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凱正在門店制作咖啡。
在成都磨子橋的一家咖啡店里,有一位特殊的店長,他需要借助助聽器才能聽到客人的點單需求,面對復雜的溝通時,他需要在手機屏幕上打字和客人對話或尋求其他店員協助。但好在客人大多都對他展現出了善意的耐心,十年的工作經驗也讓他能夠輕松應對這些場面,接收需求,制作咖啡,一氣呵成,絕不拖沓。盡管身體情況特殊,他卻能夠作為店長,帶領店員井井有條地完成每天的工作任務。
這是咖啡師鐘凱的故事,十年的咖啡師之路,他已從店員變成了店長。5月13日,記者來到了鐘凱所在的門店,看他無聲地描述自己的經歷。
從電商行業跳槽去做咖啡:
鐘凱的無聲奮斗之路
2015年,鐘凱作出了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決定——離開工作多年的電商行業,去做咖啡師,和妻子成為同事。這個選擇源于他每天接上晚班的妻子回家的經歷。“接她下班的時候,我觀察到門店伙伴們默契的配合和真誠的服務。”鐘凱回憶,“這種團隊氛圍深深吸引了我。”
作為聽障人士,入職初期的困難接踵而至。當時還沒有像現在一樣智能的翻譯設備,鐘凱只能依靠手寫板和手機備忘錄與同事、顧客溝通。“在客流高峰期,常常因為溝通不暢而影響服務效率。”他回憶,“團隊伙伴們給了我很大支持,他們會耐心地用紙筆與我交流,或者放慢語速配合我讀唇語。”
在繁忙的景區門店工作期間,系統學習咖啡知識對鐘凱來說是個巨大挑戰。轉折點出現在店長鼓勵他參加咖啡大師認證考核。為了準備考核,鐘凱開始了為期半個月的刻苦學習。白天在門店工作,晚上回家研究資料、制作考核用的PPT。這段經歷為后續的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鐘凱知道作為相對特殊的人群,有一份能夠實現個人價值的工作,需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正因如此,他也會想用自己十年的經歷,為更多和他一樣的特殊同事撐起一把傘。在成都乃至全國門店,有很多像鐘凱一樣特殊的咖啡師,內部稱之為“天使伙伴”。鐘凱說,早先店里有一名年輕“天使伙伴”,教他整理貨物的時候需要重復幾遍才能理解,鐘凱不厭其煩地用手語帶他熟悉工作,經常主動找他談心,最后這個店員順利地適應了工作。現在“天使伙伴”入職后都喜歡來請教鐘凱,他也很樂于把這些經驗分享給新同事。
鐘凱覺得,只要用心,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創造出不一樣的價值。
下一個十年:
打破更多的“不可能”
“我們公司每年都有年度咖啡技能學習和比賽,作為店員也可以主動找店經理尋求輔導學習,這讓我對于自己的職業有了更清晰的規劃。”鐘凱說,去年十月,他升職為了店長,負責門店運營管理。“相比之前作為主管,店長有著更大的責任,也讓我開始更全面的自我提升。”記者了解到,升任店長的鐘凱還帶領小伙伴們得到了季度獎金。
談起未來規劃,鐘凱覺得,歷經十年,他已經打破了太多的“不可能”,這鼓舞他更加積極地去追求更好的自己。下一步目標,他想當中西區的咖啡公使,這代表著咖啡師里的重要榮耀,同時想做一個全能的店經理,帶領小伙伴獲得更大的成就。
我國聽力殘疾人約有2780萬人,這其中擁有穩定工作的為極少數。身在無聲世界的他們,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才能縮短與健全人士的距離。鐘凱的故事像一杯特調咖啡——用十分努力做基底,加一份社會助力,再淋上滿滿的善意,最終讓咖啡香飄過聲音的“圍墻”。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張越熙 攝影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