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有很多個名字
陜北公學、華北聯合大學、
北方大學、華北大學……
她就是中國人民大學
寫在歷史關頭的兩篇雄文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東方風來滿眼春》
擲地有聲,振聾發聵
也是出自該校校友之手
80多年來
中國人民大學杰出校友如星漢燦爛
84位著名學者
榮登學校博物館的“大師墻”
其中4位是福州籍先賢
1
許孟雄
第一個將毛澤東著作譯成英文的中國人
1903年
許孟雄出生在福州一個書香家庭
他14歲入學福州格致書院
1925年考進清華大學
主修英國語言文學
1929年畢業后在東北大學任教
1938年
許孟雄與王炳南、史沫特萊合作
把毛澤東的《論持久戰》
以及有關統一戰線、
抗日游擊戰爭的論著
首次譯成英文出版
他每月用英文撰寫抗戰英雄事跡
應約寄給美國《亞細亞》月刊
1943年至1944年
許孟雄翻譯了上百萬字的
日軍侵華罪行材料
為后來國際法庭審判日本戰犯
提供了確鑿證據
新中國成立后
許孟雄毅然從國外歸來
先后在北京外國語學院
(今北京外國語大學)
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英語
他一邊教學
一邊悉心翻譯《暴風驟雨》
使之成為新中國第三部
對外翻譯出版的長篇小說
在國內外引起很大反響
其后
英文版《子夜》經他手再度問世
他也因此被英國
“劍橋國際名人傳記中心”
列為世界名人
1977年,許孟雄重登講臺。
在繁重的教學工作之余,他為外文出版社翻譯《中國童話全集》;審校《簡明漢英詞典》等十余部書稿;編輯《韋氏國際大辭典》中的常用詞匯;撰寫《英語難題研究一千則》,第一版印刷10萬冊,很快就售賣一空,此后多次再版仍很搶手。
自1984年起,他連續9年在《英語世界》雜志上開辟《答問》專欄,為國內外讀者解答疑難,成為該刊物的一大特點。
1994年
許孟雄在京逝世
享年91歲
2
薩師煊
中國數據庫學科奠基人
1978年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信息管理系
創建人薩師煊副教授
在教室黑板上寫下“數據庫”三個大字
標志著數據庫技術正式傳入中國
薩師煊1922年出生于福州名門望族薩家,與中山艦長薩師俊、物理學家薩本棟等系同一輩分,1945年畢業于廈門大學數理系。1949年,他千里跋涉來到解放區,就職于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華北大學。
薩師煊1922年出生于
福州名門望族薩家
與中山艦長薩師俊、物理學家薩本棟等
系同一輩分
1945年
畢業于廈門大學數理系
1949年
他千里跋涉來到解放區
就職于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華北大學
20世紀80年代
薩師煊創建新的文科數學課程體系
將對于經濟研究極為重要的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運籌學等
數學分支引入課程體系
這個課程體系
目前仍為全國大多數
經濟和管理類專業采用
1978年,中國人民大學創辦經濟信息管理系,后發展成為信息學院。這是我國高校第一次把“信息”作為一個系的名稱,研究信息技術在經濟管理領域中的應用,被譽為“開信息之先河”。1981年,薩師煊擔任首任系主任。
薩師煊率先開設“數據庫系統概論”課程。1983年,他與弟子王珊合作編寫出版《數據庫系統概論》。這是國內第一部系統闡明數據庫原理、技術和理論的教材,一直被大多數院校計算機專業和信息專業采用。
薩師煊領銜主持了國家“七五”科技攻關項目“國家經濟信息系統分布式查詢系統”的研制,這是在IBM大型機上實現的大型軟件項目。該項目于1991年獲得國家計委“杰出貢獻獎”。
薩師煊與王珊一起,于1987年創辦中國人民大學數據工程與知識工程研究所。該研究所始終站在學科前沿,跟蹤國際先進技術,承擔國家科研項目,將系統軟件的開發、基礎理論的研究與研究生的培養結合起來,并于2008年建成數據工程與知識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984年
在第三屆全國數據庫學術會議上
薩師煊提議評選優秀研究生論文
并個人出資獎勵6位獲獎研究生
該獎項后來成為
中國數據庫界的最高獎勵
2010年
薩師煊與世長辭
享年88歲
方生
享譽理論界的“方開放”
方生原名陳實
他的生平貫穿
中國革命、改革開放與兩岸關系
三大歷史進程
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踐行者
方生1925年出生于連江
少時就讀于省立福州中學
和省立福州工業職業學校
(福建理工大學前身)
1946年考入
臺灣大學農學院農業經濟系
擔任全校學生自治會聯合會主席
領導進步學生運動
1949年3月被國民黨當局通緝
在全國學聯幫助下
方生輾轉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前身
華北大學學習
1952年
他作為中國人民大學
首屆政治經濟學專業研究生畢業
并留校任教
1983至1986年,方生參與創建深圳大學,擔任副校長,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進行了有益探索。1986年,方生返回人大擔任經濟系教授兼校務委員。1983至1987年,方生擔任全國政協祖國統一工作組成員。
改革開放后
方生發表論文300余篇
尤其在對外開放理論研究方面卓有建樹
他以20多部著作
系統闡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
主張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可以兼容
1992年2月23日
鄧小平南方談話第二天
《人民日報》頭版刊發了
他的長篇論文
《對外開放和利用資本主義》
在當時思想理論界
對“姓資姓社”爭論不休的背景下
此文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中央級重點外宣刊物、
英文時政新聞周刊《北京周報》
將文章翻譯成
英、法、德、日、西班牙
5種文字向全球推介
全球百余家知名報刊
紛紛轉載并發表評論
方生也因此被理論界稱為“方開放”
方生還擔任過全國臺灣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臺灣經濟研究中心理事長、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等職務。他是最早開展對臺經濟研究的學者之一,發表文章建言獻策,四度應邀訪問臺灣,殫精竭慮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和祖國統一大業。
2002年
方生在京逝世
享年77歲
3
高放
五個字簡明定義馬克思主義
高放,原名高元浤
1927年出生于福州
他是中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
和科學社會主義學科重要奠基人
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
政治學家、社會主義學家、
國際共運史學家
高放在私立福州英華中學
完成初二到高中的學業
受到了馬克思主義的啟蒙教育
1946年,高放考入北京大學,積極參加學生民主運動。1948年1月,高放進入北方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文教學院學習;8月華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前身)成立,他被吸收為歷史研究室研究生,在紅色教授何干之指導下學習《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國家與革命》等馬列主義經典著作。
1950年8月
高放調任中國人民大學
馬列主義基礎教研室教員
長期執教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
科學社會主義、
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等課程
1981年
他作為全國第一批博士生導師
在人民大學建立全國第一個
國際共運史博士點
高放被學術界譽為“思想高度解放”的學者。他認為:“馬克思主義不僅有哲學、經濟學和社會主義學三個組成部分,而且還包括政治學、法學、軍事學、社會學、歷史學、文化學、教育學、民族學等十幾個組成部分,相應的也有十幾個來源。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需要有這十幾門科學為它服務。”
高放用22個字
將馬克思主義簡明定義為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
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的科學”
后來
他又用更簡明的五個字
把馬克思主義界定為
“人的解放學”
2018年
高放因病逝世
享年91歲
侯夢蟾
新中國稅收理論重要奠基人
除了上述4位榮登“大師墻”的大師
新中國稅收理論的重要奠基人
侯夢蟾也是福州人的驕傲
他建立了比較完整的
社會主義稅收理論體系
科學地概括和分析了
稅收的基本理論問題
侯夢蟾1927出生于永泰,曾就讀于私立福建學院銀行系。1952年入中國人民大學財政系本科學習,1956年以各門課程全優成績畢業并留校任教,后為財政金融學院教授、財政專業博士生導師。
1964年
主要由侯夢蟾執筆并統稿的
《財政學》一書問世
這是新中國第一部公開出版的
論述中國社會主義財政的教材
1979年,侯夢蟾撰寫《財政體制必須改革》長篇論文,科學分析了傳統的“以收定支一年一變”的財政管理體制弊端,為1980年財政體制改革作了有益的輿論準備。1980年,侯夢蟾發表論文《必須把社會主義財政放到再生產中來研究》,被稱為我國財政學界“再生產前提論”學派的代表作。
1981年
侯夢蟾與黃達等五人合著
《社會主義財政金融問題》
被眾多高校指定為
財政金融專業研究生必讀參考書
獲評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一等獎
1985年
侯夢蟾和陳共、袁振宇
共同撰寫了《財政學教程》
該書探究財政的起源
和財政的本質問題
是“社會公共需要”理論的奠基之作
20世紀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侯夢蟾最先把稅收從單純制度問題上升為理論問題。他先后編寫了《稅收概論》《稅收經濟學導論》兩部專著,承擔了《中國社會主義稅收理論若干問題》基礎理論分篇的主編工作和《中國大百科全書》稅收篇部分條目的撰寫工作。
侯夢蟾提出
在商品經濟條件下
國家作為所有者的財產權力
和作為社會資源管理者的政治權力
必然要分離
這一論斷為上世紀80年代
我國財政體制改革稅利分流的方案
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
2002年
侯夢蟾逝世
享年75歲
邊緣 郭海鷹 侯宗焜/文
新媒體編輯 蘭超
監制 雷巖平 危磚黃
福州晚報新媒體出品,部分資料由中國人民大學校史館協助獲取,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注福州晚報,獲取更多資訊
點亮和
轉發分享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