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二建設計公司南京設計中心“三鏈融合”模式助推企業發展
在長江之濱的六朝古都南京,一座專業設計機構,正以黨建為舵、創新為帆,在精細化工設計領域劈波斬浪。自2015年成立以來,南京設計中心作為中化二建設計公司布局于長三角地區的重要戰略支點,精準錨定精細化工設計領域發力。成立至今,中心在人員培養、市場開發、設計管理三大關鍵領域深入探索,逐步形成了特色鮮明的“三鏈融合”發展模式。
一、構建“三維培養鏈”,鍛造復合型人才方陣
抓實政治能力培養。設立“紅色設計院”特色品牌,培育“講政治、懂技術、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抓實專業能力提升。推行“導師帶徒+項目練兵”的培養模式,為每一位新員工配備“雙導師”(思想+業務),促使各專業技能持續提升,為中心業務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抓實創新能力培育。一方面,積極組織員工開展交流學習活動,與同行企業交流合作,學習先進經驗;另一方面,密切關注行業前沿技術動態,組織相關人員針對結構計算模型導入三維設計軟件開展立項研究。經過努力,成功取得一鍵生成主體框架模型的成果。
二、深耕“區域市場鏈”,構建多元化業務格局
區域布局:梯度推進,強化協同效應
中心緊扣“高端化、綠色化”的發展方向,精心謀劃“區域深耕+行業突破”的市場布局。2024年,中心成功承攬了連云港石化10萬噸/年聚乙烯彈性體裝置工程設計項目。項目的順利實施,不僅能為我院在煉化一體化下游領域提升設計知名度,更為未來承接華東地區乃至全國萬噸級聚乙烯彈性體裝置設計項目奠定了堅實基礎。
同時,中心積極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主動開拓中西部市場。此外,借助“一帶一路”倡議,中心將目光投向東南亞、中東等海外市場,努力實現全球市場的工程設計突破。
行業突破:細分領域與新興賽道并舉
在傳統領域,中心持續深耕精細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等核心板塊。深入南京化學工業園區、淮安化工園區、宿遷化工園區等長三角區域及其他化工園區,通過“技術+服務”模式,與一批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通過在項目中的出色表現,中心在傳統行業領域樹立了良好口碑,進一步鞏固了市場地位。
技術驅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為推動業務持續發展,中心積極引入數字孿生技術、三維大模型、AI技術等先進手段,對設計流程進行全面優化,有效縮短了項目周期。積極推廣應用綠色設計技術,為客戶提供更加環保、可持續的設計方案。同時深化跨界合作,與工藝技術開發企業緊密聯合,從中試項目入手,共同開展技術研發與創新。2024年,中心新簽合同額同比實現跨越式大幅增長,先進工藝技術貢獻率超40%,為“十四五”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打造“兩化管理鏈”,提升全流程管控效能
標準化建設,構建優質管理體系。中心制定了設計項目執行過程標準化運作流程。針對各節點進行詳細梳理,明確每個節點的具體工作內容、時間要求以及相應責任人,確保責任落實到位。2024年,中心所簽的60個設計項目中,完工率達到67%,有效提高了項目執行效率。
精細化管控,筑牢項目執行根基。在項目啟動階段,通過組織技術對接會、開展現場踏勘等方式,深入了解業主方需求。將客戶提出的關鍵信息,精準轉化為可量化的設計輸入條件,確保項目從一開始就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
在團隊組建方面,根據不同項目的特性,從設計人員中動態抽調具備相應特長的設計經理人選,并組建由“核心專業負責人+協同專業工程師+現場設計代表”構成的項目小組。在湖北新資源食品產業園項目中,組建了包含建筑、結構、電氣、電信、給排水、消防、暖通、總圖8個專業的8人專業負責人團隊,并由黨員工程師擔任項目負責人,確保了項目在技術攻堅、合規性以及時效性等方面均能達標。
通過精細化管控,中心在2024年設計項目客戶滿意度持續提高,老客戶穩定性持續上升。形成了“以項目育人才、以管理促口碑”的良性循環,為“三鏈融合”模式注入了持續動能,推動中心在市場競爭中不斷前行,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吳森 孫博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