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后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近期,在俄羅斯勝利日閱兵之際,中俄不僅舉行了高層會晤,還簽署了20多份合作文件,并對外發布聯合聲明。
這次中俄聯合聲明,直接點名批評美國。
對此特朗普的反應很微妙。
聯合聲明
此次中俄聯合聲明涵蓋廣泛,不僅涉及雙邊關系的全面深化,還明確表達了對當前國際秩序演變的共同關注。
最受外界關注的是,中俄雙方罕見地“點名式”批評了美國的單邊主義行為。從濫施關稅到輸出敵意,從軍事擴張到第三國施壓,兩國在多個層面直指美國破壞國際穩定與公平的行為,展現出空前一致的立場。
聲明中最具分量的一點,是對美國試圖構建所謂“雙重遏制”體系的堅決反對。
美國一邊以俄烏沖突為由,對俄羅斯加緊制裁與圍堵,一邊又通過印太戰略和經濟脅迫,全方位打壓中國。
面對這種壓迫式打擊,中俄共同表達了不會坐視不理的態度,強調將加強戰略協調,應對來自華盛頓的系統性威脅。
這種明確的態度,在此前的外交文件中極為罕見,標志著兩國已不再滿足于“各自反擊”,而是邁向更緊密的聯合防御姿態。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聯合聲明并非空洞表態,而是在20多項合作協議的實質基礎上推出的。
從經濟到科技、從航天到能源,從媒體合作到防疫機制,中俄的合作正從傳統的政府間協調延伸到社會、民間、產業等多個層面。
例如,在能源領域,2024年俄對華天然氣管道出口已達310億立方米,液化天然氣也持續增長。
同時,人民幣在中俄貿易結算中的占比迅速攀升,反映出“去美元化”正在取得實際進展。
雙方在核能領域的合作也邁出了新步伐。
不僅在快中子反應堆技術方面達成協議,還進一步推進了核燃料閉式循環的聯合研發。
這種涉及能源戰略安全的深度合作,不僅對中俄有利,也為全球提供了遠離美元霸權的新選擇。
在媒體、教育、青年組織間的合作文件也同步簽署,進一步夯實了兩國關系的社會基礎。
在聯合聲明之外,中俄領導人的互動也釋放了重要政治信號。
普京明確表達了對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立場的認可,并將再次出席中國的反法西斯勝利紀念活動。
這種象征性的互訪,不僅展現了兩國友好,也表明俄羅斯不會被美國拉攏,更不可能為了換取短期利益與中國“割席斷交”。
特朗普反應
而正當中俄關系進入“全面升級”階段的同時,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表現卻出現了微妙變化。
原本一再對中國強硬表態的他,在中俄簽署聲明當日突然松口,聲稱“愿意請中國幫忙調解俄烏沖突”。
這番話雖表面上看似愿意尋求中方協助,但結合美國近期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實際動作,很難不讓人質疑其背后是否另有所圖。
美國與烏克蘭于4月底簽署了一份備受爭議的礦產資源開發協議,該協議不僅賦予美國企業優先開發烏克蘭自然資源的特權,還規定其效力高于烏克蘭本國法律。
這種帶有“經濟殖民”色彩的協議,說明美國在俄烏問題上并不打算讓步,而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攫取利益。
如今特朗普希望中國“出面調解”,更像是在美方達成實利之后,借助中國“收拾殘局”,這種策略在中方看來自然是缺乏誠意的。
中俄聯合聲明中,還有一項極具深意的內容——反對向第三國施壓,強迫其在中美、中俄之間“選邊站”。
過去幾年,美國不斷在亞太、歐洲、中東等地區推進“結盟外交”,拉攏他國配合其對華、對俄遏制戰略。
對此,中俄明確警告:任何對第三方施加敵對立場的行為,都將遭遇聯合反制。
這等于劃出了新的“戰略紅線”:未來中俄將對外來敵意形成聯動回應,誰選邊站美國,也得考慮后果。
這項表態,既是對當前大國博弈格局的回應,也是對所謂“全球南方”國家的一種告知——不必被動跟隨美西方立場,中俄提供了另一種合作選項,一個基于平等與主權互尊的國際關系模型。
總的來看,這次中俄發布的聯合聲明不僅內容豐富、態度鮮明,還輔以多項落地合作,顯然不是一時之舉,而是一種戰略層面的全面布局。
而特朗普的回應,從“強硬不妥協”到“考慮降關稅、請求中國調解”,背后是美國面臨多重壓力的真實寫照。
一方面,內部通脹高企、企業連連叫苦,145%的對華關稅讓美國零售和制造鏈瀕臨斷裂;另一方面,美國構建“對華統一戰線”的外交努力也進展不順,盟友多有保留。
這場圍繞“新型國際關系”的博弈才剛剛開始。
中國與俄羅斯正試圖打破美式單極秩序的壟斷,而美國則面臨著在保持霸權與調整戰略之間的艱難抉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