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鏡如
圖源:官方劇照(特別鳴謝),侵刪
《瑯琊榜》高湛有三次隱晦的行為讓人很迷惑。
第一次行為,是發生在梁帝的殿前,梁帝正與譽王和太子一起賞字畫,常年鎮守在疆外的靖王回城了。靖王站在殿外求面,可惜的是,遭到了梁帝的冷漠對待。
梁帝先讓他等著,然后繼續與譽王和太子賞字畫,賞著賞著就忘記此事。
等到終于賞析完了,眼見譽王與太子也沒什么事情,梁帝依然不記得還站在外面曬著的靖王。
此時,高湛識趣的話,應該是繼續保持沉默——畢竟譽王和太子都在場,他們又是十分瞧不起靖王,而非故意提醒梁帝,說此時靖王還一直等在外面,梁帝不宣見他嗎?
作為一名內務總管,他此時的提醒,會讓人覺得是一種盡責,也不會容易引起譽王和太子懷疑,這是私心。
但是,他這個“盡責”的行為,過于“主動”,則顯得有些“多此一舉”和“不識趣”了。
高湛為何不等譽王和太子離去后,才提醒梁帝,非要如此“掃大家的興”?他是一個不識趣的人嗎?不,宮里的下人除了他之外,沒有第二個比他更識趣了。
舉個例子。
在《瑯琊榜》的開篇,譽王和太子都派人去江左找麒麟才子梅長蘇。
梁帝知道后,與高湛獨處時,語氣有些惱怒地反問了一句,問他知不知道這件事?
按道理,梁帝都知道了,最懂得察言觀色以及掌握著宮中動態的內務總管,怎么可能不知?
意外的是,此時的高湛卻不像上面那么“主動盡責”了,反而變成了“變動”和“怯懦”。
他說,自己不過是一個奴才,怎么可能會知道?
這答案,梁帝心里是滿意的,做出的表情卻是鄙夷的。
他繼續順著高湛的話,嘲諷了一番麒麟才子,又說了一句,得之便得天下這個傳聞,就是一個笑話。
高湛聽了后,又不再被動了,立即主動附和道:“是是是?!?/p>
從這一處,完全可以看出,高湛就是一個非常識趣的人。
一開始,他裝聾作啞,稱自己不知道譽王和太子去找麒麟才子,是為了讓梁帝心里舒服,否則,梁帝會覺得,他越界了。
梁帝對于自己暗中派人盯著譽王和太子行蹤這件事,是充滿了信心和得意的,這意味著,兩個兒子斗來斗去,始終斗不過他這位做父親的。
如果高湛為了討得他的歡心,讓他覺得他這個心腹,對收集宮中信息很有能力,那么,他只會弄巧成拙,惹得梁帝不悅。
以梁帝多疑的性格,他將會容不得高湛繼續留在身邊。
因此,高湛的“不主動”露出本事,正是一種明哲保身的行為。
至于到了后面,他又突然附和——只要梁帝說什么,他就認同什么,前者說得麒麟才子就會得天下是笑話,那他就認為是笑話。
這里的“主動討好”,同樣是為了明哲保身。
高湛要讓梁帝覺得,他只忠心他一人,眼里只看得見他,看不見“其他人”,包括譽王、太子和麒麟才子,同時也只聽他的話,其他的包括什么傳言,他也聽不進去。
如此,梁帝才會繼續信任和重用他。
好了,如此“識趣”之人,為何在靖王初回城的時候,卻突然變得“不識趣”了?
高湛大可以繼續保持沉默,這樣做,不過是讓靖王在外面多等候幾個時辰而已,于一個將軍而言,這算不得什么苦,但是,它卻是一件極其辱沒尊嚴的事。
它會讓靖王成為許多人的笑柄,貌似,高湛有點“看不下去”,所以才“不識趣”一次。
其實,高湛這種“不識趣”行為,并不是只有一次,還有一次,是對于庭生脫離掖幽庭的態度。
梅長蘇提出要三個孩子來戰勝百里奇,霓凰打配合,建議用掖幽庭的孩子,梁帝頓了頓,接著望了一眼高湛,此時,高湛保持沉默。
見他沒有反應,梁帝答應了。
接著,梁帝第二次望向高湛,看眼神是想讓他去挑人,不過,話還沒說出來,就被蒙摯截胡,對方主動提出由他去挑選有比武筋骨的孩子。
梁帝作罷并允許。
5天后,百里奇在大殿輸給了三個稚子,梁帝大悅,要進行賞賜,梅長蘇和霓凰為了救出庭生,故意爭奪起三個孩子。
梁帝被逗樂,在思索要不要同意赦免三個孩子掖幽庭身份的時候,又再一次望向了高湛,此時,高湛同樣是保持沉默,梁帝白了他一個眼神,隨后笑著同意。
初次看劇的時候,我沒看懂梁帝這三次望向高湛的含義,重溫的時候,才讀懂:
庭生之所以能被救出來,除了是梅長蘇和霓凰的功勞,更多的還是高湛的“沉默”態度,起了助攻作用。
從梁帝的表現,可以看出,他非常信任高湛。
這三次的“眼神詢問”,其實含義是一樣的,就是怕自己有什么遺漏或遺忘的地方、事情或者人,這些有可能是他當年處罰“罪人”時候留下的。
高湛身為內務總管,這是他其中一部分工作——管好這些“被貶了身份”的下人,這里面,他會有詳細的記錄。
庭生作為祁王的遺腹兒,被替換身份活下來,那已是十二年前的事情了,梁帝已好久沒想過祁王和林燮那樁案子,此時心情愉悅,更不會想起。
作為他的心腹和內務總管,高湛有必要提醒梁帝,掖幽庭如今關的,有哪些“罪臣”的家眷的后代,以及近年來有沒有發生過值得注意的事情。
也許他不會提到祁王的遺腹子(幾乎沒人知道紀王爺救下庭生),但是只要提到了罪臣,容易勾起梁帝想起祁王。
梁帝的疑心病可能會發作,心里一旦有了顧忌,他不一定會同意霓凰和梅長蘇的請求。如此,庭生很難離開掖幽庭。
但是三次,三次高湛都保持沉默了,在梁帝眼里,這意味著,掖幽庭暫時沒什么“風波”,因此少了顧慮。
事實上,真的沒有嗎?
有,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職責上,高湛應該是要說出來的,否則,就有了“欺瞞”梁帝的嫌疑。
可他為何沉默,他當真不知掖幽庭的事情?理論上,不太可能。
靖王每次回城,都悄悄找機會到掖幽庭“關心”庭生,并經常訓斥掖幽庭欺負他的管事,這些管事可都是歸高湛管的。
這么多年,他怎會一點都不知道?
知道后,他又怎會猜不出這個孩子的身份肯定很特殊,否則像冰山一樣溫度性格的靖王,怎么會對他特別關愛?
這可是一件大事,會讓梁帝疑心病大起以及憤怒的大事。
但凡,高湛在此時給梁帝一個提醒,庭生和靖王在那一刻的結局,都會不一樣。
接著,再說說第三次隱晦的行為,是高湛對靜妃的“幫助”。
百里奇輸掉比武這事之后,越貴妃走錯一步棋,想陷害霓凰,結果輸了寵愛,并讓霓凰欠了靖王一個大人情。
梁帝為越貴妃的事情惱怒和煩悶,走在回寢殿的路上,突然停下來。他想起了祁王、宸妃等人,但這些名字,因為他,早已變成宮中禁忌,誰都不敢提。
梁帝無人傾訴,只好在追憶過往時,一邊說,一邊轉過身去問高湛問題,誰知,高湛整個人都嚇退了離他三尺之遠。
梁帝傻眼了,不過,心里依然是滿意的,因為這體現出他是讓大家畏懼的。
此時的高湛,明明就很識趣,懂得在敏感的話題里,盡量躲避。
果然,梁帝心情瞬間變得輕松起來,嘲諷高湛過分緊張。
緊接著,梁帝覺得繼續這個話題也沒什么意思了,干脆不說了,想回去休息。誰知,高湛用的是“以退為進”的方法,悄悄地又繞回去剛才的話題。
他明明只需問一句,是不是直接回去寢宮就行了,非要“多此一舉”地提醒梁帝,前面不遠處,就是靜妃居住的芷蘿宮。
要知道,自從宸妃死后,靜妃在宮里,活得跟“死人”沒區別,一點存在感都沒有,梁帝這十幾年幾乎都沒召見過她。
同樣的,這些年里,高湛也從未主動提及過她,畢竟,那段歲月,越貴妃是專寵,他敢提舊人,就是給越貴妃使絆子。
如今,剛避開了敏感話題,他卻突然提起這么一個“祁王舊人”,心思并不單純,不過目的是好的,至少對靜妃和靖王有益無害。
果然,梁帝一聽,自己剛對往事有些感慨,而靜妃恰巧能勾起他的情感,自然忍不住想看看她的近況。
進去一看,就“壞事”了。
從此,靜妃一點點地獲寵,后面手段厲害到能“收買”高湛聽她的話,一起在梁帝的生辰,算計了他。
以上高湛三處隱晦的行為,再次證明,他一直在遵循著明哲保身的生存法則,以及堅持著內心不為人知的一點“道義”。
它們看似與他的性格矛盾,他明明是一個識趣的人,卻做了幾次不識趣的事情,還是故意做的。
但仔細分析,原因有二。
理由一,他曾十分尊重和喜歡祁王,心里難免藏私心,自然會想偏幫“祁王舊人”。
而靖王和靜妃,正是祁王舊人。
在祁王生前,他是太子,這在高湛的眼里,是未來繼承梁帝位置的人,也許會成為他下一任的主子。
祁王人善,一定愿意留下高湛,換作譽王和太子任何一方繼位,估計都不會容得下高湛這個“老部下”,他的晚年結局不是被驅趕就是等死。
所以高湛對祁王是有一份感情的,這份遺憾的感情,促使他第一次主動幫靖王,讓他的尊嚴少受點他人的踐踏,是不求回報的。
要知道以靖王當時的處境,想想都知道撈不到任何好處。
理由二,高湛一直相信“得麒麟才子得天下”的傳聞。
準確來說,他心里是渴望,將來會出現一個賢能一點的“未來主子”,能勝了譽王和太子。
此人他不知會是誰,所以也只是想想,自然就會附和梁帝那番嘲諷的話,認同傳聞是笑話。
直到他目睹了三個孩子打敗了百里奇的奇跡,見識到梅長蘇的能力,他對這個傳聞,肯定是多了幾分相信。
再以他細致的觀察力,譽王和太子都當眾討好梅長蘇,貌似梅長蘇都不吃他們的那一套,反而跟霓凰關系近。
霓凰是誰?與靖王一樣,都是跟祁王及林府有過緊密關聯的人。
聰明的高湛,會迅速將掖幽庭出現過的靖王,梅長蘇與霓凰爭奪掖幽庭孩子等等事情,關聯起來,嗅出里面有“不對勁”的信息。
他不一定會猜出梅長蘇已經選擇決定,要扶持靖王繼位,但他心里也許是渴望,靖王要是能成為麒麟才子看中的人,那最好不過,于他可是好事。
所以,在越貴妃陷害霓凰導致自己失寵后,如此良好的時機,高湛自然不會放過,就有了上面以退為進的方法,故意引導梁帝去芷蘿宮見靜妃。
這些分析,也正好說明了,為何后面的劇情,高湛總是有意無意地幫助蒙摯、靖王和靜妃這一邊了。
直到最后,靖王成了太子,要聯合言闋、紀王爺和蒞陽逼梁帝認錯時,高湛大部分都是看靜妃眼色來行事。
不過,高湛是做對的。
到了晚年,他不僅明哲保身了,還過得很自由、快樂。他傾向的靖王和靜妃,都沒有虧待他。
只可惜,梁帝一直沒讀懂過身邊的這位下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