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4月初,趙維據,銅山縣毛莊鄉趙集村的村長,接到了上級黨委的指示,要求他想辦法悄悄地將一批子彈從敵占區的徐莊地下聯絡站運回來。那個時候,徐莊被日軍占領,周圍的崗哨戒備森嚴,封鎖得非常嚴格。盡管我們在這個地方設有地下聯絡站,并且有專門的人員負責槍支和子彈的儲備,但如何安全地將這些武器運輸出去,一直是個棘手的問題。
在敵人重重防線的壓制下,每次潛伏的同志們艱難獲得的子彈,一旦在運輸途中出現差錯,輕則前功盡棄,重則會危及到所有人的生命安全。經過深思熟慮,趙維據最終決定以商販的身份,親自化妝前往敵占區,親手取回這些子彈。
幾天后,趙維據趁著徐莊集市的熱鬧場景,悄無聲息地混入人群。按照組織的安排,他停在了一家賣炸貨的小攤前。攤主是個油膩的中年男子,衣服上閃爍著青褐色的光澤,正低頭專心致志地翻動著鍋里的麻花和馓子。趙維據走到攤前,低聲報出了預定的暗號:“老板,來二兩馓子,再加半斤撒了白芝麻的甜麻花。”
攤主聽后,立刻抬頭,目光深邃地掃了趙維據一眼,隨后嘴角露出微笑,起身搓著手說道:“攤上的貨都涼了,要不你到后面等會兒,趁熱吃。”確認了暗號后,趙維據便跟隨攤主來到攤后,靜靜地等著收攤。等到攤主收拾好攤位,兩人悄悄地進入附近的一家農家小院,院門一關,小攤主立刻緊緊抓住趙維據的手,低聲說道:“同志,你終于來了。”
次日清晨,小院的門悄然開啟,趙維據換上了商販的油膩衣服,挑起油貨擔子,悄無聲息地走出了院門,像一個普通的小商販一樣,開始了一天的門前串巷。擔子有些沉重,油布下面蓋著的麻花和馓子,底下卻藏著滿滿的子彈。趙維據感到肩上的負擔讓他內心不禁焦慮起來,心里不斷盤算著:這一路上,層層關卡是否會順利通過?是否能安然無恙地帶著這些子彈返回根據地?盡管心中忐忑,但他只能繼續前行。
幸運的是,沿途的哨兵并未對趙維據的行程起疑,從徐莊到根據地的途中,他都順利地通過了每一個檢查點。然而,當他走到離根據地不遠的黃集村時,突然迎面走來了幾名偽軍,趙維據的心猛地一跳。根據以往的經驗,他知道最好的辦法就是迅速避開這些敵人,迅速躲入路邊的樹林或莊稼地里。但這一次,偽軍突然出現在了他面前,他來不及躲避,只得低下頭,把草帽壓得更低,強裝鎮定地走了過去。
幾名偽軍與趙維據擦肩而過,看似并沒有太注意到這個普通的商販,但沒等趙維據松一口氣,其中一名偽軍突然轉過頭,陰森森地問道:“你,干什么的?”趙維據心頭一緊,趕緊站定,輕輕抬起草帽,恭敬地回答:“老總,我是賣撒子、麻花的,您肯定認識我。”
偽軍聽罷,稍微愣了一下,仔細打量著趙維據,似乎覺得有些面熟,但又不確定。最終,他含糊地說道:“好像是見過,賣麻花的?那趕緊放下來,我買一些。”這些偽軍習慣了和小商販打交道,趙維據也深知這些所謂的“買一些”基本上就是白拿的意思。
趙維據只得放下擔子,偽軍們立刻圍了上來,伸手去抓麻花和馓子。趙維據則趕緊攔住他們,低聲說道:“老總,別著急,你們要多少,我拿多少。”說完,他一邊從一個簍子里拿出麻花遞給一名偽軍,一邊從另一個簍子里拿出馓子遞給另一名偽軍。偽軍們毫不客氣,紛紛開始大快朵頤。
看著這些偽軍不斷拿著麻花馓子塞進嘴里,趙維據表面看似平靜,但內心卻急得不行。他知道,要是這些人繼續吃下去,他們肯定會吃到子彈。于是,趙維據故作輕松地向第一名問話的偽軍示意:“老總,剩下的可不多了,我還得換些糧食去做本錢。”偽軍聽后,隨手擦了擦嘴巴,笑著揮揮手,示意其他偽軍讓開,放趙維據走。趙維據忍住內心的不安,裝作一副忍氣吞聲的模樣,挑起擔子,在偽軍的嬉笑聲中,慢慢地離開了。
當天傍晚,趙維據終于回到了根據地,將兩簍麻花、馓子安全交給了組織人員。他松了口氣,隨后揭開擔子中的油紙,露出了底下藏著的子彈。“差一點兒,這批子彈就被那些黃皮狗給吃到肚子里了。”趙維據感慨萬千。
在那動蕩的年代,許多草根英雄無聲無息地走過,卻最終被歷史的長河所吞沒。盡管這些故事鮮為人知,但它們仍然是那個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歷史畫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