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將近的時候,母親就開始在家庭群里密集發送涌泉公園的日常:有時是荷塘游弋的小魚,有時是九曲橋上跟著主人散步的小狗。這些細碎的畫面,惹得屏幕這頭的我身未動,心已遠。
自從涌泉公園落成,母親每天散步的路線就固定了下來。先環公園走一圈,再繞回紅楓林,沿著九曲橋踱至荷心亭。在亭子里坐著吹吹風,給荷塘里的小魚和水鳥拍拍照,和亭子里熟悉的人聊聊家長里短。
涌泉公園位于后山村和涌寶街道的中間,依山傍水。這里的建造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自然原貌,荷塘、棕樹林、人行道,都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微整容”;甚至于在保留下來的田里,種的依然是稻谷和茨菇這些散發著“涌寶味道”的作物。
荷塘里種的是從文山引入的優質荷花品種。夏天,滿池蓮花漸次綻放,引來游人駐足觀賞。冬天,滿池的殘荷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像極了小時候數學課本上的幾何圖形,野鴨在幾何圖間穿梭作畫,妙趣橫生。
走上觀景臺,遠處的青山與云霧構成一幅流動的水墨畫。小徑蜿蜒,荷葉輕搖,村莊的炊煙與霧氣交織著,世界的喧囂在此散去,只剩下靜謐與祥和。
母親和很多老人家一樣,都喜歡在涌泉公園里的溫泉足浴池泡腳。公園里本來不出溫泉,建造者從附近的敬老院把溫泉引了過來。穿過壩子而來的溫泉,依然保持著初出大地的溫度,熱氣騰騰、霧氣氤氳。泡腳的人們把褲腿挽到膝部,席地而坐, 雙腳放入清澈的泉水中,一雙雙被泥土和汗液包裹的各種不同尺碼的腳,在泉水溫柔的撫觸下,洗去了污漬,也洗去了一天的辛勞。
對涌寶人來說,溫泉泡腳如同一個必不可少的儀式,回到涌寶時要泡一次腳,離開前也要泡一次腳。
我和liji、dunan每次去公園,都喜歡在龍生九子水景旁長久逗留。從山澗小溪而來的清澈溪水沿著棕樹林邊潺潺流淌,流入月牙泉后匯入荷塘。月牙泉邊,龍生九子雕像依次排開,和荷塘中間的九曲橋以及荷心亭遙遙相望。沙灘上時不時有孩童在大人的照護下嬉戲著。歲月靜好在這里具象化。
上次回家,當我們又站在臨水的步道上憑欄遠望,我突然想起公園設計者瀾子老師提到過九曲橋的寓意。
我后來去問了deepseek,它給出了多種解讀。我喜歡最簡單的解讀:九曲橋,寓意曲折與順暢的轉換。我很雞湯的腦補了后面的內容:人生路,如果九曲橋,雖然諸多曲折,但最后終將圓滿;也喜歡“九九歸一”的說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世間所有的一切,從“一”生發,終了,也將回到“一”這個原點。人也是一樣,無論達官顯貴或鄉野樵夫,終將歸于“一”這個一樣結局。從這個意義上說,過程,才是人生的意義。
公園中一天中最美的時段有兩個。一個是清晨太陽初生的時候,水面平靜如鏡,整個公園在薄霧中若隱若現,猶如羞澀的少女般,清澀中透著明媚。
另一個就是夜色初降時,山巒褪去青翠,化成黛色剪影,路燈亮起,猶如星星墜入人間。此刻的涌泉公園,生活的煩惱在此消融,天地間只剩蛙鳴、水流與呼吸的合奏。
回城上班幾天了,晚飯后給母親打了個電話“媽,你在哪點,有沒有去公園散步了?”當這句話脫口而出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涌泉公園,已經成為了我的鄉愁新地標,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里,在每一次對故鄉的起心動念中,不經意的就會表達出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