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中國人歷來講求中庸之道,從這個角度看,倘若向西方思想界學習,一生追求政治平衡的柏克,本應是最大熱門。
但吊詭的是,在中國大熱的西方學者榜單中,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亞當·斯密、黑格爾等必然上榜,還會有各種生僻的名字,可以肯定的是,多數情況下我們看不到柏克。
然而,在思想史的譜系中,無論知名度還是重要性,柏克是一位連盲人都無法忽視的存在。
現實何以讓人如此匪夷所思?
一個民族最大的遺憾并不是無知,而是封閉通往真知的大門。
比較以柏克為精神標桿的國家,和那些輕視柏克的國家,其迥然不同的國運,足以證明柏克的重要性。
▌邪惡之所以得逞,是因為善良之人無所作為
提起美國獨立戰爭,我們會想起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
大陸軍的確是以少勝多擊敗了英軍,但事實上,在戰爭的決勝天平上,英國王室的妥協值得一提,而柏克于此功莫大焉。
獨立戰爭的起點,一般以波士頓傾茶事件為標志,作為輝格黨的文膽、黨內實際主宰者,柏克從一開始就站在北美一邊,為捍衛殖民地人民利益不遺余力。
波士頓傾茶事件,標志著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
當英國陷入鏖戰泥淖時,柏克發表著名演講《與美國和解》,強有力影響了多數議員,讓他們決定“放美洲一條生路”。
隨后,他又寫下《致布里斯托首長的信》,此二者在終結戰爭方面,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對美國獨立運動的聲援,盡展柏克的自由主義思想。
“邪惡之所以得逞,是因善良之人無所作為。”自由是柏克進行一切政治思考的前提。
作為英國議會一員,也屬于統治階級,完全應該反對美國革命,因為那是要“顛覆”自己的。
然而即使冒著被冠以“英奸”的危險,他也要為北美張目。
可見,柏克對自由的追求,是出于對人類命運的關懷,而沒有掉入狹隘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泥潭中。
在自由與專制之間,柏克堅定地站在了自由一邊。
這樣一位極端熱愛自由的好漢,怎么會被人稱為“保守主義者”?甚至,最后還成了“保守主義宗師”?
誰讓柏克那么熱愛自由,卻又偏偏在有生之年,遇到了那場震驚世界的法國大革命呢。
▌用暴力制造凝聚力,必然造成暴力的濫用
法國大革命到底有多震撼?
將國王送上斷頭臺的“壯舉”,讓歐洲各地出現騷動,以穩定著稱的英國也不例外,出現了一個風云人物——革命派牧師普萊斯,夜以繼日地煽動英國人干兩件事:支持法國革命和自己也搞革命。
1789年11月4日,普萊斯的布道辭《論愛國》發表,為法國革命唱起最強勁的贊歌。
就在全英國除了國王一人瑟瑟發抖、其他人似乎都在觀望乃至期待天翻地覆慨而慷時,一件讓人迷惑不解的事情突然發生了:
柏克竟然站了出來,與喬治三世站到了同一條戰壕。
當全世界都在為大革命的“偉大成果”歡呼時,柏克沖著全世界吼道:
“法蘭西是在用犯罪換取貧窮!法蘭西不是為了她自身的利益而犧牲美德,她放棄了利益是為了可以出賣美德!”
堪稱自由派旗幟的柏克,居然將大革命視為洪水猛獸?
沒錯,柏克毫不掩飾對大革命的憤怒,但凡英語中能找到的下流話,在四百頁篇幅中滾滾而出,很多人以為柏克瘋了。
強烈反對大革命的保守主義學者埃德蒙·柏克
撇去情緒性語言,我們看看柏克是如何抨擊大革命的:
1,柏克認為,傳統對秩序與自由至關重要,而大革命毀掉了舊制度與舊秩序,那么社會凝聚職能只好由軍隊和暴力來執行,而用暴力來制造凝聚力,必然要造成暴力的濫用!
2,柏克認為,宗教是社會基礎,攻擊宗教的人自然是社會的敵人,而攻擊宗教的法國大革命也必然是罪惡的革命。
柏克說道:“你們的獨裁者是用恐怖手段來統治的,他們知道,誰畏懼上帝,誰就對別的東西無所畏懼。于是,他們就把那種唯一能夠產生真正勇氣的畏懼,從你們的頭腦中斬草除根。”
3,柏克認為,法國大革命追求盧梭式人民主權,試圖構建人間天堂,它追求一種純粹的民主制,必然導向“多數人的暴政”。
多數會對少數施加最殘酷的壓迫,這種壓迫會擴大到更多人身上,比王權統治殘暴得多。
大革命時期殘酷殺戮現場
4,柏克認為,大革命精神導師盧梭的天賦人權是一種愚蠢的抽象權利,世上只存在具體的人賦人權:
“那些形而上學的權利進入日常生活,就像光線穿過介質,必會發生折射。”
柏克指出,抽象理論無法得到經驗的證明,而人類的政治實踐變幻莫測,用抽象理論去指導具體的實踐,極有可能導致理性的誤用。
如上,正是保守主義的基本要素:傳統、寬容、審慎、經驗,但它們所圍繞的皆為自由。
今天我們說柏克保守,正是在說他時刻在保守著英國的自由傳統,“我們把自由權看作祖先給我們傳下來的,并將由我們傳給后代的遺產。”
可笑的是,同樣是為了自由,甚至是為了更深刻地闡釋自由的真諦,對大革命的抨擊,讓柏克從自由派變成時人眼中的“愛國王賊”。
感喟的是,基于上述要素的開創性貢獻,柏克在身后成為保守主義創始人,柏克的思想也成為保守主義的最經典范本,更是保守主義誕生的標志,被公認為“抵抗法蘭西疫病的良藥”。
▌多數人的專制是擴大了的專制,
多數人的民主暴政,依然是暴政
“反常”的表現、嚴厲的措辭,導致很多戰友與柏克決裂,這其中包括后來的美國第三任總統杰斐遜和“美國體制之父”潘恩。
很多他過去的支持者,對他的言論感到不知所措,更有甚者,將他視為人格卑劣、思想雜亂的政治投機者。
一切誤解,皆因柏克異于常人的智慧和洞察力。
柏克因對大革命的預言而在革命初期被嘲諷,然而正是這些預言,最后反饋給柏克至高無上的聲譽,也讓歐美諸國紛紛撲向柏克思想,汲取最有價值的營養。
為世人所稱道的柏克預言,第一,是法國社會秩序的崩潰。柏克認為,大革命所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是以破壞傳統秩序與社會價值為前提的,必將造成瘋狂的革命激進主義,而這種激進主義會不斷以革命的形式反噬革命本身。
法國大革命的過程嚴絲合縫地證明了這一點:
巴黎廣場的斷頭臺忙得腳打后腦勺,不斷有反對派被推上去,然后是推他的人再被推上去,革命恐怖循環往復。
曾經的革命領袖羅伯斯庇爾也被推上了斷頭臺
第二,是預言拿破侖專政的出現,則讓柏克被驚為天人:
“某一討人喜歡的將軍,精于安撫兵卒之術,掌有統兵作戰之真訣,將會把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在自己身上,軍隊將會基于其人格魅力而服從他的調遣......最終那個人就成了你們的主子,你們整個共和國的主子。”
拿破侖稱帝
柏克辭世兩年后,拿破侖就任第一執政官,不久便登基稱帝。
“毀滅性的破壞終將導致一種新的專制主義強權出現,唯有它才能維持社會免于全面的混亂和崩潰”。
對拿破侖稱帝的非凡預見,成為“史上最準確的預言”。
美法革命確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民主革命,都聲稱追求自由,但卻有著本質性的差別:前者是現實主義革命,后者是烏托邦革命。
美國革命者認為,公民的自由比民主、平等更重要,自由對政府來說也是更容易實現的目標;另外,即使強調“平等”也只是機會平等,而不是結果平等。
而在法國革命中,對平等、自由和正義的追求,完全是靠斷頭臺來實現的。
柏克的智慧,就這樣體現在一系列對常規認知的顛覆上。比如談到自由的來源,他說:
“自由是我們的繼承物,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權利。”這與盧梭的“生而自由”絕不類同,柏克強調的是繼承性,盧梭則表明一種抽象的人權。
當所有人都在爭論哪種權力更好時,柏克說:“與權力的形式相比,對權力的限制更為重要。”
關于民主,他說:“我憎恨專制,尤其憎恨多數人的專制,多數人的專制不過是擴大了的專制。”
他認為,由于整日忙于生計,不可能有閑暇從事智力的訓練,因此:“如果(讓)蠟燭匠這類人被允許個別或集體上臺統治,國家就會遭受壓迫。”
關于審慎,他說:“審慎在所有事務中都堪稱美德,在政治領域則是首要美德。”
關于秩序,他說:“自由不僅與秩序和美德共存,而且與秩序和美德共亡。”
當代的美國保守主義思想家柯克在他的《保守主義思想》一書中指出,“偉大的自由主義者都受到過柏克精神的浸染”。
柏克的努力,不僅避免了英國憲制的法國化(激進化),今天的人們也多從美法兩場革命的結果中,切實感知到了兩百年前一位先知的巨大智慧,并汲取到了足夠警醒當下的教訓:
在保守(自由)主義的理念護佑下,獨立后的美國,200多年來一直是在扎扎實實為民眾創造自由和美好的生活;
美國制憲會議
相反,法國的政治社會秩序,歷經革命與復辟的多次拉鋸,直到1958年戴高樂的第五共和國才算塵埃落定。
今天,在越來越多的西方民主國家,保守主義已成為最重要的社會思潮,“小政府、大市場”的經濟架構、反集權的組織架構,越來越得到普遍的認可與應用。
▌保守主義在中國的曲折歷程
回到本文的篇頭,為何在中國我們看不到柏克?或者說,與其他主義相比,幾乎看不到保守主義的影子?
第一,在中國的語境中,“保守”是個貶義詞,“抱殘守缺,不知進取”,提到“保守”,很多人的腦海里,第一時間也許會浮起辜鴻銘梳著小辮兒的頭像。
第二,即使是那些有能力拋開舊有語義及陳腐歷史觀的人,在他們的認知中,像英美那樣結構已然相對穩固、運轉順暢的社會,或有很多東西值得保守,但在一個要么毫無自由,要么自由到砸碎一切傳統的國家,有什么值得“保守”的?
保守主義學者劉軍寧先生和馮克利先生,對此給予了回答:
針對第一條,保守主義里的“保守”是動詞,它所保守的是“自由”,而非霉菌殘渣;而保守主義自誕生之日起,在西方便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并沒有特定的階層歸屬。
厭惡頻繁變化是人的天性,大變革可以為英雄帶來快感,但多數人并不希望自己的生活成為政客施展革新大業的舞臺。
可見,保守主義所要維護的,不是任何特定的利益,而是一種穩定的社會秩序模式。
針對第二條,中國的自由傳統雖然自古以來就很稀缺,但并不等于國人在歷史上爭取自由的印記很少。
自由不是來自于西方,而是來自人性,而人性是不變的,我們現在愛自由,我們的祖先也一定愛自由。
何況,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自由傳統僅僅來自本國,三四百年之前還沒有美國,哪里來的“固有的”美國自由傳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