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孫淑玉 通訊員 李德華 崔穎
指尖輕點手機下單,專業護理服務即刻送上門。依托“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的創新模式,護士們走出醫院大門,將護理服務“搬”到患者家中。這種打破醫院與家庭空間壁壘的實踐,猶如為優質護理服務插上了“移動翅膀”,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獲得專業、高效、貼心的健康守護。
這份便捷的體驗,源自煙臺市對“互聯網+護理”服務的積極探索。2019年,煙臺市在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煙臺毓璜頂醫院、煙臺市中醫醫院、煙臺市奇山醫院、煙臺芝罘醫院、煙臺海港醫院等10家醫院開啟試點工作,推動優質護理資源高效下沉,提升區域護理服務的便捷性與可及性。而以“網約護士”為代表的護理延伸嘗試,也正成為煙臺市提升護理服務的“重頭戲”。
手機一鍵預約
護士主動“上門來”
材料包、手消、血壓儀……日前,芝罘醫院的王護士剛下夜班,還沒顧上休息就連忙收拾醫藥包趕往市民畢女士家。這是畢女士第28次通過手機平臺下單,指定芝罘醫院上門提供專科護理服務。
畢女士對芝罘醫院的信任,起于她的愛人。丈夫是芝罘醫院的“老病號”,因靜脈條件較差,留置了PICC管,需要定期更換。可常年因病臥床,他出行十分不便。這一棘手難題,在“互聯網+護理”服務出現后,迎來了轉機。通過手機進行線上預約,護士接單后上門服務,困擾畢女士一家的問題順利得到了解決。
畢女士一家的經歷,只是煙臺市“互聯網+護理”服務工作的一個縮影,這項服務為許多就醫不方便的家庭帶來了希望。手機一鍵預約,護士主動上門服務,這一護理延伸服務不僅解決了出院患者及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的困擾,也可滿足高齡、失能老年人、康復期患者等特殊人群的護理服務需求。
畢女士和芝罘醫院的王護士在溝通。(受訪者供圖)
時間回溯到2019年,煙臺市成功獲批“互聯網+護理”服務省級試點。為保障這項工作扎實落地,煙臺采用“走出去”與“請進來”雙管齊下的策略。一方面借鑒外地經驗做法,組織相關縣市區、醫院到上海市普陀區和浙江省嘉興市考察學習;另一方面還邀請杭州云嘉、上海萬達等知名公司來煙介紹“互聯網+護理”服務項目運作及典型案例。與此同時,還以信息化為支撐,推進護理服務線上線下同質化管理。充分發揮5年以上臨床護理經驗和護師及以上技術職稱的護理人才優勢,以需求量大、風險低、易操作實施為導向,圍繞常見臨床護理、康復護理、中醫護理等多個方面,制定了“互聯網+護理”服務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個人隱私保護、不良事件防范和處置流程等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范,累計組織開展崗前培訓3000多人次,為服務筑牢專業根基。
安全與質量,是“互聯網+護理”服務的生命線。通過人臉識別對護理人員、服務對象等進行電子實名認證,為護理人員配備手機定位追蹤系統、一鍵報警裝置和便攜式工作記錄儀,購買醫療責任險、醫療意外險等,切實保障護理人員執業及人身安全。同時,為了維護患者的權益,煙臺市衛生健康委還建立了醫療糾紛和風險防范機制,暢通投訴、評議渠道,接受社會監督。
為讓這項惠民服務走進更多家庭,煙臺市以實體醫院為依托,借助醫聯體、微信公眾號、健康教育平臺等多元渠道,大力開展宣傳推廣工作,將護理服務從醫院延伸到社區、家庭,逐步構建起覆蓋全市的上門護理服務網絡,讓專業、便捷、溫暖的護理服務,成為市民觸手可及的健康保障。
圍繞患者需求
多維度提升護理服務質量
護士主動上門,邁出了“互聯網+護理”服務的第一步,但這僅僅是起點。如何針對患者復雜多樣的需求,提供更為優質、精準的護理服務,才是“互聯網+護理”服務的核心所在。為了達成這一目標,煙臺各大醫院積極行動,圍繞患者在醫療、康復、心理等多方面的需求,開展了一系列提升護理服務質量的探索與實踐。
芝罘醫院作為煙臺市首批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的試點醫院之一,嚴格挑選具有至少五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具有護師及以上技術職稱的護士作為上門護士,開展普通造口護理、產后護理、PICC維護、留置尿管護理、鼻飼護理、靜脈血采集等服務,讓專業護理服務走出醫院延伸到家,既減輕患者家庭負擔,解決居家患者護理難題,也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無縫隙的居家護理服務。
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與第三方平臺“九州優護”合作,將服務項目由4大類17項增為8大類54項,包括專科護理9項、常見臨床護理19項、母嬰護理4項、康復中醫4項、監護監測2項、康復護理6項、健康評估與指導5項和慢病個案管理和健康促進5項,滿足患者全方位的上門護理需求。
濱醫煙臺附院通過“互聯網+護理”延伸護理服務。(受訪者供圖)
在入戶上門之外,煙臺市奇山醫院積極拓寬護理服務半徑,與養老機構簽約醫療聯合體,采取多學科、個體化的診療模式,組成內分泌、營養科、神經內科、傷口造口等專家巡診團隊,提供精準、優質的“互聯網+護理”服務。而煙臺市業達醫院則探索組建專科疾病個案管理團隊,選派人員外出培訓并取得“個案管理師”資質,只為更好地給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
奇山醫院護理團隊上門為患者提供健康服務。(受訪者供圖)
據了解,煙臺市“互聯網+護理”服務主要依托九州優護、金牌護士等8個對接平臺開展導尿、插胃管、靜脈采血、PICC維護、傷口護理等50余種服務項目,2024年14個區市提供“互聯網+護理”服務2400余例,自開展以來已累計提供5000余例。
而這也只是開始,以此為起點,更多護理延伸服務的探索還在繼續。
推動優質護理延伸
全方位護航百姓健康
當專業護理跨越醫院圍墻,從病房走進千家萬戶,護理服務就有了更貼心的呈現。近年來,煙臺市以“互聯網+護理”服務為抓手,持續推動優質護理資源向社區、家庭等延伸,構建起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守護網絡,用專業與溫情全方位護航百姓健康。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提升養老護理服務專業化水平,煙臺毓璜頂醫院與養老機構建立幫扶關系,定期到養老機構進行隨訪指導,設立老年護理黨員名護工作室服務站和老齡健康服務站。通過建立雙向轉診,開辟住院綠色通道,縮減住院流程,為患者家屬排憂解難。
在推動優質護理延伸的進程中,煙臺山醫院將目標集中于中醫護理領域,持續發力提升自身服務水平。自2023年6月起,該院陸續開展中醫護理工作坊,搭建實踐與交流平臺。同時創新學習模式,借助騰訊會議開設中醫耳穴知識午間小課堂,利用每日午間15分鐘進行知識分享,以碎片化學習方式助力護理人員夯實中醫理論基礎、精進實操技能,將所學轉化為臨床實踐,為患者提供更優質、更專業的中醫護理服務。
更豐富的護理延伸形式,還在繼續。北海醫院通過出院患者電話隨訪、出院計劃項目以及“互聯網+護理”等多樣化服務形式,有效化解了病人就醫不便的難題,讓護理服務的溫暖觸手可及。海陽市人民醫院自2023年下半年起,進一步完善延續性護理服務,開展出院計劃,各科室根據本科室特色制定出院處方,為出院患者進行飲食、康復、用藥指導。同時,通過定時隨訪,隨時關注患者情況,打造鏈接項目實施醫療機構、接續醫療機構、居家照護三位一體的“分級協同全鏈條服務模式”,為患者的健康持續保駕護航。
從試點探索到多點開花,煙臺市“互聯網+護理”服務正穩步推進,讓專業護理服務走進千家萬戶。通過不斷豐富服務內容、優化服務模式,切實提升護理服務的質量和可及性,未來煙臺還將以更加務實的舉措、更加專業的服務,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護理保障。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