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報”
在陜北黃土高原的腹地,佳縣方塌鎮隱匿著一片震撼人心的自然奇觀——紅土林。這片由大地之手雕刻的“紅色森林”,以千姿百態的土柱群矗立于溝壑之間,訴說著835萬年以來的地質傳奇。
紅土林的誕生,源于黃土高原的侵蝕之力。新近紀時期沉積的紅黏土,因質地堅硬致密,在流水與風化的雙重作用下,逐漸剝離出壯麗的柱狀形態。相較于上覆的松軟黃土,紅土如鎧甲般抵御著歲月的沖刷,最終形成高聳數十米的土柱群,或如“拴馬樁”孤峰獨立,或如“藕斷絲連”般相依成趣。
沿馬岔村延展數公里的紅土林,不僅是地質演化的活教材,更承載著黃土高原的人文記憶。相傳北宋名將楊六郎曾在此拴馬,一根孤立的紅土柱被賦予“拴馬樁”之名,而附近的“跑馬洞”與山杏林間的窯洞村落,則為這片地貌增添了神秘的民間色彩。
這片地貌的科學價值同樣非凡。中科院團隊對“拴馬樁”剖面的研究表明,其沉積年齡跨越835萬年,成為解密黃土高原氣候變遷與地質運動的關鍵密碼。2016年,紅土林被列為省級地質遺跡,標志著其從自然奇觀邁向科學保護與生態文旅融合的新階段。
如今,佳縣方塌鎮以紅土林為核心,全力打造大地文化藝術村落,將地質研學、生態康養與鄉村文化巧妙串聯起來。當無人機掠過溝壑縱橫的紅土林時,那些形態各異的古老土柱在光影中無不訴說著歲月的變遷,而正在規劃藍圖中的公共空間,期待能孕育出更多新的可能。
來源:“佳縣宣傳”微信公眾號
編輯 拓智慧 校對 葉蕊 責編 李治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