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黃花城長城上的游客。攝影/中國新聞周刊記者 劉向南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2025年春季,河北張家口青邊口長城沿線的榆葉梅尚未完全綻放,卻已吸引大批游客蜂擁而至。目擊者描述的場景令人揪心:長城腳下道路兩側停滿車輛,已呈碎石狀的城墻上擠滿人群,僅一座殘存的、半坍塌的敵臺上就站立了二十余人?!皵撑_快被踩塌了!再不保護就消失了!”一位目擊者的驚呼道出了問題的嚴重性。類似現象在北京黃花城長城同樣上演,部分游客為拍照方便,竟隨手撿起腳下的長城磚扔向一邊;更有甚者,在墻體上刻字留念,在敵臺附近隨地大小便,留下滿目瘡痍。
這些被戶外愛好者稱為“野長城”的未開發段落,因保留了原始風貌而對游客具有特殊吸引力。正是這種“原生態”特質,加上社交媒體上博主們精心包裝的“探險”內容,催生了攀爬野長城的潮流。
在小紅書、抖音等平臺,招募攀爬未開發長城的團隊及攻略視頻廣泛傳播,進一步推高了這股熱潮。一些戶外機構甚至組織數十人的團隊,每人收取約100元費用,公然將法律禁止的行為商業化運作。
法律層面,《長城保護條例》和《北京市長城保護管理辦法》早已明確規定:禁止“有組織地在未辟為參觀游覽區的長城段落舉行活動”,禁止“攀登未批準為參觀游覽場所的長城”等行為。
然而現實卻是,執法實踐與法律規定之間存在巨大落差。警示牌形同虛設,保護員巡查流于形式,部分村民為經濟利益甚至主動為游客提供便利。這種監管缺位直接導致了”法不責眾“的心理蔓延,使得野長城上的破壞行為愈演愈烈。
攀爬野長城絕非無害的戶外活動,其對文化遺產的破壞是多元且深遠的。最直接的損害體現在物理層面:游客踩踏加速了本就脆弱的長城墻體坍塌,隨意搬動城磚破壞結構穩定,刻畫涂污則永久損傷文物表面。這些看似微小的破壞行為累積起來,足以讓歷經數百年風雨的長城段落加速消亡。
更深層的傷害則是對長城歷史價值的消解。野長城之所以珍貴,正因其未經現代人工干預,保留了真實的歷史信息與滄桑風貌。遼寧綏中縣小河口長城曾被譽為”最美野長城“,卻因不當修繕被砂漿“抹平”,從飽經滄桑的歷史見證變成了毫無特色的”水泥路面“,引發輿論嘩然。
這種”保護性破壞“警示我們:長城的價值不僅在于其物質存在,更在于其承載的歷史記憶與文化基因。當游客以征服者的姿態踐踏這些脆弱遺跡時,他們不僅在破壞磚石,更在抹殺歷史。
野長城破壞屢禁不止的背后,潛藏著復雜的經濟利益鏈條。對當地村民而言,游客潮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民宿爆滿、餐飲興旺、停車收費等衍生業務蓬勃發展。黃花城長城腳下的二道關村,一個清明節假期就有80多名攀爬長城的游客預訂了村里民宿;西柵子村更是開設了十多家民宿,村民收入結構已從務農打工轉向旅游服務。面對這種經濟誘惑,一些村民選擇對禁令視而不見,甚至主動為游客提供”便利“:在果園開辟小路、在城墻邊掛梯子、對不文明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一方面,保護力量嚴重不足,一個村莊可能只有寥寥幾名保護員,面對數百甚至上千游客力不從心;另一方面,執法標準不統一,不同工作人員對禁令執行松緊不一,造成“有的路口嚴查、有的路口放行”的亂象。此外,社交媒體平臺對攀爬野長城內容的算法推薦和流量扶持,客觀上助長了這一現象的蔓延,卻很少承擔相應的內容審核責任。
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審視,長城不僅是中國的,也是全世界的珍貴遺產。1987年,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瑰寶。這意味著我們對長城的保護責任,不僅關乎民族情感,也是對人類文明延續的承諾。當游客以“征服者”心態踩踏野長城時,他們或許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摧毀的是無法復制的歷史見證,是子孫后代了解過去的珍貴窗口。
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開發并非必然對立。意大利古羅馬遺址、秘魯馬丘比丘等世界遺產地都成功實現了保護與利用的平衡,其核心經驗是建立游客對歷史的敬畏之心,通過精心設計的游覽路線、專業的解說系統、嚴格的行為規范,讓游客在尊重遺產的前提下獲得深度體驗。中國長城保護同樣需要這種理念轉變:從“禁止攀爬”的消極防御,轉向”引導欣賞“的積極保護。
面對野長城上的”野蠻人“現象,我們每個人都應反思,我們究竟想留給后代怎樣的長城?是日漸風化消失的廢墟,還是雖有滄桑卻依然挺立的歷史豐碑?答案不言自明。保護長城不需要豪言壯語,只需要每個公民從自身做起,遵守法律規定,抵制野長城旅游誘惑,舉報破壞行為,傳播保護理念。唯有全社會形成保護共識,才能讓萬里長城真正”永不倒“。
野長城不歡迎”野蠻人“,歡迎的是心懷敬畏的文明守護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