的流量爭奪,文創有著“輕量化”“易傳播”的特點,“每個文創產品都是城市故事的微型劇場。”
《南孔路引》(印章打卡本)。
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在積極探索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讓文創成為城市“新語言”。
杜澤灌腸被做成毛絨玩具。
五一南孔市集宋韻專場上,95后“阿也也-知食小館”主理人周思穎,將衢州美食杜澤灌腸做成毛絨玩具,邀請游客搭配相關知識“開炫”,“過家家”一般的互動場景獨樹一幟;
“菩芯文創”文創本。
衢州古城宋服文化體驗店內,“菩芯文創”創始人熊熊(化名)策劃將“四般閑事”(燒香、點茶、掛畫、插花)融入到文創產品中,加強游客到店的文化體驗感……當靈動青春與厚重古城文化“撞個滿懷”,既能為時間深處的瑰寶創造更具現代氣息的打開方式,也能為廣大青年追夢圓夢提供更多路徑和機會。
四時衢州系列冰箱貼。
一個個精美的文創產品、一張張創意十足的品牌標識、一幕幕推陳出新的文化體驗,替家鄉代言、助文化出圈、給文旅賦能,也為文化名市設計出一套鮮活的“新語言”。
本版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三衢客戶端
編輯:洪杭萍
一審:祝金林
二審:童煒來
三審:姚宏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