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寄宿制學校與母親節的溫情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2024年5月11日,臺格小學以一場跨越時空的“童心告白”行動給出了答案。數百名學子用稚嫩的雙手打造“走心”禮物,讓感恩在手工書信間流淌,為母親獻上“雖隔山海,愛卻觸手可及”的深情禮贊。
指尖溫度:把童真裝進“會說話”的禮物
在低年級教室,顏料清香與歡聲笑語交織成片。孩子們將小手鄭重按在彩紙上,掌紋化作獨一無二的“愛的印章”。“媽媽聞到我手印的味道,就能想起我啦!”一年級的雪兒捧著心形賀卡,眼睛亮晶晶的。
中年級長廊則飄散著自然的芬芳。學生們將校園采摘的桃花花瓣仔細粘貼信封,信紙上躍動著真摯的“記憶碎片”:“上次發燒您一夜沒睡守在我的床邊”“其實我早就不生您的氣了”。
高年級教室里,舊餅干盒經麻繩彩繪變身“百寶箱”,藏著捶背券、洗碗卡等“服務承諾”,見證著感恩教育從心動到行動的升華。
心靈對話:在成長中讀懂“媽媽”二字
各班級設立趣味互動區,邀請孩子們回味媽媽們的“最溫暖語錄”,提筆記下后在展板中分享,共同感受那份獨一無二的愛。
教育新章:當勞動課遇上情感教育
讓孩子疊衣服、拖地、做飯,不是培養家務能力,而是喚醒對母親日常付出的共情。勞動教育正成為感恩教育最生動的注腳。
寄宿制學校的孩子或許少了朝夕相伴,卻多了沉淀情感的靜思時刻。這些親手制作的禮物,既是親情的信使,更是成長的里程碑。”夜幕降臨時,滿載思念的信件飛向城市燈火,而比禮物更珍貴的,是一顆顆正在學會愛的赤子之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