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修文縣谷堡鎮平寨村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利用該村豐富的獼猴桃林下空間,通過試點套種中藥材,探索增收渠道。
5月8日,在修文縣谷堡鎮平寨村柏枝組的中藥材育苗基地,駐村第一書記劉菁正和村干部一起查看黃精的生長情況。“我們目前種植的品種是大葉滇黃精,這個品種在西南地區的種植成功率很高。前期也是請專家專門到村里面就海拔、土壤、氣候、水分等進行專項調研。總體來說,通過前期的論證,這個品種的存活率很高。”修文縣谷堡鎮平寨村駐村第一書記劉菁說。
據了解,平寨村是獼猴桃種植大村,獼猴桃種植面積達1萬余畝,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解決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駐村工作組邀請相關專家進行綜合分析,最終選擇黃精作為中藥材輪作的首批種植作物,并在派駐單位貴陽市礦能集團的支持下,與貴陽藥用植物園形成了合作關系,由其提供種苗、技術和銷售方面的支持。
“我們先期開展試點主要是讓村民、村集體掌握中藥材的種植技術,探索種植的方法,打通上下游的渠道,進而帶動村民發展產業,實現村集體有收益、農民有收益。”劉菁說。
劉菁告訴記者,黃精是一種常用中藥材,以其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等功效備受市場青睞,生長周期3到5年,作為藥食同源的養生食材,還可以開發成黃精茶、黃精餅干、黃精面等產品,市場前景廣闊。
“我們按四年的生長周期進行測算,畝均投入2萬元左右,以今年市場行情推算,四年的畝均利潤可以達到7萬元以上。”劉菁說。
據了解,今年以來,平寨村以“1+1”新型集體經濟公司為主體,村干部自愿入股率先示范,打造了5畝黃精種植標準園區,并在良田組選擇了一處獼猴桃林,進行林下種植試點,充分利用獼猴桃枝葉的遮陰作用和供水系統的功能,有效降低種植成本。
“我們想通過試點帶動,在種苗、技術指導、銷售等環節探索可推廣的模式,讓老百姓看到中藥材種植的前景,帶動他們發展獼猴桃架下的產業,實現村集體和村民共同增收。”修文縣谷堡鎮平寨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大斌說。
來源:貴州日報天眼新聞
記者 狄良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