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在巴基斯坦和中國之間選個對手,我寧肯跟中國干一場!
印度讓巴基斯坦打了個頭破血流,傷口還留著血呢,陣風的債還沒還完呢,緊接著就敢在國際場上跟中國挑事!
印度兩位關鍵人物發聲,矛頭直指中國,不少人覺得這是沒被中式武器打服,想要體驗一下中國最新一代的科技。
到底是誰敢直接點名中國?印度是想和中國開戰嗎?
你以為我輸了?其實我贏了
5月11日,在印巴全面停火之后,印度軍方召開了新聞發布會,會上稱印度這次贏麻了,直接表示對巴基斯坦境內目標進行了有效打擊,達成了預期目標。
本以為這就是最抽象的了,結果更離譜的還在后面,就在這場發布會召開不到24小時,一名印度退役將軍在連線時的講話更是語出驚人:相比于巴基斯坦,更愿意與中國作戰。
至于空戰里掉了架法國陣風戰斗機,發言人輕飄飄一句“損失也是戰斗的一部分”就帶過去了,飛行員能安全回來,這事兒本身就被吹成了一場“偉大的勝利”。
媒體也立馬跟上,滿篇都是印軍的“輝煌戰績”,老百姓聽得熱血沸騰,真以為打了多大勝仗,這種把可能吃癟的局面硬拗成宣傳上的成功,甚至描繪成勝利的套路,被網友們戲稱為“寶萊塢式威懾”,看來已經是他們慣用的公關伎倆,一種在精神層面找補勝利的獨門絕技。
這種跟戰場實際情況八成對不上的“勝利”宣言和硬邦邦的姿態,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有人分析,這跟印度社會里頭的權力結構脫不了干系。
一直以來,社會上層的婆羅門、剎帝利這些高種姓群體把持著話語權,他們從小就聽慣了奉承話,骨子里就有一種唯我獨尊、絕不認栽的勁兒,這也就導致了印度人有一種盲目的自信,所以印度的將軍才會說出以下“神論”。
那位退役將軍直言“更愿與中國作戰”,有人說要是真跟中國打起來,就算輸了面子上也比輸給他們一直瞧不上的巴基斯坦要“好看”點。
這么一來即便是潛在的“失敗”,也能被他們包裝成另一種“勝利”,聽著是不是挺玄乎?這種奇葩邏輯背后,是印度人骨子里不愿承認的自卑,倒不是印度真覺得自己比中國厲害了,反而可能是看著中國越跑越快,心里慌得不行,這種不安全感一上來,就容易說些不著邊際的大話。
那位將軍甚至還補了一刀,說巴基斯坦飛行員開中國戰機的技術,比中國飛行員自己還牛,這結論怎么得出來的,真是讓人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
其實很多人都明白,是新德里那邊想在邊境上搞點緊張氣氛,好讓國內老百姓別老盯著農民鬧事、失業率下不來這些頭疼的社會經濟問題?嚷嚷“狼來了”,有時候確實能讓家里人暫時抱成一團。這種轉移視線的操作,歷史上也不新鮮了。
家伙事多,不代表你真的強
嘴上說得再熱鬧,真要動手,還得看手里的家伙硬不硬,瞅瞅印度現在的家當,最先進的戰斗機是法國買的“陣風”,自家產的“光輝”戰機,性能一直讓人捏把汗,甚至有傳言說它“會爆炸”,這安全隱患可不小。
陸軍那邊,還在用的T-90S坦克,火控系統據說跟信息化協同作戰八字不合,連以色列無人機傳過來的數據都認不明白,海軍就更別提了,唯一的國產航母,艦載機數量不夠使,飛行員訓練時間也遠遠不如某些鄰居家的同行,據說連中國同行的零頭都不到。
空軍里都是老掉牙的米格-21,過去十年掉了八十多架,得了個“飛行棺材”的雅號,誰敢開?國產的“阿瓊”主戰坦克,被寄予厚望,結果呢?研發周期愣是拖了三十七年,一輛坦克的價錢,貴到能買三輛中國的99A,這性價比也是沒誰了。
印度國防預算里,傳聞竟然有超過20%的錢是拿去給退役人員發養老金的,這么一大塊肉被切走,真正能用來買新裝備、搞研發的錢還能剩多少?可能連中國相關投入的零頭都不到。
他們的武器庫,號稱“萬國牌”,法國的飛機、俄羅斯的潛艇、美國的導彈、以色列的雷達,五花八門,看著是挺熱鬧,可真到了戰場上,這些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年代的裝備,設計思路、通訊方式、數據接口都不一樣,能不能順暢地對話、高效地協同,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真打起來,法國飛機的加密通訊,俄國裝備可能根本聽不懂,美國導彈的制導指令,說不定會跟以色列的雷達系統“掐架”,這種“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場面,真有可能在印度戰場上看見。
反觀巴基斯坦空軍,他們用的殲10C戰斗機,就算是出口版,性能上可能做了些調整,但在實戰里卻露了臉,把印度的“陣風”給揍下來了。
作為殲10C的娘家,中國自己的武器庫里,好東西自然更多,有全域數據鏈能力的殲-20隱形戰斗機,陸軍的99A主戰坦克早就枕戈待旦,還有那射程能覆蓋新德里等戰略縱深目標的PHL-191型遠程火箭炮,這些可都不是吃素的。
現代戰爭早就不再是比誰的槍多炮多,或者哪件武器性能指標高那么簡單了,它已經變成了復雜得多的體系對抗,一個國家的偵察預警、指揮控制、信息通訊、火力打擊還有后勤保障,這些環節能不能擰成一股繩,高效運轉起來,才是決定輸贏的關鍵。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在構建現代化作戰體系方面取得的進步,對于還在費勁整合那些“萬國牌”裝備、甚至連蘇-30戰斗機都連不上自家預警機加密頻道的印度來說,確實可能構成一種“降維打擊”,這已經不光是武器代差的問題了,更是作戰理念和體系整合能力的巨大鴻溝。
清醒點,不要玩命!
印度的這種戰略誤判和認知上的偏差要是繼續下去,風險可不小,有人用極端的數字打過比方,警告說一旦擦槍走火,戰場上的交換比可能根本不是一比一,甚至可能出現零比六百這種慘烈的局面。
高層人物短時間內接二連三地發表強硬言論,恐怕不只是臨時的策略,更可能反映出軍方某些決策圈子里,對自身實力和外部環境的認知已經出現了系統性的扭曲,而且這種扭曲還挺頑固。
歷史的教訓應該好好琢磨琢磨,逞口舌之快確實不用付出什么即時成本,可戰爭一旦打響,付出的就是活生生的生命代價。
與其沉迷在虛幻的“勝利”和不切實際的豪言壯語里,不如先低下頭,老老實實看看自家軍事體系里那些急等著解決的根本問題。
那些“會爆炸”的國產戰機到底能不能安全上天了?海軍那艘獨苗航母,什么時候才能把艦載機給配齊了?說到底,戰場才是檢驗一切的唯一標準,而不是話筒前的那些漂亮話。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