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莆田仙游縣,一場揪心的搜尋行動已持續了十一天。8 歲男孩鄒煜樽在 5 月 4 日隨家人攀登石谷解時意外失蹤,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然而,在人們焦急等待孩子平安歸來的過程中,謠言卻如野草般肆意瘋長,給這場艱難的救援行動蒙上了更多陰霾。
5 月 4 日下午 1 點,鄒煜樽一家五口成功登頂海拔 1803 米的石谷解,這本應是一次充滿歡樂的家庭出游。下午 2 點 20 分,有游客在山頂拍下了鄒煜樽舉著小國旗坐在石頭上的畫面,這成為了孩子最后的影像記錄。
僅僅 10 分鐘后,家人到達山下小賣部時,卻驚恐地發現孩子失蹤了,隨即報警。此后,藍天救援隊、警方、村民等超 100 人連夜展開搜山行動,動用了無人機、熱成像儀等設備。
然而石谷解復雜的地形和惡劣的天氣,如陡峭的地勢、遍布的密林、斷崖和溪流,以及連日的大霧,使得搜救工作困難重重,熱成像儀在這樣的環境下效果也大打折扣。
隨著時間的推移,搜救范圍不斷擴大,5 月 10 日已擴大至海拔 1600 米以上的險峻區域,累計投入超 270 人次、7 架無人機、3 只搜救犬。孩子走失時身穿黑色條紋上衣、深色牛仔褲、藍綠色運動鞋,身高僅 112 厘米,體型偏瘦。
有目擊者稱,孩子失蹤前 “臉色慘白”,獨自走在山坡上,拒絕回答是否落單。這些有限的線索,成為了救援人員在茫茫大山中尋找孩子的重要依據。
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搜救行動中,謠言卻開始不斷涌現。先是有 “糖果汁,草莓汁” 等毫無根據的說法在網絡流傳,之后 “蟒蛇洞”“新鮮的泥土”“腐爛的臭味” 等謠言也甚囂塵上。
最為驚悚的是 “發現孩子的一只同款鞋子”“身體部分組織”“目前已在送檢路上” 等謠言,這些謠言瞬間抓住了人們的眼球,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引發了公眾的恐慌和焦慮。
然而,經過現場參與救援的救援隊、仙游縣應急管理局等多方核實,這些均為謠言。參與救援的人員表示,他們在山上正常搜救,并未聽說相關情況。
在 5 月 6 日,家屬還收到了詐騙短信,對方稱 “孩子在山洞,交 2000 元贖人”,警方迅速介入調查。這些謠言和詐騙行為,不僅干擾了正常的救援工作,更給孩子的家屬帶來了二次傷害。
在孩子生死未卜的情況下,家屬不僅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還要應對這些不實信息帶來的困擾。
面對這些謠言,我們不禁要問,為何謠言總比真相 “跑” 得快?在信息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范圍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一些人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為了吸引眼球、賺取流量,隨意編造和傳播謠言。
而部分公眾在看到這些具有沖擊力的信息時,缺乏理性判斷和核實的意識,盲目轉發,使得謠言得以迅速擴散。此外,對于此類突發事件,公眾往往處于高度關注和焦慮的狀態,這種情緒也容易讓謠言乘虛而入。
對于此類謠言,公眾應保持理性和冷靜,在看到相關信息時,仔細辨析其來源和真實性。例如,在看到配有圖片或視頻的信息時,要思考其是否經過后期處理,是否有其他證據支持;對于數字和邏輯存在漏洞的信息,更要謹慎對待。
同時,我們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查看相關的正規媒體報道或官方通報,向權威機構求證等方式來核實信息的真偽。
目前,搜救行動仍在緊張進行中,所有救援隊開始分板塊進行地毯式搜索,在復盤的同時,也根據新的線索進行尋找。山下的搜索范圍也很大,山脈附近的村子都有警方和救援人員進行詢問和搜索,甚至考慮到孩子可能被守山村民收留的情況。
我們衷心希望孩子能夠平安歸來,也呼吁公眾不要再傳播謠言,讓救援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參考資料:極目新聞:《不到 7 點,搜尋福建 8 歲失蹤男童的救援隊伍已經出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