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5月12日電 (記者 陳靜)12日是第114個國際護士節,上海市紅十字會方面當日披露,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上海市紅十字醫院)腫瘤中心主任護師邢紅榮獲第50屆南丁格爾獎。南丁格爾獎是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為表彰在護理事業中做出貢獻的人員的最高榮譽獎。
此次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公布的第50屆南丁格爾獎獲獎者名單,包括了來自17個國家的35名護理人員。其中,中國有7名優秀護理工作者獲此殊榮。中國是本屆南丁格爾獎獲獎人數最多的國家。據悉,這已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護理人員第二次獲此殊榮。此前,該院史美利護士長曾在1987年獲得上海首個南丁格爾獎(第31屆)。
邢紅(左二)指導年輕護士進行PICC置管操作。(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供圖)
1966年10月出生的邢紅39年如一日奮戰在護理一線,聚焦腫瘤、艾滋病及結核病等患者的專業護理服務。她在外周中心靜脈導管(PICC)領域創下了多個“第一”:成功置入上海市第一例PICC、撰寫國內第一本《外周中心靜脈導管(PICC)護理常規》、牽頭完成國內第一部《超聲引導PICC置管技術專家共識》、開設全國第一家PICC護理門診等。
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癌癥患者在接受化療時要忍受反復注射帶來的痛苦。許多患者的手背紅腫、疼痛、潰爛。邢紅將PICC技術引入中國,并成為上海第一位采用此技術的一線護士,為深受血管皮膚并發癥損傷之苦的患者消弭了病痛。
邢紅改良穿刺針,首創“非超聲引導改良塞丁格技術”,使置管成功率由原來傳統穿刺的60%,迅速提高為90%。2002年,邢紅創設了全國首家PICC護理門診,不久又創立“邢紅臨床靜脈通路護理工作室”。邢紅率先在上海市建立“標準化靜脈導管護理社區示范基地”,牽頭推動實施共享優質護理項目。目前,她已協助建立了40余家示范基地,維護近5000例次導管,無一例并發癥發生,成為中國社區護理門診的一個典范。
在職業生涯中,邢紅護理一位年輕乳腺癌患者的經歷讓她重視起腫瘤患者的身心問題。1995年,邢紅率先成立“腫瘤康復沙龍”,帶領一批腫瘤專科護士30年如一日,志愿為腫瘤患者提供“身-心-社-靈”全程服務。
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義診中,邢紅發現當地的結核病和艾滋病患者對于長期輸液的解決方案有著迫切的需求,尤其是幼兒和老年患者。在當地,邢紅成功地為一名營養不良的五歲腸結核小女孩完成首例PICC置管。邢紅決定在當地持續開展定點幫扶,深度推廣PICC置管技術,讓更多特殊患者盡快實現靜脈輸液全程的“一針治療”,解決廣大患者切身的實際需要。
20年來,邢紅走出上海,踏遍云南、貴州、內蒙古、廣西、安徽、湖南、青海、江西等地的60多家各級醫療機構。在全國各地,邢紅面對面、手把手地傳授一線護理人員靜脈治療相關專業理論和技能,完成院外專科會診1000余例。
一根細細的導管,一條長長的“生命線”,邢紅與之打了一輩子交道。她說:“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只關注一件事,那就是腫瘤患者的臉上是否露出了笑容。病患對我的信任,就是我繼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