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79年的一天,剛剛復出參加工作的黃克誠正好在自己的辦公室處理完工作,正打算去休息,被警衛員告知,一位多年不見的老友來拜訪他了。
黃克誠
這位老朋友名叫鐘偉,此時來訪是對黃克誠有所請求。
鐘偉和黃克誠是很多年的搭檔,一起參加過大大小小無數次戰役,感情再好不過,但自從解放勝利后,二人因為崗位不同,已經許久沒有見過面了。
所以聽聞鐘偉來訪時,黃克誠沒有耽誤,立即請他進來坐下,詢問情況。
二人敘舊閑聊幾句后,鐘偉表明了自己的來意,向老朋友說自己現在沒有房子住,希望黃克誠能幫幫忙,讓他有個容身之所。
鐘偉為國付出良多,又是驍勇的戰將,國家怎么可能疏忽,讓一個立下大功,為國出力的功臣落到親自向朋友求助的處境呢?
有所訴求的鐘偉
鐘偉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著名戰將,戰功赫赫,被人們稱為中國的“巴頓將軍”,他作戰勇敢,敢打敢拼,為中華民族解放的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鐘偉
但鐘偉此人性格耿直,有什么說什么,從不忌諱,因此也吃過不少虧,1959年,他就因為性格耿直,栽了一個大跟頭,被轉業安置,吃了許多苦頭。
好在鐘偉心性堅韌不屈,一步一步硬扛了過來,終得見守得云開見月明,1979年鐘偉經過軍委批準,恢復了名譽。
按理說,一輩子經歷如此大的坎坷,恢復名譽后,黨肯定不會落下他的安置問題,怎么會讓他落魄到親自找黃克誠要房子的地步呢?
原來,鐘偉其實并非沒有住處,只是黨給他安排的房子不是他之前的住所,他想向黨要回自己曾住過兩年之久的家。
鐘偉想要回從前的住所,不是嫌棄現在的房子沒有他原本的房子大,也不是貪圖其他,只因為他的情感、記憶,都與那所房子連結在了一起,不舍得割開,所以才會豁出了臉面,向黃克誠提出要求。
圖片來源網絡
兩年的久住,已經讓鐘偉對那房子有了深厚感情,想在那養老。
年紀漸大,對自己曾住的房子有所感情,想要住回原本的房子無可厚非,老人都說落葉歸根,這是一個人正常的情感需求。
可聽完鐘偉的訴求,黃克誠卻面露不悅,與黃克誠多年相處的默契告訴鐘偉,黃克誠之所以露出這樣的表情,是覺得他的要求提得不合適了。
可他這個訴求,僅僅只是為了自己的情感,并非其他,當年他還在房子的小院兒里種了桃樹,他曾經回去看過那個住所,曾經栽下的桃樹幼苗,如今已經長成參天大樹了。
時過境遷,同樹不同景更勾人的回憶,正是這次回去懷念曾經的住所,讓他下定決心開口要房子。
來找黃克誠之前,鐘偉以為昔日的老戰友會體恤自己的感情,卻沒想到黃克誠十分生氣,不顧往日情面,怒斥他:
“這是國家的房子!”
黃克誠在鐘偉表達完自己的訴求后,怒斥鐘偉把國家的房子當作了私人的財產,失去了一個共產黨人應有的品性,想法自私。
鐘偉被黃克誠的話震住,半晌不語。
黃克誠問他:
“你參加紅軍的時候,是想著要得到什么回報才參軍的嗎?”
這話讓鐘偉開始反省起來,他參軍是為了自己的信仰,是為了人民的解放,什么時候開始,他漸漸丟失掉了自己的初心?
“如果你真的要回了那棟房子,那就是丟了我們黨員的臉,這樣我們還如何以身作則,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
“我明白了,你不用再多說。”鐘偉恍然大悟,昔日的老朋友并非不顧念舊情,而是在提醒他!這些話,也只有朋友才會提醒他。
他收回自己的要求:“這房子是國家的,分配應該聽黨的安排,是我錯了,多謝你點醒我。”
黨員原本也是普通人,有普通訴求,可是他們手中掌握的權力是人民給他們的,他們擁有權力,就應履行職責,不負人民期待,恪守自己原則,抑制不當需求,以身作則。
鐘偉想通了此中關竅,所以此事之后,他始終恪守自己作為黨員的原則,沒有再出現過同樣的錯誤。
1984年4月,鐘偉因病去世,在臨終前留下了一份遺囑。
鐘偉的遺囑只有簡簡單單幾行字,但卻感人至深,要求國家不必再為他補發薪金,希望親人能在他逝世后,將電視機、冰箱都作為黨費交給黨,另外叮囑同志多照顧他的警衛員和保姆。
他說:“把我的骨灰撒在平江天岳書院,那是我們起義的地方。”
為信仰執著了一輩子的革命先輩,臨終前依然在為他人著想,無愧自己黨員身份,不負人民期望。
“摳門”的黃克誠
黃克誠不僅對好友要求嚴格,對自身要求更是嚴格至極,作為一名黨員,他一生信仰堅定,寬以待人,又敢說敢做,在黨內的名聲十分好。
他意識到,作為一個合格的革命工作者,必須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與見解,如此,才能對革命事業和人民負責。
他是這樣想的,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從不因為任何阻礙有所改變,他和他的老朋友鐘偉一樣,因為性格耿直受過許多委屈。
1959年,黃克誠就因為自己的耿直與堅持,失去了工作,他一直堅信自己是對的,哪怕別人一直勸他,也不會改變選擇。
就這樣,他足足沉寂了19年,才重新獲得重用。
1978年底,黨和國家逐漸走上了正軌,幾近失明的黃克誠終于重新復出,被任命為中共中央紀委常務書記。
重新復出后,他對自己的要求越發嚴格,對家人也開始嚴格要求,他深刻明白高級干部的家風也會影響著黨風政風。
所以特意制定了兩條家規:一不準用公家車辦私家事;二不許向公家尋求照顧與庇佑。
他們一家人將此家規刻進骨血之中,一生都在踐行。
1980年,黃克誠的兒子黃睛結婚,有人請求黃克誠看在兒子大喜日子的份兒上破一次例,允許黃晴用小轎車去接新娘,沒人會對此有所不滿。
但黃克誠堅決不同意,他認為既是自己兒子的人生大事,更不能破例,更應該以身作則。
黃睛最終親自騎自行車將新娘接回家中,他并未因此對父親有所不滿,他懂父親所想。
黃克誠對兒子如此,對孫子也如此。
一天,黃克誠孫子黃健因為發燒起床晚了,急忙準備飛奔回學校,那正是個大雪天,路難行走,孩子還小,又在病中,黃克誠的司機心中實在不忍,便準備開公車送孩子去上學。
黃克誠知道此事后,連忙攔住了司機:
“絕不能用公家的車辦私事,此先例一開,其他人紛紛效仿,黨紀何在?如何對得起人民群眾的信任?”
小小的黃健也十分懂事,并不埋怨爺爺的決定,自己帶病冒著雪,和平常一樣徒步上學去了。
圖片來源網絡
黃克誠不僅對自己的后輩要求嚴格,對處處照顧自己的親哥哥也并沒有動用權力開過后門。
哥哥對黃克誠十分愛護,他小時在三師念書,他的哥哥親自挑著行李去送他,成年后,湘南起義失敗后,哥嫂冒著生命危險給藏起來的黃克誠送飯。
在黃克誠的一生中,他們對黃克誠幫助良多,所以對黃克誠來說,他們不僅是親人更是救命恩人,但這并沒有讓黃克誠打破自己的原則。
解放后,哥哥的兒子黃開衡找到黃克誠,希望他能夠動用權力為自己謀一份輕松閑逸的差事。
黃克誠并沒有如其所愿,而是根據他的實際情況建議他去當煤礦工人。
黃開衡覺得挖煤太辛苦,自己吃不了這個苦,不愿意去,就改口說想去讀書,黃克誠就鼓勵他去考湖南革命大學。
圖片來源網絡
黃開衡考試落榜后,當時兼任湖南革命大學校長的黃克誠卻沒有開后門讓侄子上了湖南革命大學。
黃開衡與其他人一樣,懂得黃克誠的難處,并沒有怨黃克誠,而是發奮讀書,自己也十分爭氣,最終考入中南政法學院。
黃克誠經常教育子女不準利用他的關系走后門,要靠自己奮斗成才,公權私用,是絕對不能做的事情。
在黃克誠的教育下,他的后輩們一個個三觀正直,又十分有出息,他的4個兒女都在科研院所或報社等國家單位勤懇工作,為祖國發光發熱。
提意見的洪學智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黃克誠重新擔任了黨和軍隊的領導職務,有同事見他住的房子太舊了,就勸他重新換一個住處。
黃克誠(右)
他拒絕了此提議,他沒有貪圖舒適,而是想著人民群眾。希望能夠更多地節省錢,用在刀刃上,而不是翻修住處這種無用之事上。
由于黃克誠所住的房子實在是太破舊了,沒有翻新,腐爛的頂板竟然在某天清晨突然砸下,正好落在他的床邊,萬幸的是他沒有受傷。
見實在無法修補后,黃克誠才同意翻修屋頂。
當他向修補工匠了解到,翻修屋頂需要花費上萬元錢時,黃克誠立刻拒絕了翻修屋頂,要求工匠將掉空的地方糊住即可。
他說:“能節省一點是一點。”
1949 年1月,黃克誠擔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
他來到天津,曾當眾宣布了他的“章法”:
“我黃克誠進天津時穿著這身衣服,有一日出天津還是穿著這身衣服,保證原封不動。”
他說到做到,黃克誠不僅在天津穿著簡樸,進了北京也照樣衣著樸素,從不追求個人享受他平時穿的衣服是穿到實在不能再穿了才舍得換。
他生病住院時,醫護人員看見他打滿補丁的衣服驚訝不已,肅然起敬。
黃克誠一生節儉,一直到他逝世,他家住的依然是那座舊房子。
黃克誠故居
黃克誠將軍反對大修房屋后,他的幾個老部下紛紛前來看望他,想勸一勸他。
某天下午,洪學智首先來看望黃克誠,希望和他聊一聊軍務上的事情,黃克誠表示十分歡迎。
洪學智坐下與黃克誠閑聊幾句,便直奔主題,直言表達自己認為黃克誠過于固執。浪費了他人的心意。
黃克誠聽完并沒有生氣,而是笑著反問他:“為什么這么說?”
洪學智將自己的觀點滔滔不絕地說出:
“你這輩子也沒有過什么好待遇,都在為革命奉獻,還落得那樣的地步,好不容易復名,不說住得要多好,至少不能像現在這樣差吧。”
洪學智
黃克誠回復:
“我暫停工作那么久,復出后不努力補回曾經落下的工作,而是用來計較個人得失,因為個人利益罔顧集體利益,不做任何貢獻,反而還索取,那還不如就繼續沉寂下去。”
黃克誠的話讓洪學智意識到自己思想的淺薄,立即向他承認錯誤:
“您說得對!身為黨員應該以民眾利益優先,不應貪圖個人得失,是我錯了。”
黃克誠表示理解,每個人都會在意自己的個人得失,但身為黨員,更應該把集體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前。
洪學智欽佩不已,黃克誠至死都沒有忘記自己的誓言。
1986年,重病纏身的黃克誠住進醫院,但他拒絕治療和用藥。
他認為自己已經失去價值,不該再浪費人力物力來救治,治療他的醫護人員心疼得淚水漣漣。
他說:“不要為我心疼,我生命即將走到盡頭,已經無法再為人民做貢獻,不該再花費人民的錢財來治病。”
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想的依然不是自己個人,而是集體。
12月28日,開國大將黃克誠永遠地閉上了眼睛,離開了他眷戀的人世。
黃克誠將軍終其一生,都始終保持著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始終為人民群眾著想,處處以身作則。
那個年代的黨員們始終生活在人民群眾之中,始終不忘初心,牢記自己的信仰,為人民開辟出了一條陽光大道,為祖國興旺繁盛鋪好基石,無愧祖國,無愧人民,無愧共產黨員之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