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車輛工程與交通學院黨總支與信息管理學院黨總支聯合組織30余名黨員、預備黨員前往汶川映秀鎮和水磨羌城,開展了一場極具意義的“緬懷歷史,砥礪前行”特色教育主題黨日活動。此次活動旨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引導黨員銘記歷史、汲取奮進力量。
上午,全體黨員抵達映秀地震遺址,在漩口中學遺址開啟了這段充滿敬畏的學習之旅。踏入遺址,傾斜的教學樓廢墟和定格在地震發生時刻的斷裂時鐘雕塑,瞬間將眾人拉回那段沉痛的歷史。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黨員們懷著沉重的心情,駐足凝視這些歷史遺跡,深切緬懷在地震中不幸遇難的同胞以及英勇犧牲的烈士。
現場陳列的一幅幅珍貴歷史照片、一件件飽含故事的抗震實物,真實且生動地還原了當年抗震救災的艱難歷程。從緊急救援的緊張畫面,到八方支援的感人瞬間,黨員們深刻感受到在災難面前,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持“人民為重、生命至上”的執政理念,凝聚起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一位黨員在參觀時動容地說:“看到這些,才更加明白生命的珍貴,也為國家在災難面前展現出的強大力量而驕傲。”
下午,隊伍來到了災后重建的典范——水磨羌城。這座融合了傳統民族特色與現代發展理念的西羌文化古鎮,煥然一新的面貌令人眼前一亮。黨員們漫步在古鎮中,參觀了萬年臺、大夫第、春風閣等標志性建筑,每一處建筑都巧妙地將羌族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建筑工藝相結合,彰顯出獨特的魅力。
在參觀過程中,黨員們還親身體驗了羌繡、羌笛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細膩的羌繡針法、悠揚的羌笛曲調,不僅讓大家感受到羌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體會到在黨的民族政策和社會主義制度的支持下,民族地區得以迅速恢復生機、實現繁榮發展的巨大優勢。車輛工程與交通學院黨總支書記李紅參觀后表示:“水磨羌城從廢墟到如今的繁榮新城,是‘中國速度’和‘中國力量’的有力見證,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四個自信’。”
返程途中,黨員代表們結合當天的所見所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體會。信息管理學院黨總支書記江潔表示:“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們肩負著培養時代新人的重任。回到工作崗位后,要將抗震救災精神融入到日常育人實踐中,通過課程思政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車輛工程與交通學院黨員冷婧也感慨道:“這次活動讓我對‘黨員’的責任有了更深的理解。未來,我會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相關的志愿服務項目,用實際行動助力民族團結和鄉村發展。”
此次“沉浸式”主題黨日活動,讓黨員們在歷史與現實的交融中,深刻汲取了奮進力量,錘煉了黨性修養。兩院黨總支將以此次活動為新起點,進一步探索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激勵全體黨員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強的責任擔當、更扎實的工作作風,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