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定邊縣各處的田間地頭“科技范”十足,搭載著北斗導航系統的播種機劃出筆直的軌跡,水肥一體滴灌管帶如血脈般在土地延伸,玉米數字化管理生產系統如衛士般守候著這片黃土地……定邊縣正通過良種、良法、良田、良機、良制“五良”融合及配套栽培技術的集成應用,探索糧食穩產增產的新模式。
(定邊縣百萬畝玉米播種現場 任啟瑞攝)
4月29日,在堆子梁鎮廟灣村的玉米播種現場,農機的轟鳴聲不絕于耳,搭載著北斗導航系統的智能播種機在田野中來回穿梭,這臺被賦予了“智慧大腦”的播種機,能夠實現厘米級的精準定位,可一次性完成開溝、播種、覆土等工序,日作業面積達百余畝,徹底改變了傳統種植行距不均、密度失控的困局。
當地種糧大戶李登云抓起一把種子笑道:“過去種地靠經驗估算,現在是靠科技精算,去年畝產有1100公斤左右,玉米畝產至少漲100多公斤。”
玉米產量的連年突破,不僅得益于新機械的應用,智能水肥一體化灌溉設施也成為廣大種植戶的“好幫手”。隨著播種機前行,滴灌帶如一條條靈動的“血脈”,被精準地鋪設在田地間。這些滴灌帶在智能水肥一體化系統的操作下,根據玉米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求,將水分和養分均勻、精準地輸送到每一株玉米的根部,實現了水肥的高效利用,萬畝糧食平均可增產10%。
(定邊縣百萬畝玉米播種現場 盧云云攝)
與此同時,在距離廟灣村10余公里的營盤梁村,從事農業種植20余年的高級職業農民高海寬正在對他的600余畝玉米進行播種。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為他種植“撐腰”的除了北斗導航、智能水肥一體化等技術,土地的“智能管家”——玉米數字化管理生產系統也成為高海寬增產增收的“精兵強將”,它可實時收集土壤濕度、溫度、肥力等數據,系統自動調整播種深度、施肥量,實現“一地一策”的精準播種。
(農技人員下田指導農戶種植 盧云云攝)
“玉米數字化管理生產體系,隨時監測著玉米整個生長期,我在手機上就能看到實時數據,這就為我這幾天玉米播種提供了數據支撐,讓我放心播種。”高海寬說。
近年來,定邊縣依托現代農業技術,通過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和配套完善灌溉排水、田間道路、農田輸配電等綜合措施,累計投資5.92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48.95萬畝,采取“智能水肥一體化、選用優良品種、導航精量播種、合理密植宜機收、精準調控防倒伏、全程機械化服務”等措施,實現節水36%、節肥20%、節勞40%,助推農業綠色高效發展。今年定邊縣計劃種植玉米160萬畝,目前已全面進入播種期,預計五月中旬全部播種完畢。
(盧云云 任啟瑞)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