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晨、周奉吉、劉燁玨
近日,在衢州市柯城區姜家山鄉前昏村躍進灣稻漁共生種養基地,“00后”青年嚴陳含專注操控植保無人機為200多畝龍蝦塘投撒飼料。“同樣的工作量,過去需要兩人忙活半小時,現在只需5分鐘。”衢州躍進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吳慧感慨道。
這是柯城區建成的14個青年入鄉實踐站之一。
為破解青年入鄉“水土不服”難題,柯城構建起完備的支撐體系,在航埠、石梁等5個重點鄉鎮,由政府牽頭聯合企業打造14個青年入鄉實踐站,為他們提供技能培訓、就業指導、創業孵化、學習交流等服務。這些青年入鄉實踐站還建立“理論培訓+基地實操”培養機制,設置無人機操作、電商運營、質量檢測等崗位。嚴陳含等4名青年技術員除操作設備外,還參與基地水質監測、病害防治等全流程管理,月收入約8000元。
科技賦能與青年智慧在各實踐站碰撞出產業新火花。在躍進灣稻漁共生種養基地,無人機根據養殖密度自動調整投喂總量,飼料利用率較人工提升20%,帶動2024年小龍蝦產值突破800萬元。在早椿農業開發有限公司,“95后”運營專員江璐將網絡熱點融入品牌宣傳,其運營的視頻號互動量增長40%,拉動線上訂單量穩步提升,助力企業實現年銷售額近800萬元。人才集聚效應也逐步顯現——躍進灣稻漁共生種養基地近三年吸納12名入鄉青年,早椿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建的“衢六味”未來農業產業園二期將新增崗位40余個。
目前,柯城區14個青年入鄉實踐站形成多點開花態勢:萬田鄉村播基地開展電商培訓,累計培訓新農人主播萬余人次;石梁鎮麻蓬村新農人直播間講解稻漁共生種養技術,吸引千余人次觀看。
柯城區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完善青年入鄉“引育用留”政策體系,讓技術“青”風持續吹拂田野。通過技術培訓、創業扶持等舉措,力爭2025年再培育農創客300人,推動更多青年與柯城鄉村“雙向奔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