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0年角逐,新勢力品牌競爭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市場格局變動也愈發頻繁。
最新數據顯示,造車新勢力4月交付量榜單再次打破現有格局,前三名依次是零跑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
有著“理想平替”之稱的零跑汽車4月交付41039輛,同比增長173%,連續兩個月登頂新勢力銷冠。小鵬汽車交付35045輛,同比增長超270%。而去年穩坐頭把交椅的理想汽車,繼今年1、2月被小鵬反超后,3、4月又因為零跑逆襲降到第三名,4月交付33939輛,同比增長31.6%。
緊隨其后的是小米汽車、蔚來、深藍、極氪、阿維塔、嵐圖、智己,且目前僅有智己一家交付未過萬,單月交付4366 輛。其中小米、蔚來、深藍月銷量均超過兩萬輛。
在過去兩年間新勢力以強勁的銷量和技術創新,打破了原有的市場格局,使得傳統品牌壓力倍增,今年的“戰況”顯然更加激烈。隨著各家車企打出的牌越來越多,行業競爭也從單一產品較量逐漸升級為品牌、產品、技術以及供應鏈等全方位的體系力競爭。
排名洗牌
當電動車車主五一期間在高速服務區 “ 搶 ” 充電樁的時候,新勢力4月交付量榜單就 如期揭榜。如前三月一樣,排名次序仍然不斷發生變化,也又一次刷新了市場對新勢力角逐激烈程度的認知。
首先是零跑4月單月交付量達41039輛,同比增幅高達173%,連續兩月登頂造車新勢力銷量榜首。銷量躍升背后,是零跑B系列車型的有力補充。資料顯示,4月10日上市的零跑B10上市48小時訂單就突破30000輛。而這款以9.98萬元起售價切入市場的車型,上市僅半月即實現萬輛交付,也成為又一現象級產品。
圖片來源:零跑汽車
小鵬汽車以35045輛的成績位居第二,同比增長273%,連續六個月交付量突破3萬輛。其中MONA M03作為銷量支柱,上市8個月累計交付已超10萬輛。小鵬P7+上市5個月內就達成了5萬輛下線,配合2025款G6/G9的改款升級,形成了更加清晰完整的產品矩陣,這也幫助小鵬實現了銷量的快速提升。
緊隨其后的是理想汽車,4月共交付新車33939臺,同比增長31.6%。雖然仍保持高速增長,但與零跑、小鵬相比,只能屈居第三名。除了車型售價高于前兩者之外,理想汽車也已經有一年時間未發布新車型。不過,理想汽車的L系列車型已經于5月8日開啟煥新升級,銷量或將迎來上升拐點。
以問界為銷量主力的賽力斯最新披露的4月產銷快報顯示,4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1488輛,同比增長12.99%。
小米汽車4月交付28000輛,同比上漲297%。整個4月小米汽車的銷量只比3月少了1000輛。后期隨著YU7車型的亮相,業內預計小米的銷量還將迎來新的增長。
同時處于月銷2萬輛梯隊的,還有蔚來和深藍。今年以來受到銷量質疑的蔚來4月推出購車優惠,銷量明顯回升,4月交付新車2.4萬輛,同比增長53%。深藍在4月交付了20138輛新車,同比增長58%。
極氪4月共交付新車13727輛,同比下滑近15%。或因銷量下滑明顯,5月4日,極氪科技集團宣布了一項緊急人事任命:極氪科技集團副總裁、領克銷售公司總經理林杰分管極氪品牌國內營銷服整體工作,直接管理品牌營銷中心、用戶增長中心、用戶交付中心;極氪科技集團副總裁林金文直接管理用戶服務中心、用戶網絡中心、用戶數字化、運營與流程,協助林杰管理極氪品牌國內營銷服,向林杰匯報。
阿維塔在4月份共交付新車11681輛,同比增長122.6%;嵐圖汽車4月共交付新車10019輛,同比增長150%。
按照目前發展態勢,隨著戰況不斷升級,新勢力排名還將在競逐中不斷變換。而繼4月上海車展之后,接下來各家新勢力品牌的重磅車型也將陸續上市,勢必給激烈的戰局再“添一把火”。
體系力挑戰
除了產品之外,經歷過多輪生死存亡之爭的新勢力品牌也迎來了更多維度的挑戰。
其中最為明顯的是理想增程產品遭到圍剿,而純電產品仍未補充上位。其依賴的增程式SUV市場被問界、零跑、智界、深藍等后來者逐漸蠶食,日前L系列產品煥新推出,但在“智駕”飛速發展被套上“緊箍咒”后,是否能給品牌帶來新的增量也變得無法預料。更為嚴峻的是,隨著“智駕”平權以及性價比被反復提及,均價在20萬元以上的理想也不得不面臨消費者的反復權衡。
不過,低價策略也并非一勞永逸。蔚來推出的樂道品牌,就沒有扛起原有的銷量預期。此前,樂道L60上市后,前總裁曾承諾銷量目標,但實際交付量未達預期,承諾者也已于4月離職。
圖片來源:樂道
時至今日,樂道銷量仍與既定目標相差甚遠。后推出的第三品牌螢火蟲,市場反饋也似乎并不樂觀。
而按照蔚來的預期,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實現盈利,其中樂道將成為盈利主要因素之一。為了更好地達成盈利目標,蔚來還在管理方面提出了降本提效,蔚來創始人、董事長李斌甚至開始親自參與供應鏈談判。此前,“向供應鏈開刀”這套管理模式,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已經親自驗證過了。
但對于蔚來而言,如何在多品牌戰略下合理分配資源,實現各品牌的協同發展并盡快實現盈利,更是其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不僅蔚來,多家車企都開始在供應鏈整合上發力。如極氪和領克合并、華為與賽力斯的深度合作等。
新的競爭格局下,相較于產品競爭,體系力博弈的作用也逐漸顯現。不可否認的是,相較于傳統車企的成熟體系,新勢力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挑戰,也因此在近年間不斷調整戰略。進入2025年,傳統車企相繼發力智能駕駛領域,但新勢力品牌目前仍未建立起穩固的護城河,競爭無疑將進一步加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