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是一種看似激烈,實則低效的博弈性交流。
因為這種交流方式,很多時候并不是為了闡明道理,
而是為了爭一口氣,
有人爭一口正氣,但也有人是爭一口惡氣,
或者說的再露骨一點,
那些追求的,只不過是讓自己罵舒服了就行。
所以,這就導致很多爭吵到最后,
雙方都覺得自己有理,誰也不肯低頭,
甚至越吵越亂,連最初為什么吵都忘了,
有理的人,發現講理是“對牛彈琴”,
而無理取鬧者,則是趁機輸出自己的情緒,
因此到最后,雙方都只剩情緒在主導:
可真正的矛盾,并不是為什么最后只剩情緒輸出,
而是為什么當初那個講理的人,那個有理的人,
被逼成了這個樣子呢?
我看過一些關于街頭吵架的短視頻,
視頻里那些吵架的人們,臉紅脖子粗,
聲音一個比高過一個,仿佛只要嗓門夠大,就能把道理喊贏。
但有意思的是,在這其中我發現一個很有趣,
也很值得深思的現象:
其實很多矛盾早在爭吵之處,
是非對錯就已經一目了然了。
是的,那個真正占理的一方,其實在最初的幾句話里,
就已經把事情說得很清楚了。
他們沒有咄咄逼人,也沒有胡攪蠻纏,
只是平靜地陳述事實,表達立場。
但之所以會越吵越亂,
則是因為另一方,也就是那個明顯不占理,
更不講理的人,
反而會越來越激動,越來越理直氣壯,
甚至開始用各種歪理來“洗白”自己的行為。
這就像是我們常說的“逆行群體”,
他們并非那種為了正義而逆流而上的英雄,
而是那種明明走在錯誤的方向上,
卻硬說自己是在按規矩走的人。
這些人一邊罵別人不懂規矩,
一邊自己卻肆無忌憚地破壞規則,
一邊指責別人不守秩序,一邊自己卻在踐踏底線。
更諷刺的是,這種人往往還特別能說,
特別懂得通過油嘴滑舌,來達到狡辯的目的。
他們會一遍又一遍地重復那些根本站不住腳的理由,
好像說得多了,謊言就真的變成了真理。
更有甚者還會裝出一副受害者的樣子,
說什么“別人都不理解我”,“我只是想公平一點”,
“你們都針對我”。
可真相是什么呢?真相是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與其說他們是逆行者,
倒不如他們在事實面前,習慣了叛逆,
再說的直白點,他們就是在規矩面前耍滑頭的人。
就是在眾人都遵守規則時,偏偏要跳出來打破平衡的人。
但最讓人憤怒的是,這群人的存在,
讓那些守規矩的人吃了不該吃的虧。
如果大家都在排隊,就一個人插隊,
結果后面的人全被耽誤了;
大家都講道理,就一個人胡攪蠻纏,
結果原本講理的人,
也被迫陷入一場毫無意義的拉鋸戰。
這個世道,屬實可笑,
守規矩的人本來就不容易,
他們要忍耐、要克制、要顧大局。
可這些換來了什么呢?
他們不僅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回報,
反而還要為那些不守規矩的人買單。
這就是現實中最扎心的地方:
壞規矩的人趾高氣揚,
守規矩的人卻委屈巴巴。
有些自作聰明的人會覺得,這些不過是小事,
吵個架而已,沒必要太較真。
但我卻覺得,正是這些“小事”,
才最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品性,以及社會的風氣。
如果每一次講理的人都被不講理的人壓著打,
那大家還為什么要講理呢?
如果每一次守規矩的人,都因為堅持原則而吃虧,
那做好人的代價,是否有些太沉重了呢。
這個問題,在如今這個世道,
正在悄然發酵,
這種現象正在慢慢變成一種潛規則。
越來越多的社會現象,
似乎在證明著某個事實的“誕生”,
講理不如耍橫,守規矩不如玩手段。
久而久之,整個社會的風氣就被帶壞了。
真正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
就是不能讓那些破壞規矩的人,
大言不慚地站在道德制高點上,
更也不能再讓那些守規矩的人,總是默默咽下委屈。
畢竟,規矩不應成為擺設,它應該是所有人的底線。
誰不守規矩,就應該承擔相應的后果。
如果有人破壞了大家的秩序,
那就別指望別人還對你客客氣氣
如果有人違背了公德,
那就別指望還能得到理解和包容。
是非對錯面前,不是靠嗓門大、脾氣暴就能贏得尊重。
更不是靠把對方吵得啞口無言就算是贏家。
只有真正的明白人,才能在混亂中依然保持清醒,
在壓力下依然堅持原則,
在不失衡的世道面前,依然選擇做對的事:
這個世界,不該由那些“攪混者”來定義方向,來定義對錯,
因為最終,走得正的人,
才是最有資格說話的人。
因為最終,守規矩的人,
才是這個世道真正的脊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