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hi 朋友”對白社聯合耶魯大學上海校友會,在長寧留學人員之家舉辦劇團活動。活動聚焦孤獨癥群體,通過戲劇創作、劇情演繹等互動形式,為孤獨癥人士打造了一個對外交流平臺。
“悅悅小朋友的聲音真洪亮,表現特別積極!”“組長的念白節奏把握得太棒了,我完全被帶入到情境里去了!”……活動當天,位于仙霞路1070號的長寧留學人員之家內洋溢著歡聲笑語。這里是“hi 朋友”對白社策劃的社交互動劇現場,由孤獨癥人士、志愿者以及體驗者組成的6組合作小組,通過“認識彼此”“相互協作”“達成目標”“給予肯定”四個環節,展開了長達3個小時的深度社交互動。
活動現場,在志愿者的指引下,各小組成員通過互動問答、接力造句,互相了解興趣愛好和心情狀態,釋放創意靈感。“接下來,我們要編排的故事發生在一家便利店,請大家圍繞故事關鍵詞‘Y’展開想象……”劇情編排環節,各小組合作構建故事框架、進行角色分配與臺詞設計,并在10分鐘的展示環節中互相介紹隊友,隨后演繹自創劇本。表演結束后,溫馨的“夸夸”互評環節讓每個人都收獲了贊美與鼓勵,現場充滿了溫暖與感動。
這是“hi 朋友”對白社舉辦的第25次劇團交流,活動結合2025年耶魯校友服務日,邀請耶魯大學上海校友會共同參與。據悉,“hi 朋友”對白社是由處處志創新教育發起的公益項目。“活動目的是為了幫助孤獨癥朋友更好地融入社會,一方面,引導他們掌握與普通人社交的技巧;另一方面,增進普通人對孤獨癥群體的了解。”上海市歐美同學會長寧分會會員、“hi 朋友”對白社社長張鋮介紹道,“這其實是一個相互熟悉、彼此接納的過程,通過故事創作和劇情講演等形式,推動孤獨癥人士與普通人之間實現雙向交流與賦能”。
“我在慈善超市學做咖啡,希望能早點實習……”活動現場,社員晶晶分享了自己的生活。自2024年加入劇團活動以來,晶晶逐漸打開心扉,她笑著告訴記者:“劇團里好玩的地方,就是能和不同性格的人一起互動,我覺得特別有意思。”另一位孤獨癥人士樂樂,已與團隊伙伴共同完成8次編劇任務,在這個過程中,他不僅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與專注力,也讓其他參與者體會到了如何更好地與孤獨癥群體進行協作。
王先生與有孤獨癥的女兒參與了4次劇團活動,他表示,活動不僅讓孩子在輕松的氛圍中融入集體,也為家長們提供了心靈慰藉。而作為劇團志愿者,上海中學八年級學生賴若菡從最初參與表演、劇情編排,到如今幫忙組織、拍照,在不同的角色轉變中對孤獨癥群體有了深入了解。“以前我覺得孤獨癥人士不善言辭,但接觸后發現,他們中的很多人渴望社交。有時即使劇情編排不是很順,但許多孤獨癥人士上臺后的表達很流暢,我看到了他們的獨特天賦。”
“在參與活動時,我發現每個孤獨癥人士都有自己的長處,有的人記憶力很好,有的對人友善、充滿熱情。”耶魯大學上海校友會聯席會長趙華丹分享道:“悅悅小朋友說想要繼續參加活動,這說明他喜歡這個環境,也讓我意識到孤獨癥人士并不‘孤僻’,而是希望融入社會,走出孤獨。”
張鋮告訴記者,根據參與者的反饋和活動目標,劇團活動進行了反復打磨、優化。“為了讓每個人都能深度參與,活動采用了‘小團隊’設計,安排長期志愿者作為小組內的‘連接樞紐’,用編劇、表演等任務牽線搭橋,大家很快就能熟悉起來。”張鋮表示,辦好公益活動,關鍵要有“吸引力”,讓大家覺得有價值、愿意留下來。期待更多力量加入,一起為孤獨癥群體送去溫暖。
部分圖片來源于“hi 朋友”對白社
撰稿/攝影:李妍蕾
編輯:陳 莎
責編:王 博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