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第114個國際護士節,今年我國護士節的主題是“關愛護士隊伍,守護人民健康”。值此國際護士節之際,2025年“上海好護士”和首屆“尚醫·護理管理菁英”優秀人物推選活動相繼揭曉。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大外科總長兼骨科一病區護士長尤春芳榮獲“上海好護士”;上海市兒童醫院外科護士長兼心臟中心病區護士長王蓓旎、普陀區人民醫院門急診科護士長兼神經內科病區護士長曹秀程榮獲“上海好護士”提名獎;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門急診總護士長兼急診護士長陳雪妹榮獲“尚醫·護理管理菁英”優秀人物獎,她們用專業精誠、仁心仁術,守護生命,傳遞人間暖意。
尤春芳:四十載護理路,仁心仁術寫華章
尤春芳,現任上海市同濟醫院大外科總長兼骨科一病區護士長,兼任中華護理學會腫瘤專委會專家庫成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足踝護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護理學會腫瘤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從業40年,熱愛護理專業,恪守職業道德,始終保持對護理事業的熱愛與忠誠。
作為大外科總長,圍繞外科手術關鍵環節,她帶領團隊精心制定了《外科常見導管引流技術考核手冊》,建立了外科手術并發癥風險評估、圍手術期營養風險預控等一系列科學規范的體系。在她的努力下,分管片區內護理單元榮獲“上海市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區”等多項榮譽,為外科護理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濟醫院骨科是上海市重中之重學科,作為護理團隊領導者,她帶領團隊開創了“知足常樂——醫路有您,給您足夠愛”人性化護理品牌,每年舉辦“5.29全球愛足日”;作為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足踝外科學組護理工作委員會副主委,她牽頭編寫了《足踝外科護理與康復》。
作為中華護理學會腫瘤專委會專家科成員、上海市護理學會腫瘤專委會副主委,她積極推動“同你守護”腫瘤患者關愛項目,構建起社區-家庭-醫院的護理體系,讓腫瘤患者在治療后也能得到貼心的照護。每年,她都組織片區護士參加癌痛管理培訓,為提高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貢獻力量。
在同濟大學護理學院的課堂上,尤春芳是深受學生喜愛的“尤老師”。每年,她都為本科生授課,將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對于進修、規培和實習護士,她總是耐心指導,手把手地教他們護理技巧。作為副主編,她參與編寫了《外科護理學考題解析》等4部專業書籍,為護理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尤春芳十分注重科研創新,成功研發了“一種骨科足踝部術后護理裝置”等4項國家專利,發表《加速康復外科在老年髖部骨折中的應用》等20余篇科研論文。她還長期組織及主持同濟骨科護理高峰論壇,為護理同仁搭建交流學習的平臺。
王蓓旎:讓技術有溫度,讓數據有生命
在心臟外科這個與死神搶時間的戰場,王蓓旎的護理精度以毫米計量。凌晨三點的監護室里,她躬身觀察術后患兒胸骨延遲閉合創面的場景,是年輕護士們最熟悉的剪影。借助自制棉墊,她創新護理方案,解決延遲關胸護理的難點:切口護理,保持切口貼膜與皮膚間的密閉性,“多一毫會壓迫心臟,少一毫就失去保護。”她邊說邊用鑷子夾起棉墊,動作輕柔得像在觸碰晨露。
在患兒眼中,這位會魔法的“天使媽媽”,總會用各種“魔法”驅散疼痛。面對術后驚恐哭鬧的患兒,她率先在外科科室開展危重癥患兒轉出監護室—病房—居家過渡期護理模式和“小兒無哭聲手術室”建設項目;她會扮演玩偶角色,讓患兒們打開心扉;會用VR動畫分散患兒恐懼;會設計“居家過渡護理手冊”,將病房延伸至家庭。
“一人強不是強,團隊強才是光。”王蓓旎打造的心臟外科護理團隊,是院內公認的“尖兵連”。她還建立了亞專科培訓體系,推行從術前風險評估到術后居家隨訪的“閉環管理”,構建全鏈條安全網絡。她從零起步構建的ECMO護理體系,把核心技術拆解為標準化流程,從ECMO的上機、轉運到撤機,每個環節制定護理常規,導管護理、回路血栓堵塞或脫落等預見性護理、鎮靜評估、凝血功能監測、壓力性損傷等,連撕膠布的角度都有精確規范。讓撤機成功率提升至61.5%,每個百分點都浸透著上百次深夜返崗的足跡。
曹程秀:用科學守護健康,以溫情照亮生命
在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人民醫院的重癥監護室,來自普陀區人民醫院的曹程秀正俯身查看一位插著胃管的老人。她將手掌輕輕覆在患者手背上,輕聲說:“您莫要慌,我們新調整的固定帶透氣得很。”曹程秀就是這樣,把上海先進的護理經驗“種”進云貴高原。
初到于井子護理小組時,曹程秀發現糖尿病患者總記不住胰島素注射要領。她帶著團隊想了個“土辦法”——開辦微課堂、編微手冊、建微信群,把難懂的醫學知識變成大白話。這個“三微模式”也成了普陀區首批醫療服務品牌和示范項目。“我很熱愛科普,這對患者來說也很重要。”自此之后,她開始帶著團隊變著法子做科普,排情景劇、拍視頻,怎么通俗怎么來。在拍胰島素注射教學視頻時,她親自上陣示范。當一個60歲的患者看著視頻驚呼:“原來打針要換位置”時,這個“熱愛科普”的護士長笑了:“病人聽得懂、學得會,才是真的把護理做到了心坎里。”
護理不僅需要溫度,更需要創新。面對接連發生的胃管非計劃拔管事件,看著病人重新插管時痛苦的樣子,曹程秀不禁問自己“問題到底出在哪里?”直到有一次她自己做了胃鏡——管子剛進喉嚨她就吐了,眼淚鼻涕糊了一臉。那一刻她突然明白了病人的感受。“后來我們開展的‘安全管路路路通’的項目,挨個跑過了醫院所有的病房,在患者中調研,并根據調研的情況,逐一解決問題。”她說,如今從膠帶的粘貼方法到管子進入的角度,都有了標準。醫院的非計劃拔管率呈斷崖式降低。
深耕臨床一線的同時,曹程秀在科研創新上勇于求索。她主持、參與了“KAP理論指導下的康復管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依從性的影響”“體質量管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等科研項目,為心衰患者慢病管理開辟新路徑。作為護理部導管安全組長,她主導的《胃“養”新知—安全管道路路通》項目,通過優化胃腸管護理流程,大幅降低患者胃腸管非計劃性拔管率。該項目榮獲2022年度上海市總工會先進操作法創新獎。辦公桌上一個個品管圈獎杯,記錄著曹程秀用科學方法破解臨床難題的歷程。
陳雪妹:做急診室的“定海神針”,續寫生命奇跡
凌晨三點的急診搶救室,監護儀的警報聲撕破寂靜。“腎上腺素1mg靜推!”陳雪妹按住患者不斷滲血的創口,聲音沉穩得仿佛穿透了所有嘈雜。護士們像精密齒輪般運轉,五分鐘后,監護儀上的直線重新躍動成生命曲線。
這樣的生死時速,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門急診總護士長兼急診護士長陳雪妹經歷了三十二年。其間,她帶領團隊不斷優化了“胸痛、卒中、創傷”等重點病種的搶救護理流程,參與建立“黃金1小時”多學科協作機制(MDT),打通院前—院內綠色通道,實現120急救預報電話接收記錄100%無縫銜接,極大地提高了急危重癥搶救效率,為患者爭取了寶貴的救治時間。她還積極推動急診專科質量指標的建立,提高急診患者入院到靜脈溶栓藥物使用的時間(DNT)達標率、急診預檢分診分級準確率等,不斷推進急診護理質量穩步提高。急診搶救室里,那臺凝聚她心血的“卒中搶救多功能治療車”,三層抽屜藏著外人看不懂的玄機:頂層急救藥品按使用頻率排列,中層搶救器械依操作順序擺放,底層備用物資用不同色標區分——這是她不斷總結工作,破譯出的生命密碼。此項專利也獲得上海市醫務工會“星光計劃”優秀項目三等獎。
“搶救不是一個人的戰斗。”陳雪妹的心里清楚地記著每個護士的專長。作為一名護理管理者,她特別注重對專科人才的培養。在她的帶領下,急診科形成了形式多樣且內容豐富的培訓體系。定期舉辦的技能培訓,從基礎的護理操作到復雜的急救技術,她都親自示范,手把手地教導新護士,不放過一個細節,確保大家熟練掌握每一個動作,精準把握每一個環節。案例分析會上,她將自己多年積累的臨床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護士們,引導護士們深入剖析各種急診案例,從病情的判斷、護理措施的實施,到突發狀況的應對,讓大家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快速成長。
在陳雪妹悉心培養下,團隊中的5名護理骨干已成長為護士長。2024年,團隊中1人榮獲“上海好護士提名獎”,1人獲評進博會醫療服務“崗位標兵”。
原標題:《致敬白衣天使!普陀的她們獲得殊榮》
欄目編輯:顧瑩穎 文字編輯:趙菊玲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來源:作者:易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